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线性资本王淮:现在是海龟回国创业的最好时候

线性资本王淮:现在是海龟回国创业的最好时候

  注:海归回国创业前景如何?来自线性资本的王淮认为,随着中国互联网市场越来越规范,加上海归由于受到良好培训以及拥有更高的“道德癖”,会越来越受到投资人的青睐。他抛出一个观点,现在,正是海归回国创业的最好时候。

  本文系猎云网读者投稿,作者张晨辰是南加州创业服务机构普创的联合创始人

  以下是文章全文:

  王淮 Harry,Facebook 中国籍第二位工程师和第一位研发经理。百姓网,大众点评网等公司的 CEO 顾问。 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和工程专业硕士。线性资本合伙人。

  1 月初,Harry 师兄和线性资本另一位合伙人张川 Michael 来洛杉矶, 我有幸帮忙组织了场交流活动,同时和师兄有了以下对话,希望对所有想回国创业的小伙伴有一些启发。

  我:师兄你说这次是来美国游学的是吗?

  王:哈哈,是的。一方面是来看 CES(电子消费品展),因为我们比较关注智能硬件这一块,尤其是智能家居,汽车等等,都是我们看好的投资方向。有一些机会和灵感都是可以通过 CES 来获得。另一方面当然是投资。我们基金的 20% 资金都会投在以美国为重点的海外。当然东南亚也是在我们的范围内。总共大概 1000 万美金左右。不过前提是,海外被投资的人要有 china story (中国股市),如果没有 China Story 的话,我不觉得我们自己有什么相对优势来投资他们。但是团队如果想回中国做事情,我们能够提供一些特殊的帮助的。因为我自己 3 年前就是这样回的中国。之前经历过困难的教训和经验,都是可以给大家分享的。所以这次来硅谷,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华人比较多的地方看看。尤其是在海外,有想法的混得好的中国人,我们都想以一定形式接触一下。那就是看看怎么样才能互相帮得到。

  我:现在创业环境越来越好了。三年前在洛杉矶做创业活动的时候,都是老美。而去年 12 月我们(普创)做的南加创新论坛,来了 500 多个创业有兴趣的华人,导致场地爆满。所以这个就是个趋势。同时现在思维在转变,所以有更多的创业机会。在中美项目的对接上,也是我自己很认可的一个方向。希望之后帮助到的是中国项目在洛杉矶的发展,还有就是有好的美国项目输送回国。讲到投资中美的项目,线性与其他华人背景的 VC 比有什么特点和优势呢?

  王:我们的特点是两个合伙人的背景所决定的。我是专注在企业的技术这个方面,而我的合伙人 Michael,专注在企业的业务与运营上。因为 Michael 原来是京东的 VP,以前经管了京东的大部分品类的产品。他对于电商的运作,企业的战略发展是比较清楚的。而我对产品技术和框架怎么去搭建,都有过相关的经历可能是比较独特的。我们强调的是要有第一手的经验。我喜欢亲身的帮助投资的企业,就是英语说的 get hand dirty。所以我们的理念强调是贡献给被投企业的,先是我们的专业技能,然后才是资金。要先给力,先帮到人家,让后再强调钱的作用,进行资本加力。你的一块钱和我的一块钱都是一样的。我不觉得这个方面跟别人竞争会有什么意义。

  第二个方面呢,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别人减少走弯路。所以我的基金的名称叫线性资本(liner venture),就是帮助别人走线性的路径。但是发展肯定是非线性的,哈哈。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我希望以最短的路径到达他的目标。这个过程就是减少弯路。希望通过我们的背景能够帮助大家做到这些东西。而这些都不是说说而已。因为在中国已经做了 3 年多,我做了大众点评,百姓网, CSDN 的 CEO 顾问,帮助他们怎么培训工程师,建立企业文化,去招人,用很多的东西实实在在帮到他们。Michael 就是在运营层面上给一些自己的建议。我们不想只是给项目名声包装一下,而是实打实的提供帮助。我之前在大陆写的《打造 facebook》这本书,在产品经理和技术人员的圈子里反响不错,所以在找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上面,我多少有一些影响力。至少这块的认同度会比较高。以上的这些方面我们比较自信。但是如果你说从基金的规模,还有基金的名声上,我们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基金,所以也没有什么优势。而我们是希望我们投的项目,来帮助我们建立基金的声誉,而不是通过个人的影响力。Result talks (结果论英雄)。

  我:那你是怎么来看待,近几年有这么多的 VC 从中国来美国找项目这件事情呢?

  王:一个原因是中国项目现在的估值太贵了,美国项目目前的估值还是相对合理。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创业环境变得成熟了。我觉得以前的中国创业,是草莽时代。以前有很多草根创业,市场处于一个荒蛮状态,各个领域都有很多的蓝海。这种情况下,你的越快,越猛,越狠创业, 能很好的发挥中国的本土的优势。但是发展到一定时期之后,你越来越强调的是要竞争一些高难度的东西了,你需要更高的竞争门栏。从 0 到1,很多本土的团队都可以做到,但是从 1 做到 10,挑战就来了。举个例子,在“快的打车”的融资中,投资人原意投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从海外招了 Dexter (吕传伟)做他们 CEO。 Dexter 就是海归,从硅谷回去的。只有他来运营这个公司,投资人们才原意投他们B轮。本土团队在企业发展初期会有重要作用,而海归人才在公司的发展,专业的运营上可以持续加力,两者互相配合来开疆拓土。所以我们觉得这个竞争的门槛越来越高的时候,更加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好的海外人才人。

