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知乎周源:一个文火熬汤的CEO

知乎周源:一个文火熬汤的CEO

  文陈楚汉

  「认真你就赢了」

  7 月,在北京、上海的地铁、地下通道和写字楼里,知乎开始了第一次广告投放。相比请明星代言、醒目大号字体、直截了当的二维码,知乎的广告艰涩而模糊:海报上字数非常多,且不好读。「薛定谔,46 岁,诺贝尔奖获得者合影中。距离回答『如何通俗地说明哥本哈根诠释存在哪些问题?』,还要再养两年的猫。」在人流量极大的地铁站,如果只是一眼扫过,很难理解广告内容。

  无论是体验或科普类回答,知乎用户都习惯用一种在中文互联网上极为罕见的「认真」态度做长篇大论。为什么给猫在身子一边贴上胶布,猫就会斜着走路?诸如这种看似无厘头的问题,会有生命科学专业的研究员引经据典,从心理学英文论文引述到神经科学期刊,讲述自己的猜想。「认真你就赢了」是早期许多知乎用户的信条,后来也为知乎官方所接受并作为宣传视频的标题。

  周源先生是知乎的 CEO,当问到其性格在知乎产品中的最大体现时,他的回答是求实,「现在创业大环境的确是很浮躁,我希望知乎团队一直保持真实的自我,不浮夸,不吹嘘,对内对外保持信息一致。」周源说。他把求实既看作态度也看作方法。「周源很实诚,我常跟他讲的就是:好,你说我就信啊。事实上他说的都会做到。」知乎 VP 白斗斗说。

  知乎用户斌卡在知乎开设的健身科普专栏拥有 19 万关注者,他第一次来知乎,就发现这个网站的人群阅读、思考的习惯非常好。

  「在知乎比较受欢迎的分享答案,都是一些可能虽然看起来不是很有趣,但是分析很深入、资料很齐全。所以,我就觉得至少在这个网站上分享一些专业的东西,不会说写一大堆也没人看。」斌卡对《人物》记者说。

  在他看来,知乎很多用户认为「无论我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追求、有品质,可能喝一杯水、买一个包都会有追求。」

  在知乎上回答问题 3 个月后,斌卡的专栏和答案迅速升温,半年后,他不仅出版了自选集,还获得了顺为资本的数百万投资。现在,斌卡的新书《硬派健身》在亚马逊健身与保健新品排行榜里排名第一,他的微信公众号关注者达到 50 多万人。

  文火熬汤

  2015 年 5 月,知乎这个创业 5 年多的互联网社区已经拥有 2000 多万用户,全站 350 万个问题横跨 10 多万个话题领域。每天,站内用户贡献十几万个回答,相比之下,一个新闻门户网站一天大约能发布 3000 篇新文章。

  2010 年,当周源决定做一个高质量、能认真讨论严肃问题的社区时,市场并不看好。

  「所有人都觉得做社区基本上已经跟创业公司没有关系了。百度很厉害,腾讯很厉害,然后你基本上不可能再起一个新的社区,(否则)百度导导流量、腾讯搂搂用户就能把你给干掉。」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及管理合伙人汪华说。2011 年,知乎上线 2 个月,知乎获得创新工场A轮投资。「就觉得高质量用户会比较理智,而低端用户更容易从他们身上去获取商业价值。所以,当时外界其实对知乎也有很多不看好,觉得是一个有趣的东西,但不觉得是一个做大的东西。」

  创造一个高质量的讨论社区,决定了知乎的培养途径与贴吧、空间、微博等必然不同:流量或总用户数不重要,社区文化、核心用户这种需要耐心与积累的软性指标才是关键。

  2011 年初上线后,知乎经历了长达 2 年的半封闭期。在这两年里,登录知乎必须通过邀请码。淘宝上,120 元一个的知乎邀请码一售而空。

  知乎上线后,百度出品了「百度新知」,定位是基于搜索的社会化问答网络平台,类似的还有湖南广电旗下的「他在网」。投资人和站内用户都建议抓住机会扩大规模,但谨慎的周源和知乎团队没有这么做。就像文火熬汤一样,现在知乎所谓的能持续产生优质答案的「头部领域」,比如互联网、创业、心理学、健康、电影、财经等,都形成于邀请制时期。一些没有纳入规划的话题,比如考古、滑雪等,也因为用户的自发讨论渐露轮廓。「在 2013 年初,互联网的头部领域产生的优质内容,那个量就是已经比门户科技频道的要高了。」知乎市场部负责人魏颖说。

