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中国公司去硅谷,这家印度公司的经验或许值得参考

  硅谷的科技公司里有很多印度人,并且很多人都做的不错。新 Google 的 CEO Pichai 也来自印度。可以说,印度人是在硅谷最成功的外国人。

  也有很多印度人在硅谷创业并获得成功,比如拿到阿里巴巴 5000 万美元融资的手机电视遥控器公司 Peel,比如获得 Andreeseen Horowitz 以及腾讯投资的手机游戏视频录制公司 Kamcord。

  但是,很少有印度互联网公司打入美国市场。inMobi 可能是一个例外。这家成立于 2007 年的移动广告平台在 2011 年正式进入美国,现在他们的旧金山办公室已经成为了除班加罗尔总部之外最大的办公室。今年苹果 WWDC 的时候,我去 inMobi 在旧金山办公室观看了开场演讲的直播。这次直播观看的活动有 300 多人报名。

  最近我又去了一次 inMobi 在旧金山的办公室,并且和他们的联合创始人目前美国负责人 Amit Gupta 聊了聊。我发现,inMobi 在美国的发展轨迹,或许对中国公司会有很多值得参考的地方。

中国公司去硅谷,这家印度公司的经验或许值得参考

  中国公司出海,往往是产品先行,在某个市场获得大量用户之后再去建立办公室,拓展更多业务。inMobi 的做法正好相反,他们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前并没有太多美国客户,直到在美国建立办公室之后才慢慢让更多人知道他们,并且获得了客户的信任。

  Amit 告诉我,美国曾是 inMobi 第一个想要进入的市场,但直到 2011 年才开始在美国设立办公室,并且直到去年,美国办公室才成为这家公司最重要的海外办公室(现在 inMobi 在全球有 17 个办公室)。

  和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一样,inMobi 国际化的第一步是新兴市场而非发达国家市场,因为欧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2011 年,inMobi 拿到了软银的 2 亿美元投资,这才开始加快国际化战略,同时进入了中国和美国。

  inMobi 在美国遇到的困难和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类似,没有人知道你的公司,作为亚洲公司很多时候还容易被人看低。我问 Amit,inMobi 是怎样度过一开始的艰难时期的,他并没有直接回答,但我总结下来就是一个字“熬”,或者两个字“坚持”。

中国公司去硅谷,这家印度公司的经验或许值得参考

  Amit 说他们一开始只能慢慢来,慢慢招聘员工慢慢拓展客户。最初谈 10 个客户,能谈到签合同的只有 2 家,后来慢慢增加到 5 家。幸运的是,inMobi 全球其他地方的业务发展的不错,可以一直给美国业务输血。

  “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进入美国的决定,但中间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比如连续被客户放鸽子,或者迟迟没有进展,难免会有失望。”他说。

  在熬过了最初艰难的几年之后,移动广告市场发生了变化。“一些我们原本的竞争对手消失了,我们也越做越大,现在我们的对手变成了 Google 和 Facebook。” Amit 说,“虽然他们比我们大太大,但人们会把我们跟他们比较,这也证明我们在和一流的公司竞争。”

  inMobi 在美国也犯过错误。Amit 说他们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招人。有时候为了完成目标,招来的人并不是适合公司发展的需要。

  去年 8 月,Amit 正式开始常驻旧金山办公室,同时也加快了美国办公室的拓展。inMobi 其他地区的办公室主要以广告销售为主,但他们旧金山办公室则有大量工程师、设计师,全球营销负责人、企业拓展负责人也都在旧金山办公室。

  前不久 inMobi 在旧金山举办了一场规模不小的产品发布会,发布了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广告展示工具 Miip。而这个产品,就来自 inMobi 的旧金山办公室。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