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黑客为什么总爱黑电脑?弗洛伊德也许有答案

黑客为什么总爱黑电脑?弗洛伊德也许有答案

  英文原文:Hackers gonna hack, but why? Maybe Freud has the answer

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也许会把黑客爱黑电脑的动机解释为一种类似于报复的情感…… 不过我倾向于弗洛伊德的学术理论,他的理论会把 『黑』(hack)这种行为视作一种 『插入』(penetrate),当被断网之时,又会有一种阉割情结的意味在里面。

  Mary Aiken 很清楚她在说些什么,她是网络领域的心理学家,也是电视剧《CSI 犯罪现场:网络犯罪》的专业顾问。在都柏林召开的网络峰会上,她进行了发言,她表示关于那些黑客的动机(例如黑进 Sony 以及 TalkTalk 引起巨大损失的),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Mary Aiken 说:「作为一个网络领域的心理学家,我始终在探寻那些黑客行为的动机。黑客行为的核心是一种技能。这个词已经变得带贬义而消极,但在上世纪 50 年代这个词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中性的,在上世纪 70 年代,这个词甚至也还代表一种令人惊叹的技能,而不是像今天这样人人闻之色变。」

  这助长了 Aiken 的信念——我们正「梦游」着走进未来。她谈到 RAT(日常活动理论 routine activity theory)的实践——在这个理论的支撑下研究特定区域聚集的罪行,以及它们与罪犯的生活习惯的关联。

  「我们观察罪犯,观察他们在哪里生活,在哪里工作,在哪里玩,实际上这是在现实世界背景下的地理分析。」她说。

  「而受害者会在生活、工作、玩的地方外的某个区域躺下,你会发现他在生活、工作、玩的地方之外有个缓冲区域,这块区域是他真正的自我保护机制,他试图以这块自我保护机制躲开罪犯。」

  她继续说道:「如果我们把网络视为一个环境——无论是浅层的网络还是深层的网络,想想这些网络罪犯和有组织的网络犯罪行为。他们在哪工作?他们在哪生活?他们在哪玩耍?」

  「我们了解许多关于现实世界犯罪的事情,我们很容易知道现实世界中一个具体街区的一个具体小孩和他具体玩伴的故事,当他不慎成为青少年罪犯之后这些故事也依旧十分明晰。但我们不会如此清楚一个网络青少年罪犯的故事。」

  Aiken 提到最近 TalkTalk 被攻击事件,这起事件使得 15 岁的嫌疑犯被逮捕,她认为这是网络犯罪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她说:「作为这个社会组成的一部分,我们该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想把十四五岁的孩子定义成罪犯吗?还是说我们更愿意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将他们非凡的技能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我们有诸如 IQ、CQ、EQ(智商、文商、情商)这样的衡量指标,但我们却没有任何像 TQ 这样(科商 technology quotient)的指标。我们需要有能够衡量这些杰出技能的指标,让拥有这些高技能的人得到良好的指导和发展。」

  Aiken 说这些天才青少年的家长面对未来常常不知所措。

  「如果我们在饭桌上看见孩子手里拿着手机,就认为现在的孩子网瘾太重,那我们要小心了,下一代可能会戴着个头盔出现在饭桌上。」

  「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得弄明白我们和网络一起向前发展到哪一步了,我们正在迈向那个数字未来。」

  本文由 TECH2IPO / 创见 @radiodog 编译,首发于 TECH2IPO / 创见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