转载

“创业明星”被指造假 估值泡沫因何而生

“创业明星”被指造假 估值泡沫因何而生

  7 月 29 日、30 日两天,《把脸打肿:刷爆朋友圈的“22 岁!天使轮估值超 6 亿”到底是咋回事》《扒皮第二弹:刷屏的“云视链”被一家公司找上门了,指其剽窃》《一个月前,我绝不敢把“无耻”用在创业者身上》《知乎网友把号称“中国特斯拉”的游侠汽车扒得干干净净》《“一亩田”万亿奇迹疑云,夸张和欺骗其实只隔一层纸》等“扒皮”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内刷屏,这些文章将此前刚刚驶上创业神坛的“三驾马车”拉下神坛。

  被扒皮最惨的,是被称为“哈佛都教授”的云视链创始人金证济苍。经哈佛大学校友“扒皮”,这个英文名为 William Joy 的小伙子,不能在哈佛官网上查实为“哈佛学生”;他的公司 Venvy 云视链,也并不能在哈佛 iLab 孵化器网页上查到;他网站上公布的“合伙人”们,图片和姓名被发现是从国外网站上“扒”来的。

  号称“中国特斯拉”的游侠汽车则被网友发现是“买辆特斯拉改装”。农产品交易网站“一亩田”则祸起 107 万吨洋葱,网友“扒皮”称,盛产洋葱的西昌,一年产量才 35 万吨,“这是哪个种植大户种出了 107 万吨洋葱?”

  对于两天内 3 个明星级创业企业被“扒皮”的现状,与创业者走的最近的投资人又是怎么看的?他们有没有被骗的经历?创业的大环境是不是已经不太好了?

  投资人缺乏专业知识,只是“有钱”

  听说金证济苍被“扒皮”了,上海拙朴投资管理中心创始合伙人邵楠“嘿嘿”笑了两声。这个经验老道的“天使”在半年前就注意到了这家公司,彼时,媒体对这家公司的报道有限,影响力也并不算大。

  邵楠不是一个唯学历马首是瞻的投资人,他很少关注创业者身上的学历标签,但他有常识,“创业前期就炒作的项目,多数不靠谱儿”。

  一名从事自动化研究的博士后在有关金证济苍报道一出时就判断,“吹牛吹得太过了”。他说,手动在视频里加标签的技术比较简单,但自动识别视频里的东西,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性难题,“人的意识很难通过瞳孔来识别”。

  邵楠说,如果这样的项目能拿到 6 亿估值,问题就出在投资人的身上:“没有不靠谱儿的投资人,就没有‘创业骗子’。”他认为,目前,很多投资人不具有甄别创业项目的能力,他们没有专业知识,只是“有钱”。沪江网蚂蚁雄兵基金创始人张相廷也持相同观点。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的“创投生态坏了”,富二代、煤老板、房地产老板的加入,整体拉低了投资人的执业水准,“是个人都能当‘天使’,其实大都是水货投资人”。

  据了解,有的创投公司虽然资金实力雄厚,但创投团队却鱼龙混杂,个别项目经理甚至会与被投资创业者串通作假,把不合格的公司“包装”成为朝阳企业,骗创始投资人的钱。

  “很多‘天使’都有这种经历,刚给一个小企业几十万,没几个月,这家企业的 CEO 就跑了,不干了。”张相廷说。

  把别人的 PPT 拿来改一改,也能忽悠到“水货天使”

  “水货投资人”的增多,直接导致“互联网创业骗子”这一新兴行当的出现。

  张相廷经常遇到“草台班子”创业者——除了 CEO,所有的创始人都是大企业的高管、中层,他们的简历牛得不得了,但没有一个人是全职的。这样的小公司,最爱“骗”天使。

  因为在“天使轮”融资阶段,公司雏形、项目报表、财务报表等还不够完善,所以很少有“天使”会正儿八经像A轮、B轮投资人那样专设一个部门对所投项目进行尽职调查。一般一个创业项目,只有在A轮之后,才会被正规投资公司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包括财务、法务、商务(数据库)等多个方面。