  在今天,和知乎类似的网站很多迅速销声匿迹,汪华把这归结为太快推广和开放难以控制用户类型导致网站很快变味,「如果你是一个大公司的内部团队的话,你如果半年、一年 KPI 都没什么增长,这个项目也很悬了对吧。」汪华笑着说。知乎作为创业公司的优势就此体现。

  每个人的知乎

  问答是知乎的核心,评价回答好坏的标准是投票,这包括赞同、反对、感谢和没有帮助。最初排序中,赞同票减去反对票,得票高的答案就排在前面。但知乎很快发现,对于专业的判断力,普通人和专家的反应有时差别极大。

  一个名叫「猎鹿人」的用户曾在知乎上博取大量关注,这个教育经历写着哈佛大学数学系、职业经历在高盛的新用户,主要回答教育、常春藤、社会新闻等话题的提问。其答案中充斥着臆断与故作高深:「学经济就是个特别势利的学科。就是说赚钱多的不一定水平高,但是赚钱少的一定水平低。」「在美国这类描写社会的畅销书有个特点,越缺乏常识越脱离实际卖得越好。」但是,在不到 1 个月的时间内,他的 27 个回答收获了 27000 多名关注者和 35000 多票赞同。

  引发关注后,知乎上出现了「怎样评价知乎的用户猎鹿人?」的提问,猎鹿人仍然谈笑风生:「知乎上几位想黑人的水平也太低了吧……」233 位用户赞同了他的回应。

  一天后,知乎官方账号判定:猎鹿人与其他数十个账号长期使用同一 IP 地址,并合作互相刷赞,判定为作弊并将其封号。在此之前,知乎就曾受到过经济领域专业用户对其专业性的质疑,便将其列入持续观察的对象。

  「大量的问题就是因为它语言非常有煽动性,它本身质量很低,但是它煽动性很强,误导性很强,所以它排到了前面。」知乎产品设计师、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的黄涛说,「它会故意忽略你的那些逻辑细节,用一些排比句,用一些煽动性的表达措词,然后调动用户的情感,用户就会去投票。」

  黄涛的团队负责知乎的算法和排序。2014 年,为了能让更多真正优质内容更好地呈现,知乎在投票机制中加入了权重:在某个话题下拥有高质量回答的用户,他在这一话题的投票将比普通用户更能影响答案的排序。

  「新注册用户的权重是非常低的。可能注册 1000 个用户去刷赞,这跟其他另外十几个人点的票差不多,所以它的成本非常高。他如果做得太过了,搞 10000 个人来刷赞就太明显了,非常容易被我们发现,被我们发现了就直接把他干掉。」黄涛说。

  如果一个问题每天有大量回答产生时,新出现的优质答案便很难排到前面去。对于已有的高票回答,用户会认为自己的赞同或反对票不会影响现状,也倾向于不再投票。

  黄涛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威尔逊得分」的新回答排序算法:当总投票数较少时,回答如果获得投票,得分会快速增加。随着总票数变大,得分增加速度越慢。这意味着,同样获得一票赞同,新出现的回答将比原有高票回答得到更多分,也会上升得更快。而新答案总投票数接近原有答案时,知乎会根据赞同与反对票(都是带上权重的)的比例计算出答案的内生质量,赞同票比例高的排在前面。

  这也造就了今天知乎的答案排序局面,新出现的优质回答更容易排到前面,在极端情况下,赞同个位数的答案都能排在万票赞同答案之前。不过,这一现象只会持续一个比较短的时间,随着时间变化,最终还是最优质的内容被沉淀下来。是否优质是由相关领域专业用户来评判的,当该领域大部分用户都认可,那就视为足够优质。对于金融、科学、互联网、汽车等这些知乎发展比较好的专业领域,沉淀速度比较快,一般 2 到 3 周。天体物理学、清洁能源、家居、个人理财、户外运动等尚在成长中的话题沉淀时间则会长一些。

  2013 年开放注册前,知乎团队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到底是做一个小众网站,还是一个大部分人都能使用的网站?」他们的回答是后者。

