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不让人待见的VC:只投行业前三,李国庆曾称VC都是趁火打劫的人

  这两年创业者和 VC 的关系类似于相亲:大家坐下来直接谈的是商业模式,企业规模和财务状况,是否赶上了这一波行业浪潮;曾有段时间,也有些 VC 甚至 FOF 会很直白的说:“我们就投行业前三名!”

不让人待见的VC:只投行业前三,李国庆曾称VC都是趁火打劫的人

  最近在看美剧《硅谷》(SILICON VALLEY),刚看了两集就发现了大量吐槽(极客)、Nerd (书呆子,编码仔)、Bookworm (书呆子)、宅男的槽点。但有意思的有个投资人的角色十分鲜明,在 TED 演讲推崇的否定大学教育,推崇退学创业。但当真的跟初次创业者沟通时,严格要求商业计划书、财务计划等;遇到创业者资金链危机时,投资人用汉堡王的汉堡和芝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总之就是不谈正事。

不让人待见的VC:只投行业前三,李国庆曾称VC都是趁火打劫的人

  找了下背景资料,发现这部剧中的天使投资人 Peter Gregory,是按照硅谷传奇投资人 Peter Thiel 事迹和个性塑造的。他是“Paypal 黑帮”的带头大哥,Paypal 卖给 Ebay 后赚了 5500 万美元以后,曾投资 Facebook、Spotify 和 Yammer,但从剧集里面看他本人的个性十分自我为中心,在剧里面曾被一个老教授当面斥责“法西斯主义”。

  看到这里,联想到国内的创业者经常抱怨的投资人。这两天获得 1 亿美元融资的洋码头曝光了其内部邮件,创始人曾碧波痛斥投资圈曾经对洋码头的不认可,其中不乏晨兴资本、经纬创投等知名 VC,曾碧波称“找过阿里巴巴投资战略部和货代公司 APEX,被复制了商业模式和贝海的物流模式。”

  创业者和 VC 的关系一直是种微妙的情感纠葛的状态,早几年的时候,很多投资人喜欢形容跟创业者是看“感觉”,如果没有企业规模也可以看创业者靠不靠谱,是一种“谈恋爱”的关系,融资就是走入“婚姻殿堂”。这两年二者的关系似乎更加直接,类似于相亲:大家坐下来直接谈的是商业模式,企业规模和财务状况,是否赶上了这一波行业浪潮;曾有段时间,也有些 VC 甚至 FOF 会很直白的说:“我们就投行业前三名!”

  而创业者对投资人的态度也开始明显有所区分,除了大家愉快合作的,许多融资未果的创业者,对投资人由粉转黑。认为“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最典型的例子阿里巴巴上市时路演曾经对美国投资人说的话:“15 年前来美国要 2 百万,被 30 家 VC 拒了。我今天又来了,要 2 百亿。”也曾有 VC 称,在创业酒会被之前曾遇到的创业者冷眼相待,因为之前双方没有谈成合作。

  另一种是双方合作后,创业者吐槽投资人干预过多,例如“天使投资人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干涉企业运营,或者因为企业经营问题等造成的矛盾,双方反目一拍两散。即便是已经完成上市的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也曾经说过“投资人都是趁火打劫的人,都是骗子”。

  为什么投资人的钱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拿?因为大多数 VC 都是作为 GP 管理 LP 的资金,他们同样需要对投资回报负责。红杉资本中国合伙人沈南鹏曾经说过“投资者的荣耀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与相对成熟的中晚期投资相比,早期阶段的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博弈关系,早期项目投资的回报更高,相对应风险更大。Kauffman Foundation 对于天使投资行业进行过一项调查显示:如果你想要获得年收益率在 30% 以上的投资回报,至少需要在一个打包的投资方案中进行 15 到 20 次的投资。

  行业内对早期投资人的评价是“体力活”,可能一天 24 小时都在看项目和已投公司里。在观察商业模式和发展前景的同时,需要有判断产业技术、商业运营、团队管理等经验,有可能从投资一家早期项目到扶植上市走过5-7 年的时间,投入更多精力。以 GGV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为例,他曾在启明创投主导投资小米、凡客等投资,与雷军、黎万强都是多年老友,如今加入 GGV,他仍在从事小米生态链方面的投资,包括智能硬件,以及小米的顺为资本生态链中的公司。而早期创业者需要的也不仅仅是资金,更需要在其他链条上获得经验支持。

  所以投融资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创业成功本身会受到多重因素的限制,而投资人更加理性,或许投资人与创业者在祈望创业成功的同时,需要更加冷静的对彼此进行综合评估。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