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痛苦与机会并存的五大创业盲区

痛苦与机会并存的五大创业盲区

  谷歌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同时也塑造了人们观察科技行业如何追求未来的方式。在最顶尖的谷歌成员看来,变化可以被归为两类:小小的进步与巨大的跨越。前者如同对于产品做出增量上的改变,后者就像是直接造出了一台月球探测器。这种世界观是非常有用的,尤其在当你执掌着一家巨型企业的时候,你提供的服务必须持续改进去满足数以十亿用户的日常需要;同时你还要能够拿出一些令投资人兴奋的新玩意,因为投资人想要看到的是你永远屹立潮头,赶上下一波大浪。

  但是这个认知模型忽略了在科技世界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可改进空间这一事实。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将这些存在着的问题抛到一边,不再考虑去改变现状,因为我们不再将这些问题看成是可解决的。我们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这些问题之所存在是因为整个宇宙本来就是有缺陷的。这使得人们甚至连想都懒得去想如何解决问题。或者说,我们仅仅是对于这些问题总是视而不见。

  这些被我们忽略了的问题都可以被称作盲点,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对于小修小补来说,我们会采取小范围的测试,直到得出最优化结果。而想要获得重大突破,我们只能不断地送出月球探测器直到得出重大发现。但是我们是如何纠正盲点问题的呢?从事后来看,盲点其实显而易见,只要它们一现身,我们就得为此付出代价,然而我们却常常看不见它们。

  重新发现盲点不仅仅能够创造财富,还能够重塑世界。其中最难的部分在于如何让那些拒绝看到盲点的人心服口服。当谷歌 1998 年在斯坦福大学起步的时候,其创始人曾经度过了一段艰难时光,他们很难说服那些科技机构相信自己的产品是有需求市场的,因为当时的谷歌不过是在一个建立在空白页面上的搜索工具。而且那时候我们已经有了 AltaVista、Hotbot、Excite、Infoseek 以及 Lycos 等等搜索工具。各类搜索工具的触角在网页上延伸,仿佛是一只巨大的蜘蛛!正如谷歌 CEO 拉里 · 佩奇在公司成立两年后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当我们刚刚开始做搜索的时候,每个人认为我们这帮小子撑不了多久,因为那时候市场中已经有了五家搜索公司了。」

  你应该听过相同的说法——「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得足够多了」——很多现在已经成为创业传奇的公司都曾经听过类似的话。Paypal、Facebook、Dropbox 以及 Slack 都不是自己所在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都进入了一个被科技行业投资人与学者们宣布已经不存在多少可能性的市场中。

  「我感觉问题已经都解决了,」Slack 为其新产品请来的设计师在 Medium 如此写道,这是他最初发出的质疑。「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批狂热的用户,这些年中市场里还冒出了很多我们的山寨产品。如今这已经是一个十分拥挤的市场,想要让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所以,你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盲点呢?我们如何站在角落里用潜望镜去窥视未来?如果我们想要为明日的创新者列举一个亟需更好解决方案的盲点问题清单,哪一些盲点问题应该收入其中,我们要从哪里开始第一步呢?

  商业世界有着自己的运行技巧。你可以找到一帮人成立一个焦点小组,把他们放到一个带有单向透明墙壁的房间里,看看他们现在正纠结于哪一个问题与产品。你还可以提出假设比如「我是一个刚刚从火星来的人」,小小的欺骗你的大脑一次,用一种新鲜的、一切都处于未知状态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你可以利用软件创建一个页面,通过自己的日常使用体验,将你对于盲点问题的体会记录其中。

  不论你怎么做,都很难真正地找出盲点问题,因为根据定义,你根本就看不到它们。在唐纳德 · 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声名狼藉的公式中,这就是「对未知之物保持无知」。我试图从朋友与专家学者之处搜集他们所发现的盲点问题,但必须承认的是,除了一些深思熟虑的对话之外,我们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也许现在我还不能为盲点问题列出一个足够清晰的框架,也许它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

