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淘宝“叫板”工商总局,IT圈里怎么说?

导语:围绕着淘宝与工商总局间的这场交锋,有人认为淘宝的“理未必直”,也有人觉得工商局权威发布还需慎重,还有人认为淘宝和工商总局都任性了……

淘宝“叫板”工商总局,IT圈里怎么说?

1月29日,淘宝与工商总局的交锋又有了新动向:工商总局新闻处相关人士称,目前暂未收到淘宝网投诉刘红亮的流程。而今天阿里巴巴股价下跌4.36%,市值蒸发了110亿美元(合687亿人民币),马云暂时丢掉了首富的宝座。

围绕着淘宝与工商总局间的这场交锋,不少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淘宝的“理未必直”,有人问淘宝,认个错那么难吗?当然,也有人觉得工商局权威发布还需慎重,还有人认为淘宝和工商总局都任性了?一起看看他们更多的看法吧。

科技专栏作家瞬雨认为:舆论之所以在淘宝与工商的这场冲突中偏袒淘宝,原因在于我们对于互联网企业有一种天然的好感,觉得他们是创新尖兵、发展主力,但凡他们与有关部门之间起了冲突,总是习惯性地站在他们一边。但在淘宝与工商总局的这场论战中,我们看到的是淘宝对质疑之声以及国家工商总局的意见怀有明显的抵触情绪,气很壮,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理未必直。即便工商总局没有抽查,淘宝平台存在假货也是一个事实。淘宝要想发展得更加游刃有余,就应拿出诚意对问题进行整改,而不是以“理直气壮”的姿态为自己辩护。

王金晓发表了评论文章《卖假货的淘宝,认个错那么难吗?》。王金晓表示,有一点肯定的是:这个平台上存在着大量的假货。当然,淘宝对此心知肚明,并且淘宝愿意积极的整改这件事情。对于司空见惯的假货问题,身边已经发生了无数的假货风波。对于淘宝来说,认个错有那么难吗?

新浪微博认证未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的姜汝祥认为这是两个时代之战,“传统工商管理体系,基于两个前提:第一,计划体制的准入,第二,传统渠道的少量产品。而淘宝却是:一,自由市场体系,二,大数据的长尾产品体系。正确的出路应当是工商管理当局大数据化,两头法治:源头法治,消费者权益法治,可按这标准,工商局80%的人要失业。”

《 给工商总局提个醒:权威发布还需慎重》,作者杨剑在文中问到:“既然是工商总局这么正规的部门出的报告,其权威性以及对行业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为什么会找第三方去进行调查呢?另外,去年双十一工商总局进行的抽检结果,在207批次的样品中,大部分为合格真品,发现的假冒商品占总样品的3.6%。同样是工商总局的抽查,同样是淘宝,一个正品率是96.4%,一个是37%。到底是淘宝自身在这一个月当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假货爆发,还是抽检的样本出了问题,一目了然。”

互联网与电信律师雷腾律师则认为双方都太任性。他表示:”这个事件,其实无所谓谁对谁错。当然很有那么些不停地挑词架讼者,目的为何大家心知肚明。还是希望各方能够利用此事件的契机,真正地实现互联网交易平台整个行业的规范,实现交易平台、卖家与买家利益的共赢。”

认为双方任性的人还有自媒体人士一福。他在文中《淘宝工商总局都蛮拼不妨联手打假》认为,“如果淘宝认为工商部门的行为不合规,可以申请行政诉讼,而不是针对个人的投诉,在网络上狂呼乱喊;工商总局发白皮书的方式也值得商榷,既然发现淘宝存在这么多问题,应该直接出具行政处罚决定,淘宝有疑议,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乃至行政诉讼。”

那事件背后呢?《“首富单挑司长”,淘宝“泼妇骂街式”对抗监管原因何在?》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认为根源在于:淘宝希望工商总局按照淘宝的建议打假,工商总局希望淘宝按照监管要求配合打假。而两者一时半会没能达成一致。于是,淘宝就撕破脸,上演了这出“闹剧”。

最终淘宝与工商总局此次事件会如何结尾呢?

V众投发起人李智勇在文章《我们该如何探求是非?说说假货、淘宝、工商总局这事》中表示,如果从胜负的视角来看,阿里和工商总局的对质大致只可能有两类结果:一类是和了。这要么表现为无疾而终,事情突然消失了;要么表现为双方达成了表面的一致,双方都承认自己的问题并许诺更加积极的面对未来。一类是有胜负了,表现成什么样不好说。李智勇认为:“如果从有没有实质进展的角度看,那就只有假货问题有没有实质性的改进一类结果。在前一个视角下只能看到政治和操弄,在后一个视角下才能看到社会的需要和发展。”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