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酷6当年为啥会失败?《认知盈余》作者一语道破

  文/克莱·舍基(《认知盈余》作者,纽约大学教授

  国际工商学院教授、酷 6 网创始人李善友说,当年酷 6 网成立,用户是优质内容的重要来源,他想,有钱大家一起赚,所以酷 6 根据用户上传视频的广告播放量,与用户广告分成。结果,这个平台上慢慢吸引了为了广告分成而来的人,那些有创造力的用户反而离开了。克莱舍基的话,一语道破他当年犯的错误:如果你为人们喜欢做的事情付费,他们喜欢它的程度就会降低。

  我之前提过认知盈余的概念,就是人们有能力用他们自己的自由时间,做一些大范围大群体的事情。

  比如维基百科,2009 年,我研究它时,它集合了使用者 1 亿小时来创造内容。这 1 亿小时相当于多少呢?美国人每年在电视上花费的时间是 2 千亿小时。所以,维基百科占用到的空余时间,只是非常小的片段。

  这是维基百科上“中国”两个字的搜索,很多年前,它只有寥寥几个词的解释。但是今天,这个词条的信息量非常大,从各个方面分了很多章节。

  寥寥几行的词条怎么演变成这么丰富的揭示了?可以看到,一共有 3000 多人对这个词条进行了编辑,一共编辑了 8000 多次,平均一个人不到 3 次。

  肯尼亚有一次备受争议的大选,伴随很多暴动,一位女士想知道所有的暴动都在哪里,给大家提醒。但是她一个人做不过来,就在博客征集了两位工程师帮她建立了一个“目击者网站”。

  很多人目击到暴动,可以通过邮件上报到这个网站平台,所以在这个网站上,你可以看到全肯尼亚的暴动情况。

  这个网站的价值不仅如此,它成立后不久就被用于墨西哥选举,华盛顿特区雪灾,海地地震,日本福岛核辐射事件,在这个网站都可以看到动态。

  几年的时间,这个网站的影响力就波及全世界,这是很好的能力,就是我们替你汇总。如果你想要对我们组织有所贡献,用不着做我们的员工,只是需要稍微一点出手相助就可以了,因为人数多,所以汇总之后就是很大的价值。

  人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动力,无论是维基百科,还是给目击者网站提供情报,不拿钱,也不能被炒掉,为什么他们还这么做呢?

  企业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依赖外在的激励,但是实际上他们缺失了这样的一种视角,真正的激励是内在的激励,不是拿多少钱或者受到什么惩罚。

  为什么一般人和工作者之间的行为有如此大的区别?在 1970 年,人们就开始注意到这点,有一个大学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给了他的学生一些积木,看他们能拼成多少种形状。实验开始后,学生在半小时内不断拼出不同的图案。

  过了一段时间他叫另一组学生过来,他说,我要看你们有多少人在半个小时能拼出这些图形,每拼出一个图形,会给大家奖励。

  半小时后出现的情况是:没有人碰这些积木,这些学生在拿到之前所说的奖励之后,就没有兴趣再继续拼了。

  这个例子告诉,如果你为人们喜欢的事情付费,人们喜欢它的程度就会降低。

  所以我们要记住:

  第一,你不能够通过付钱,来维护用户关系。并不是你花钱越多,就能够激励到他。

  第二,用户不能像自己的员工那样管理,你可以从他们这边得到价值,但是你不能把他们作为员工,给他们物质奖励,这样会适得其反。

  如果你想让用户做一些他们关心看中的事情,必须表现出,你对他们做的事情很关心,很在乎,要给他们个性化、社会性的奖励,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热情。

  当然有的组织可能会想,我们是唯一的价值提供者,你们应该从我这里获得价值,但是这一套已经行不通,用户彼此可以创造价值,并且他们期待有这样的平台。如果这个平台中,用户之间有价值,他们就会一直留在这个组织中。

  大家可以想想微信只是一个软件,如果你只是世界上唯一使用微信的人,你不可能打开这个软件。微信存在的原因是使用微信的人相互有价值。

  (本文根据克莱·舍基在颠覆式创新研习社的课程内容整理而成,微信公众号:颠覆式创新研习社)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