  而我觉得美国的人才也是分两大类的,大多数人还是做一个螺丝钉,当然这个对我们也有用,就是帮助我们投资的企业来招募人才。正如我刚才说的,是要给公司有实打实帮助的。帮他们的很多事情中,有一项就是招人。所以我们来的 30% 的目的,就是接触一些牛人,不介意他是否要创业,还是想回国参加一家公司,只要对中国感兴趣的,我们都是很感兴趣的。话说回来,海归人才在中国越来越有用了。3 年前,很多海归的团队都干不过本土的团队。本土的玩法,可能比海归团队更加多种多样。海归团队的道德洁癖可能会更多一些。

  我:这个观点还是挺鼓舞人的。因为之前出过热门的帖子说 VC 对于有什么特征的不会投,有一条特别惹争议的就是海归项目不投。你怎么看?

  王:这个观点就是不够与时俱进了。3 年前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个是不是张颖说的?虽然他自己是个海归,但是他之前说自己不投海归。我们是完全反过来,看好很多海归人才。其实要去判断,这些人是否一回国就是能本土化,是否能有效的和本土团队做整合。要是他本土化能力强,他可以比土生土长的团队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我:所以你们比较青睐的组合搭配是就像汽车之家这样的,有土鳖团队野蛮生长,然有海归团队管理运营,在专业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这样的组合搭配是你们比较青睐的是吗?

  王:对的。如果是主导的话,我目前还是比较倾向于本土的团队来。海归人才来辅助。但是我觉得这个天平,是逐渐在倾斜。比如说三年前,我们会觉得团队中 80% 或 90% 由本土的团队来主导是好的,现在可能会变成 60-70%,可能再发展就会到一半一半。因为两种背景的整合和沟通会越来越容易。现在大家很多是来回跑,无国界。就算信息上有防火墙,但是沟通也比以前要通畅非常多。不像以前,我就是美国呆着,或者好几年才回去一次。现在搞 10 年签证,只会让两国间人才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所以这就让两边人才的差异化越来越少。我们看中的是这个趋势。那从我们自身经历来说,我在美国呆了 9 年后来回国,比较清楚回国的成长过程是怎么样的。如果回国后不主动增加一些沟通,在中国有真正愿意帮他们的 VC 在支持的话,他们的着陆就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遇到很多挑战。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去减少那些没必要犯的错。

  我:是的,可能很多人回国都得跌打滚爬一阵子。就像你的说,这是本土化所要必经的一个过程。能举一些海归回国你们投了的例子吗?

  王:可以啊。比如说我个人投的“枇杷派”这家人力资源招聘的企业,他们的 CEO 赵灵彦就是海归回国创业。我对他的印象挺深刻的,看到他一步一步把这个东西做出来。我其实跟他接触了大概半年之后才原意参与这个事情的。开始是比较担心他团队的构成和分布。但是他每次见我的时候,我都能感受比上一次有重要的成长和进步。这种特质是我觉得是海归创业者需要有的素质,也能够匹配我以前认识的那帮很优秀创业者身上的特质。而做人力资源服务这个方向我又是非常认同的。因为我在 Facebook 的时候,就做了很多招聘的相关的事。

  我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就是,对于很多技术公司而言,招人是第一位的需求。企业要寻找到很多产品技术的人才。关于提供招聘技术服务的公司我也投了好几家。像“哪上班”啊还有一些技术人员的社区,最后都会对招聘领域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能够帮助公司聚集,删选,管理,这样的项目我都狠感兴趣的。而我跟他的公司的观念上面是比较一致的。

  可能开始看起来灵彦做的事情很难有爆发性,因为他目前主要针对企业用户,但是我也比较愿意等。 我们整个基金还是比较有耐心的,尤其我个人觉得可以这种提供企业服务的项目可以慢慢来。觉得人靠谱,方向认同,交流的后的反馈好,所以我就决定参与他的天使轮了。

  我:那除了人和方向外,你对初创公司技术这一块怎么看?

  王:老实说呢,技术这种效果最后的体现就是产品做得好嘛,这个会帮助企业胜出。包括枇杷派。但是在中国目前的阶段,如果你仅仅靠的技术的话,上来也很难打动得到别人。因为市场对产品的理念都还没有的时候,这个优势是不明显的。就好像你在几年前,拿出一款苹果 Iphone 第一代手机,就可以秒杀其他所有的功能机。如果你拿出的 Iphone 6,不管多酷炫,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他其实要的是思维理念的转变。Iphone 教育我们的就是要有操作系统的手机这样的概念,来管理自己的手机在上面操作。它其实就是一台电脑。像这种思维理念的变革,我觉得是中国各个 2B(企业服务)领域都是需要的。技术上的优势是在这个领域竞争激烈了,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认同相对成熟了,这时候你的技术就可以胜出了。所以像枇杷派这种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可能更加需要在市场和增加用户的层面上需要很多的努力。如何让它匹配度高这个特点,变成有效的市场信息。这个也是带着优秀技术的团队回国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已经是海归回国创业,展现自己优势的最好时候了。希望大家创业回国来找我们聊聊,也希望有机会帮助到大家。

  我:好,谢谢师兄的分享,祝师兄一路顺利。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