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为什么每个市场营销人员都必须关注虚拟现实?

为什么每个市场营销人员都必须关注虚拟现实?

对不了解虚拟现实的人来说,这一技术似乎只与游戏行业紧密相连。然而没有人会告诉你,虚拟现实技术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看似无关的领域带来了无数机会。分析师预计,在 2015 年至 2020 年间,虚拟现实头戴设备的销量将增长 99%。换句话说,这又是个大风口,然而能不能被吹起来,就看你自己的悟性了。

简单来说,作为一个市场营销人员,你的自我修养就是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原理,以及利用它超额完成你的 KPI。

真实,真诚,真心

分析师预计,2016 年将有 1200 万部虚拟现实头盔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今消费者的一个迫切需求——真实。其实这一需求早已存在,与此相对,营销人员也希望能带给消费者客观真实的体验,以之代替传统的横幅广告和 30 秒宣传视频。

在技术不发达的过去,商家无法在保证盈利的同时达到这一目标。如今,虚拟现实技术终于让我们离所谓「真实」的体验更近了一步。

多感官体验

想获得一个完整的、「沉浸式」的体验,你必须充分调动起自己所有感官。换句话说,作为营销人员,你要站在潜在的顾客面前向 TA 声情并茂地展示你的产品。这可能吗?当然不可能。

这时虚拟现实的巨大优势就浮现出来:它让消费者不必移动就能身处别处,让消费者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你并不需要生拉硬拽地让虚拟现实和你所处的行业硬是扯上点什么关系,此处的关键是发现虚拟现实的优点,并利用它来补全你营销策略中的短板。

零售商的春天

优秀销售员的经验都是从实战中积累起来的,这也意味着在网络信息时代,这种「经验」很难被复制到线上营销中。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仅仅看着网站上可怜巴巴的几张产品图片和文字描述,并不能让人下定购买的决心。所以,当虚拟现实技术刚崭露头角,聪明的人已经看到了它未来的无限潜力。

对 to C 的零售商来说,虚拟现实技术有魔力改变消费者的购物方式。让我们从最基本的吃穿住行开始:买衣服的时候,我们希望亲自去店里感受它的质地,穿在身上 360° 观察它的效果;仅仅在网上看模特图并没有什么卵用,只要看看淘宝买家秀和宣传图的巨大落差就知道了。于是聪明的商家纷纷行动起来,眼镜商让用户上传自己照片模拟试戴、服饰商扫描顾客体型 3D 建模,并开设虚拟试衣间。这些都是比较不错的尝试,除了不能真正把衣服穿在身上感受,消费者获得的信息和购物体验好像和线下并没有什么不同。从这一点来说,时尚界已经远远把其他行业抛在了身后。

另一个例子是餐饮外卖。传统的订餐方式无非打电话或者网上下单。有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帮助,或许未来消费者可以带上虚拟现实头盔,直接与「服务生」对话,并直观感受各种食物的外形、用料甚至是香味。这么做的唯一缺点是,可能等不到下单,饥肠辘辘的消费者就被菜单馋死了。

现在开始还不晚

一部分营销人员听说了虚拟现实技术,觉得「还不错,以后我好好研究一下」。这种行为和看到好文章之后「Mark」一样,一点卵用都没有。要知道,以万豪酒店为首的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开始探索虚拟现实正确的打开方式。比你优秀的公司都那么努力,你有什么资格不去奋斗?!

早在 2014 年,万豪就开始尝试以虚拟现实助力品牌宣传,首个落地的项目便是「让客人远程体验夏威夷热带风情」。客人只要舒服地躺在客房里,戴上 Oculus RIft 头盔,就能感受到万豪特意为其打造的多感官体验:海浪、沙滩,甚至还有热辣辣的夏日阳光。

结果显而易见,这一活动几乎得到了来自客人的 100% 好评,同时拍摄视频在 YouTube 上也得到超过 20 万次的浏览量。说实话,万豪基本什么都没做,他们只是买了几个 Oculus Rift,拿到客房让客人戴着玩;而其结果是品牌传播,加上业务增长。何乐而不为呢?

虚拟现实将成为必需品吗

我们必须承认,虚拟现实是 2016 年十大营销趋势之一。虚拟现实具备改变一切的潜力,这确保它不会成为一个现象级技术并很快销声匿迹。它的发展速度无与伦比,可能唯一需要努力的,就是花点时间让大众了解并接受它。

所以在当前形势下,营销人员必须考虑是否要抛弃疑虑,大胆拥抱虚拟现实技术,并将品牌的未来押注其上。我们都明白,当一个新领域出现时,越早进入的人越容易成功,而那些犹豫不决的最后只好在夹缝中求生存了。

当然,完全放弃当前的营销计划而急不可耐地投入虚拟现实的怀抱也是极不现实的。认真想想虚拟现实能如何帮助你,以及为你的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吧。当这一技术最终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那就该是你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结论

最后说一句,已经有许多公司开始接受虚拟现实带来的冲击,同时也享受着它带来的红利。想想背后无数的竞争对手,相信不用我说你也明白形势有多急迫。马上买一只虚拟现实头盔,从客户的角度感受它带给你的冲击吧。一旦深入了解了这项技术,你就明白它将如何在你的营销计划中发挥最大功用了。

* 原文来自 Forbes,本文由 TECH2IPO / 创见 Mio 编译,转载请保留此信息。

对 TECH2IPO 或本文有任何想法,可以添加我们的编辑部个人微信号进行交流: T2IPO001

招聘:加入 TECH2IPO/创见,全世界在等待你书写新的科技故事

原文  http://tech2ipo.com/10027292.html?site=toutiao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