  但在“天使轮”,一来单打独斗的“天使”们没有专门团队来作调查,二来企业尚不稳定,也没有一个稳定不变的业务来供投资人调查。这种状况,直接导致“眼神不好”的水货“天使”栽跟头。

  张相廷曾在智能视频分析领域精耕 10 多年,见过很多“创业骗子”。有的人拿一个思路,先在一线、二线城市骗投资,再到三线、四线城市骗,拿到创投机构去骗投资,再拿到“天使”那里骗人,同一个项目,反复融资好几回,却不告诉投资人总共从多少人那里拿过多少钱;还有的人,拿着一个其他企业的路演 PPT,直接改了名字、改了日期后,就变成自己的,居然也能骗到钱。

  媒体报道一下,估值“蹭蹭蹭”就上去了

  一个令人不安的现状是,创业投资领域“浮躁”之风日盛。

  一名过去常常在中关村出没的天使投资人告诉记者,从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南大门往里走,短短 200 多米的路程,就能让一个创业者迅速“膨胀”起来,“进去的时候,心里估值是 200 万元;兜了一圈,各种创业咖啡喝喝、投资人聊聊,200 米逛完出来,心里估值就 1 个亿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媒体推波助澜。苏大天宫创投总经理袁方说,不少创业项目都喜欢“疯狂包装”自己,给自己此前的融资数额加一个零或者把“元”改成“美元”,以此在媒体上展示。据袁方观察,这一招也的确有效,“被一些媒体,尤其是比较火的创业公众微信号报道一下后,这些公司会马上抬高自我估值”。

  因为有人通过这种捷径成功提高估值,因此这种“被媒体报道”的方式也在创业者圈内广泛应用。

  曾有一个初创企业的创始合伙人告诉记者,他们收到过一些比较有名的、自媒体公众号的邀约,“给我们写一篇稿子,收费 9000 元到几万元不等”。这名合伙人说,有的自媒体运营者向他吹嘘,自己有数十万粉丝,每篇文章阅读量都超过 10 万次,“他们运行团队总共才五六个人,号称年盈利 1000 多万元”。

  袁方投资有一个原则,被媒体大肆报道过的项目坚决不投;创业者人品不好的,坚决不投,“被报道过的,自我感觉都太良好,估值太高;人品不行的,把你钱坑了都不知道。”

  名校出身吹大创业估值泡沫

  当前创投界有一种追逐名校海归的风气,有一部分投资人专投国内外名校毕业生,而名校出身也成为一些创业者自我提升估值的“有力论据”。

  邵楠就遇到过一个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肄业的创业者,他跟“天使”谈价钱,一上来就要了一个很高的估值。“问他为什么这个价?他说我们学校毕业的都是这个价。”对于这样的创业者,邵楠哭笑不得:“是学校创业,还是你创业?”

  邵楠说:“我宁可相信一个在路边摆摊卖油条、卖小龙虾的创业,也不相信一个成天坐在办公室里的名校毕业生创业。”“我投过一个福建农村来的中专毕业生,他把自己所有存款都投了进去,把自己唯一一套经济适用房也卖了创业。”这种人,在邵楠看来,即使没有华丽的简历、闪亮的母校,一样值得投资人投。

  邵楠投资的一个准则是,只查人,别的不查。他一般会问创业者两个问题——这辈子经历过最大的苦难是什么;你的缺点是什么。他会把创业者从初中开始的每一段经历都研究透,要求创业者每个时间段提供一个联系人,他会逐一打电话去调查。

  张相廷也有类似的做法。每遇到一个想投资的创业团队,他都会让对方找几个朋友一起聚聚、聊聊天,通过了解创业者的朋友,来了解创业者本人。

  邵楠说,对于“天使”来说,人比事儿要重要得多,“项目是不稳定的,可以改变方向,但人是稳定的,只有看人才准确”。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