  因此,我会给你提供一份我自己的简要盲点问题列表——这些日常使用障碍普遍地存在于我们习以为常的数字世界中。人们感觉这些现状是不可改变的,我很确信如果没人想到什么办法去改善,它们会一直理所当然地存在着。

  盲点问题 1:身份验证——证明「我是谁?」

痛苦与机会并存的五大创业盲区

  上个月我为儿子的暑假海外游学项目支付了一笔押金,而在这笔网上交易的隔天早上,就有人远在千里之外的苏格兰盗用我的信用卡号进行疯狂购物了。根据 2012 年的调查数据,有 42% 的美国人曾经有过信用卡被盗用的经历,也许正在阅读本文的你也深有体会。

  我的 VISA 信用卡非常了解我,明白我不可能瞬间挪移到苏格兰去,它很快就捕捉到了这一异常使用行为并且通知了我,同时将我现在这个卡号作废了。

  然而现在我却不得不处理这一遭遇带来的后续影响。使用一个新的信用卡号就意味着我需要回忆起到底在那些网站上我是使用该号码进行支付的。这同时还意味着我需要更新保存在网页中的用户名与密码组合,这工程量可就大了!升级这些信息令人痛苦,而且令人沮丧的是这个痛苦的过程我在过去的几年中重复了数次。每一次当我痛苦地完成整个更新过程时,都嗅到了隐藏在这个杂乱无序的互联网世界中尚未解决的最大问题。

  这个问题即我们的数字世界缺乏一个有效的系统去辨别我们的身份,或者说它无法帮助别人确认我们是谁。因为没人解决这一问题,使得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被用户名与密码弄得糟心的世界里。电子邮件的用户名几乎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本名。密码保险柜的存在就像邦迪创可贴,虽然有点用,但是你的手指依然在出血。双重验证听上去不错,通常需要你的登录名与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它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当然了,代价就是在你手机丢失时面临额外的痛苦。

  总会有人在这个领域持续耕耘,并且解决这一问题。在我的设想中,用户身份验证应该成为一个有着统一标准的开源项目,因为个人身份验证这一问题实在是太要命了,不能被一家公司所掌握(即使是 Facebook 公司也不能做到此)。不过根据最近的历史经验来看,也许有一家公司会挺身而出在这方面贡献新的解决方案,比如说由谷歌进行身份验证,这未尝不可一试。

  盲点问题 2:标签过载

痛苦与机会并存的五大创业盲区

  如果你的工作时时需要用电脑浏览网页,有大的几率会在网页浏览器中打开太多的标签。我有时候常想这应该只是我自己的问题,作为一个记者,工作性质要求了我们必须阅读大量在线文章,收集信息并且编辑别人的文章。但是这越来越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如今新闻驱动的在线浏览模式的副产品。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习惯同时打开多个页面进行浏览,每打开一个页面都让我们离未来的内容消费更进一步,而且永不满足。

  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已经出现了不少「过后阅读」的工具,比如 Instapaper 与 Pocket;还出现了更好的工具来进行标签管理(OneTab 就是一款简单易用的工具);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阅读 App 比如说 Flipboard 也可以帮助用户绕过浏览器中的标签。这些层出不穷的工具让我们感觉似乎已经解决了问题,然而奇怪的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电脑系统依然不堪浏览器中多个标签页的重负,所有看来那些解决方案都没有真正起到效果。

  在移动世界中就完全跳过了这一问题,因为有很多阅读行为是在 App 之中进行的。所以也许标签过载这一状况会随着时间推移有所改善,但是我不会指望它能够自然发生。对于标签过载问题还需要出现更富想象力的解决方案。

