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在2016年,我决定不再使用Facebook

在2016年,我决定不再使用Facebook

  英文原文:Why I’m leaving Facebook for 2016

 数码产品从业者科迪 · 马瑟(Cody Musser)计划在 2016 年离开 Facebook,因为他发现 Facebook 上与自己无关的推送消息已经使人们变成了「斯金纳的鸽子」。

  在 2015 年,我出人意外地下定了决心。我决定戒酒,这个决定对于我而言并不困难。在从事举重运动、编写宏程序以及开始计算摄卡和消耗的路里期间,我便已经大致戒掉了酒精。酒精确实和那个时期的我格格不入,因此我决定在 90% 的时间中杜绝摄取酒精。在我意识到以后,6 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我竟然在过去半年中做到了滴酒不沾。从那时开始每当被别人问道,我都会自豪地回答:「我不再喝酒了。」

  我并不知道自己在 2016 年是否会再度举杯,因为戒酒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也可以视为一种牺牲,因为滴酒不沾的我不再适宜参加某些社交场合。有时我也会想念诱人的美酒以及略显苦涩的啤酒,但不论如何,我决定戒酒的理由依然成立。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了一点:在下一年,倘若我还希望挑战自己的话,我需要为自己设定一个更加艰巨的挑战。我希望下一年的挑战可以为我的人生带来更大的改变。

  因此,在 2016 年,我决定不再使用 Facebook。

  我曾经和很多人交流过自己的想法,也看到过许多有趣的反应。每当我向他们提起这个问题,他们的反应大多如下:

  「可是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你在工作中不需要用到 Facebook 吗?」

  「那你怎么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些什么呢?你打算从哪里获得新闻来源?」

  「如果说我们有谁订婚了,而你却不在 Facebook 上,我们应该怎么通知你呢?」

  「这个决定实在是太难了,我并不确定自己能否做到。」

  每当我看到他们向我提出的问题,我都会感到一丝惶恐。人们的直观反映让我瞬间将他们看成语无伦次的毒品贩子:「等一下,孩子,你认为自己可以戒掉毒瘾吗?别犯傻了,你需要吸食下去,你这一辈子都必须吸食下去。这可是毒品!毒品!!!」

  在这里我想要问他们一句:「你认为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才使用 Facebook 的?」我猜我所得到的答案肯定是:「这个嘛,我需要和朋友们保持联系阿。」仔细想想,Facebook 所提供给你的价值真的是这个吗?

  为了寻求验证,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还特意翻看了一下 Facebook 的当日推送。在我所看到的 50 条推送之中,其中有 39 条是链接,剩下的有超过一半是和个人无关的图片内容,其中有一条是事件的签到链接,一条是和生日有关的推送,其余内容均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所有的推送消息当中,仅有不足 10% 的条目和朋友的更新状态有关。Facebook 是一条充斥着各种内容的巨河,其中绝大部分内容均以广告和链接的形式呈现。然而更让人感到悲观的是,这一切内容的设计初衷都是希望触发你的购买欲望。

  其中的原理和 B·F· 斯金纳(B.F. Skinner)利用鸽子实验所揭示的原理一样简单。相信不少人都曾经在高中的科学课堂上学习过这个实验:

斯金纳在训练他的鸽子通过敲击有机玻璃箱的方式获取食物。在一些场景中,鸽子每次敲击箱子都会获得食物。但在其他场景中,斯金纳为每次获取食物的时间点设置了一定的间隔。每当鸽子获得食物之后,系统将在规定好的间隔之内(例如 60 秒钟)停止投放食物。在规定间隔过了以后,只要鸽子敲击玻璃箱,它即可继续获得食物。尽管鸽子并没有以非常精确地贴近时间间隔的模式去触发食物投放活动,但它们的行为间隔模式会逐渐朝系统的规定间隔靠拢。在另一个实验中,斯金纳随机变更了食物的投放间隔时长,第一次间隔时长为 60 秒,第二次则为 5 秒,或者 50 秒,甚至是 200 秒。
在这个不稳定的条件下,他的鸽子完全不知所措,它们只会一次又一次地敲击有机玻璃。其中一个鸽子每秒钟的敲击次数达到 2.5 下,并以此频率连续敲击了 16 小时。另一只鸽子在 14 小时内的敲击次数达到了 87,000 下,但它所能获得奖励的有效时间甚至还不足 1%。