  这也符合周源创立知乎时的初心:把存在于每个人大脑里的知识、经验和见解都挖掘出来,相信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别人所需要的东西。直到今天,每一个新注册的用户都能自由地提问、回答、评论,用黄继新的话来说,这是一个 UGC(用户产生内容)流在血液里面的一个团队。

  在团队内部,对同事充分的信任与放权也是周源认为自己在创建知乎后最大的改变,「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是一个什么事情都要管的人,从中午吃什么到未来 3 个月公司要做什么,我都要管。后来我就成了公司的天花板了。」周源说。

  做知乎以后,他变得很放权,信任和尊重他的团队,结果发现他们在各自专业上都比自己厉害 100 倍,成长得很好。

  知乎内部的人说过前几次公司年会,若非大家要求,周源甚至是一个在合影时都不会主动站在中间的人。

  知乎公关李姗姗提到自己和周源工作的感受是,周源非常尊重她的专业。「外界很多都在鼓吹说,创业公司的 CEO 你就应该比较武断,你就应该独裁。」

  今年,知乎组织了一次大型线下聚会,因为人数超过一定规模就会面临非常复杂的审批,所以需要市场部协调。此时,周源、黄继新都非常配合,市场部有什么安排,他们都会照做。

  这些都让知乎和其他创业公司有截然不同的气质,在与《人物》记者交流中,知乎公关认为很多创业公司会凸显 CEO 的个人英雄主义气质,但知乎的用户最不在乎这个平台的 CEO 是谁,他们更享受这里的内容本身。

  耐力持久的天生创业者

  2015 年 3 月 8 日,一个问题在知乎和中国互联网上迅速传播:「你为什么会从恒大集团离职?」这一简单的职场问题引来 179 个回答和 188 万次浏览,不乏对恒大集团文化以及许家印本人的批评、指责。

  当天,得票过百的数个回答无法正常显示,一律变成「回答被建议修改: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还有 62 人的回答被折叠——这是知乎问答区中一种特殊的处理方式,当一个答案被点击足够多的「没有帮助」后,它将进入最底部的折叠区,只有点开才可见。

  但这次似乎并不是自然折叠。知乎用户牛继业写了个「扒恒大水军皮」的答案,两三个小时后再去看,已经被折叠了。「没有收到提醒。后来也没有得到任何解释。」牛继业对《人物》记者说。他在知乎上拥有 2 万多的关注者,答案总共获得 10 万多的赞同票。

  5 天后,知乎官方账号「知乎小管家」在「知乎现在是被恒大公关了吗?」这一问题下声明:恒大集团向知乎提出侵权举报,并提供了证明相关用户的言论与事实不符的材料和承担法律责任的保证书。

  「既然它有可能是谣言,它为什么要传播得那么广?」知乎 CEO 周源反问《人物》记者,「你怎么知道那个事情是真的?」

  「我不知道它是真的,我也不知道它是假的,但我也没有必要把它(答案)关掉。」记者说。

  「它不是有必要不必要关掉。如果它有可能是谣言,那这种事情就是需要对它进行处理。」周源坚决地说。临别前他仍在强调知乎不欢迎「可能的谣言」。知乎法务有一个「非常严谨的流程」来处理这类事,尽管再三考虑后,知乎法务拒绝了采访。「应该是专业的人去收集和列举、呈现专业的证据,专业的人进行讨论和辩论,然后专业的人来判断。」知乎联合创始人黄继新说,「知乎一定不能变成一个人民审判的地方。」

  相比于门户网站和某些传统论坛,知乎并不喜爱利用争议性话题来提高知名度。在知乎,转基因和中医同样是两大热门话题,相关问答常常能引发激烈论战,包括「安卓和 iOS 系统/小米和魅族哪儿好」这种必然引发互掐的提问,知乎官方会刻意回避推荐这类问题。「(这类问题)没有提供价值,它提供大量的流动性和关注的眼球。」周源认为。

  白斗斗肯定了周源处理问题的方式,在她看来,周源一直是个观察者和判断者、目标一旦明确就耐力持久的天生创业者。

  她认为就创业公司的发展而言,很多人比较崇尚要快跑,先做了再说。当然如果你就是天才能快速做正确的决断,但就现实来说,周源这种能不停观察、不停从每次观察里吸取结论,并不断完善自己思维架构的人,他的决策更令团队信任。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