  盲点问题 3:协同编辑

痛苦与机会并存的五大创业盲区

  如果你想要协同写作、修改文档或者是编辑文章,如今已经有很多种方式可以选择,其中大多数协同编辑工具都具有简洁的功能与特性,但是却没有一个能够成为集大成者。微软的 Word 简直是在作孽,冥顽不化地使用着负载过重的接口与古老的文件格式,然而它依然是很多公司的备选项;Google Docs,最近才加上了「编辑」模式,已经有所进步,但是依然面临着令人沮丧的局限性(很难合并或者分割多个文档,在 Google Drive 中很容易丢失内容)。Medium 看上去很美,但是想要用它操作冗长复杂的编辑。在诸如 Poetica 这种新服务中你可以找到具有创新性的工具(比如说在编辑模式中使用手写字体的标记),而使用 Draft 你可以尝试「海明威模式」——阻止你进行任何修改,知道你写完整个草稿。

  令人惊奇的是,在众多编辑工具中居然没有一个能够提供完整的编辑环境,让 2 个或者更多人可以简单地在其中讨论、审稿,并且通过一个接口去进行文档修改。从一方面来看,我确信创业投资领域的众多聪明大脑们并没有太看重媒体、出版、新闻以及思想领域,因为他们急着进入到那些能够赚到数十亿美元的有利可图的市场中。从另一方面而言,对于一款优秀的可编辑文档的工具的需要并不仅仅来自于专业写作者。总有一天会有人对此作出改进,而在当下我们只能回顾和思考在更好的工具出现之前要如何面对。

  盲点问题 4:打印机不该如此垃圾

痛苦与机会并存的五大创业盲区

  也许我是一个不走运的消费者,但是我买回来的家用打印机以及商用打印机就没有一台是没有大问题的。近年来,打印机市场已经非常固化地被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又大又贵的商用激光打印机,一个是蹩脚的家用彩色喷墨打印机,后一种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赚钱,你还没怎么用它就坏掉了。(你可以买一台可靠的家用黑白激光打印机,但是你不能用它打印照片,除非是黑白艺术照。)

  我觉得在 2015 年中应该有创业公司多花一点时间在打印机改造上,让人们能够拥有更好的打印机使用体验。铂富(Breville)是一家厨房用品制造商,它发现人们宁愿多花一点钱去买一台好用的烤箱。电子打印机行业中的铂富到底在哪里呢?

  盲点问题 5:在开发者们目光之外的世界

痛苦与机会并存的五大创业盲区

  在创业圈中,对于创业者们的常规建议就是从自己所感受到的「痛点」中寻找问题,并且加以解决。你会从个人经历中找出开发灵感,然后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体验可以被广泛地分享,那么就可以将这一创意带入市场当中。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得到了许多好创意,然而创业者的人口组成是相对单一的,硅谷中到处都是年轻的单身极客,这让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同为年轻人的需求与痛点。硅谷投资人也愿意投资年轻人的创意,比如说高端的食品外卖与独立游戏开发项目,但是这些需求都只能满足一小部分人,对于科技圈之外广大世界中存在的使用痛点无能为力。

  大公司与非盈利组织在为多元化的基础用户提供服务这一点上更有想象力。但是在科技行业中,残障人士、老年人、未成年人、生活无着落且缺医少药人群的需求仍然被看成是「之后再说」的问题。投资人与创业者仅仅想到要提供标准化的运行体系与服务,去满足那些可以解决的需求,他们认为那些少数派的需求会自行解决。

  这也许就是最大的盲点问题所在,当然了,对于少数群体的忽视并不仅仅出现在科技圈中。但是作为一个以灵活、敏捷、友好而著称的科技行业,应该有责任去改变这一现状,而不是视而不见。

  上述盲点问题列表是非常个人化的意见,它们来源于我的工作与生活经历。无论你提出何种建议,都会有人持反对意见。「你说的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我想在你们当中确实有些人是这么想的,不过只要还有一两个人看完了本文感觉「你是对的,为什么我之前没有想到呢?」,那么写出这篇文章就是值得的。

  谷歌公司的经历证实了解决现有的盲点问题可能比完全创新还有意义。如果我的盲点问题模型对你来说有可参考价值,那么我很期待能够在未来看到你在这方面的改进。

  就在现在,让我们升起百叶窗,看到那些未曾看见的世界吧。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