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张逸:当一份创业机会放在你面前,你该如何珍惜

  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确认了产品未来的目标与定位,开始重新梳理 MVP 与迭代计划。随着目标逐渐凸显,Deadline 也开始清晰地镌刻在我的心头。对于我们这些所谓的“创业者”而言,时间总是奢侈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成就“大事”,基于技术角度,就必须要有靠谱的团队成员支撑。我们的五人团队已经足够好,但还可以更加地好,所以——我们也需要“招贤纳士”。

  同事戏称 CTO 就是做 HR 工作的,所以劝我别再编码了,赶紧招人去吧,呆在 Office 写代码也不过是影响团队的生产力。——话说我写的代码质量还是不错的,只是技术人员的招聘对于现在的团队,确乎刻不容缓了。

  在与多位潜在的 Candidate 约谈后,还没有一个人做出明确的回应。然而,我仍有收获,因为我触摸到了各种类型 Candidate 的思想、野望或者迷茫。这引起了我对技术人才未来职业之路的反思。

  站在招聘者的角度讲,我从不刻意去强迫某个人的选择。无论利益驱动还是感情驱动,若未能与对方真正的追求契合,那么这种驱动力不过是一道味道鲜美实则腐蚀人心的慢性毒药罢了。种种勉强与无奈只可能埋下隐患,在未来造成团队的不和乃至分崩离析。换言之,我需要找到志同道合者;而站在 Candidate 这一边来看,殊途同归,不也是需要寻找这样的志同道合者吗?

  大约是数月前,我一位朋友受到“创业者”的诱惑,邀请他作为 cofunder 担任技术负责人,于是内心有些蠢蠢欲动了,打电话来问我的意见。我提出了几点建议:

  • 是否得到家庭的认同:创业充满坚信与风险,可能还会导致物质财富的下降以及工作时间的增加,若不能得到家庭的认同,即使勉强接受,在未来也会埋下一颗地雷。待到最为艰辛的时刻,莫要被后院的葡萄架压垮就好。
  • 是否认同创始人以及所要研发的产品:创始人非常重要,尤其是 Cofunder,一定需要高度的认同,并划清各自的权责,避免因为“政见”不同而发生争吵分歧,最后不欢而散。若说 cofunder 可以看做如寻找配偶一般重要,产品则是我们要哺育的孩子,若你不爱她,又哪里来的热情不断投入精力去孵化她呢?除了爱自己研发的产品,当然你还得像一个投资人那样,去了解这个产品,看看它的市场预期,盈利模式,评估和预测这样的产品是否会给你一个美好的未来。预测总是不准确,但不预测,那就完全不准确了。
  • 与自己的技术热情是否契合:这是针对技术人的特别一条。我自己身为技术人,非常了解技术人的心态。大凡钟情热情甚而有激情的技术人,都是追求技术的狂热爱好者,乃至于对某种技术有着近乎偏执的热情。如果你对自己要研发的技术都没有热情,仅仅是靠金钱以及未来遥不可及的股权期权来维持,很难持续下去——除非你并非技术爱好者,而是一个伪技术的管理者,或许你可以告别情感,能以理性行事。
  • 是否有足够资源打造属于你的团队:我曾经加入过一个初创团队,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使得我百倍热情地加入,可是直到我离开之时,整个研发团队也只有我一个人扛着,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帮助我分享,甚至平等的讨论都不可能。究其原因,并非找不到合适的人,关键是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吸引更多适合的人加入。

  问问自己的内心!当你内心渴望创业,又获得一个以技术负责人身份加入团队的机会时,那么叩问自己是否满足以上四条,庶几可以得到一个合理的答案。

  我深信这四条建议必定是金玉良言,因为我自己就曾经这样思考过。我首先取得了妻子的支持,我也认同我的合作伙伴以及我们的产品。我的合作伙伴给予我足够的信任,使得我作为技术负责人,在资源满足的前提下,可以全权打造自己的研发团队。在产品的技术选型上,我既理智地针对产品特征和团队成员能力对待选技术进行评估,又不失感性地选择了我们钟意的技术,使得自己以及我的团队能够不失技术追求的热情。

  然而,我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在被种种豪言壮语鸡血励志之言刺激得双眼发红恨不得立马冲上创业战场拼刺刀之时,妄下结论。

  有一次,我接收到一位朋友的朋友抛来的创业橄榄枝。因为诸多原因,我心里仍然犹疑不定。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去河滨公园跑步,耳里听着音乐,是《中国合伙人》中的主题曲《光阴的故事》。这首歌让我想起青春想起奋斗想起华尔街想起纳斯达克,心里好像喝了红牛一般激情澎湃,想着创业突然觉得是一件格外光荣格外励志的事儿,成功早已经守在终点等着我去采摘了。于是恨不得马上打电话给他,答应下来。回家冲了一个澡,自己方才慢慢冷静下来,仔细凝思,仍然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加入这样的团队。彼时的那一刻,大约是多巴胺刺激自己患了一种意淫的癔症吧。

  创业如投资,需谋定而动。一旦决定,就需要雷厉风行,快刀斩乱麻,不要让徘徊兜走了自己的梦想,软化了自己的心志。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