  这又能反映什么呢?如果我们将斯金纳的鸽子实验搬到现代数字化生活当中,我们仅需使用一个理论化的例子:有一位名为迈克(Michael)的记者,在他的工作当中,收发邮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他平均每个 45 分钟就会收到一封邮件。但有时邮件和邮件之间的时间间隔仅为 2 分钟,有时则需要 3 个小时。尽管绝大部分邮件并不重要,有些甚至会为迈克施加压力,但其中有一些邮件却非常有趣。刚获得网络连接的迈克会在每隔 30 分钟的时间内刷新邮箱的收件箱,不久后他的刷新间隔将缩短至 5 分钟,随后他每隔 2 分钟就会刷新一次邮箱。刷新的动作很快便成为了迈克的强制性行为,他变成了在互联网时代不断敲击玻璃的鸽子。

  我们只要一坐在沙发上就会开始浏览 Facebook,这绝不是意外。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我们会陷入不断打开和关闭 Facebook 页面的循环过程。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最大的自动售货机面前,你所做的仅仅是试图找到一些可以让自己感觉良好的东西。

  我认为假设 Facebook 可以为自己提供良好感觉的行为至少和吃一口甜甜圈,然后心无旁骛地盯着剩余的部分看上 6 个小时的行为能够为自己提供良好感觉的假设非常类似。不论是 Facebook 上的内容还是剩余的甜甜圈,它们随时都在那里,也随时可供你享用。你或许会想要更多的甜甜圈,但只要一想到你只有在一个小时后才能够吃完一个甜甜圈,相信这种感觉会非常糟糕。

  另一个引起我重视的是 Facebook 的社会对比问题。

在 1950 年代,心理学家利昂 · 费斯汀格(Leon Festinger)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他认为人们普遍存在追踪自己的进步并通过与他人对比鉴定自己价值的倾向。这类社会比较会导致人们感觉自身缺乏价值,进而引发不安全感。研究表明,一旦人们开始进行社会比较,特别是在进行「向上」比较时(和那些我们认定比自己优越、让我们感到自卑的人对比),抑郁、自尊降低等负面健康症状便会出现。而 Facebook 正是人们理想化存在的场所(人们会在上面展示自己的小孩、订婚戒指、毕业典礼、新工作),在向上进行社会比较的过程中,真实的生活状态反而会显得卑微。

  一直以来,我都能收到和 Facebook 以及容易让人上瘾的网页设计相关的研究推送。我会阅读这些推送消息并思考其中的内容,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要离开 Facebook 实在是太艰难了。Facebook 的诱饵已经让我们深深地上了钩,我们已经泥沼深陷,无从自拔了。

  「我为什么要离开 Facebook」和「我怎么离开 Facebook」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我在上文已经对自己选择离开的原因进行过解释,至于离开的方式,这确实是一个挑战。我觉得自己需要空出一个周末的时间以导出 Facebook 账号上所有的图片,以便保存好属于自己的数据。然后我会删除所有的应用和书签,并停用账户(暂时还不打算删除账户)。如果出于工作需要,我需要登陆 Facebook 以便获取客户的开放授权,这并不能算是一次失败。我还打算下载「Kill News Feed」以防自己难以克服弱点。

  最后奉上马可 · 奥里利乌斯(Marcus Aurelius)在《沉思录》(Meditations)中所写的一句话:注意力的价值与其所关注的对象成比例,你应该竭力避免在小事上浪费过多时间。

  文章由 TECH2IPO / 创见阮嘉俊编译,首发于 TECH2IPO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