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货运O2O虚火一片,从业者调研用户现状,称有三个问题待解

货运O2O虚火一片,从业者调研用户现状,称有三个问题待解

  在物流货运这个价值超过 30000 亿的市场里,已经涌现了超过 300 家货运 O2O 企业,XX 帮、运 XX、XX 回头车等企业层出不穷,随着巨额融资的注入,这股狂潮还将在这个行业释放出强大的力量,让用户目不暇接。

  现在行业中最常见的烧钱方式就是补贴。首单免费,注册就送钱,甚至全额赔付用户丢失的货款……五花八门的烧钱方式,在用户的面前迅速掠过。在资本的奇袭下,见钱眼开的车主和货主们,自觉献上自己的下载、注册和使用。

  好的,我们来理清一下货运 O2O 的逻辑:企业烧钱了,用户来了,也用了。那相应的增值服务比如金融业务等也能发展起来了。

  但实际上似乎不是这样。

  本人是某货运 O2O 公司市场部人员,近日跟随地推人员深入各类物流园区、工业区,了解到第一手用户现状,在这里给大家娓娓道来。

  用户现状:司机蹭补贴,货主不敢用

  当我来到广州某物流园时,上百台货车安安静静得停在路边,恰好是中午时间,有不少司机在车上睡觉。尽管有点不礼貌,我还是敲了敲一位正在休息的司机的车窗。

  跟他道明来意之后,他表示自己“装过”好几个货运软件,不过现在都不用了。追问其原因,这个司机也很无奈:“在上面都找不到货,在物流园的信息部找货比这里快,虽然要花点钱,但起码有效果。”(众所周知,信息部是需要收取一定费用才能获得货源信息的,200-300 元不等)

  我又找了另外一个货车司机,对方把手机展示给我看,里面只装了一个软件,因为只有这个软件在不拉货的时候也能通过推荐用户赚到钱,但找货的功能也没用几次。

  也有货车司机整个手机都装满软件的,但具体问他是否知道每个软件的不同点时,他也说不出来,只知道每天这些 APP 都要一起开着,谁先找到就用谁的,跑完这单,继续打开所有 APP。

  对车主来说,“我最聪明”。

  接着,我走进了物流园区,找了几家小档口和大档口,了解货主的真实反应。

  “你们这些(软件)已经来了好多次了,我们自己都有熟车,熟车才敢叫来拉”

  “我今晚六点有票货要去韶关,有没有车?”(如此匆忙的时间,想必所有 APP 都无法满足这样的叫车需求吧。当时已经是六点)

  “我这票货都是智能手机,上百万的价值,我敢找个陌生车来帮我拉吗?”

  对货主(物流公司)来说,“我不敢用”。

  三大问题待解

  很多货运 APP,地推到位了,补贴到位了,用户数到位了,首单的使用量到位了……但后续呢?后续就是:车主巧用 APP 赚钱,货主偶尔用 APP 找车拉便宜货。简而言之,在补贴之后,用户活跃度大幅下降。

  那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作为一个参与过地推的货运 APP 的市场人员,我在这里简单分析一下。

  问题一:根深蒂固的物流行业规则,物流公司层层外包。

  传统的物流行业,是基于层层外包的物流公司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王国。工厂考虑到出货量大、货物单位价值高、寻找零散车源成本高等因素,会直接联系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物流公司进行整体外包;随后,大型物流公司会把货物分包给不同的干线物流公司;干线物流公司再分包给各家支线物流公司;最后,支线物流公司再把货物交给私人车主。层层外包,带来的是利润的急剧压缩,但由于长时间的运营定式,工厂主也对新的模式起一定戒心。

  问题二:货主对陌生车辆的不信任态度依旧持续。

  长时间的物流运维模式,让原本不熟的车主和货主之间的黏性大大增强,无论是业务量,还是信任度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货运 APP 进入市场的一大核心目的,是想打破现有的市场规则,建立一套全新的众包模式,让每辆车都能拉到不同的货。滴滴出行可以让车源变得规范,即便每次叫的车不一样,我们还是放心乘坐;但货主没办法每次都跟着司机跑货,各种担心就会出现。

  问题三:现阶段 APP 还没有完全准确抓住用户痛点。

  不得不说,现在的 APP 通过烧钱带来的用户,二次使用率能保证有多少呢?作为全球物流吞吐量最大的国家,用户基数是 APP 存在的流量基础;但如果用户不需要 APP 照样可以快乐生活,快乐赚钱时,这样的 APP 就是在隔靴搔痒。转来转去,用户想要的是通过 APP 省钱,通过 APP 赚钱。

  在货运方面,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回来不空车并且单量多。因此在 O2O 货运上需要重点上线两类业务:一是大量的来回程全包业务;二是高频的零单业务。APP 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资源收集起来。

  以上就是这些,不知您怎么看?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