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苹果叫板FBI:iPhone需要为反恐留个“后门”吗

苹果叫板FBI:iPhone需要为反恐留个“后门”吗

  纪振宇 2 月 19 日硅谷报道

  近日,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Tim Cook 发表在苹果官网上的一封公开信引来广泛关注。这封言辞激烈的公开信表达了一个意思:不接受法院判决苹果需配合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获取恐怖袭击枪手的 iPhone 中的信息。

  苹果公开叫板美国政府机构并亮明自己的态度,并非苹果不愿意协助反恐行动,相反,库克在公开信中反复强调,苹果公司自圣伯纳蒂诺惨案发生以来,一直在积极配合 FBI 的相关调查工作,甚至派出工程师团队进行技术协助。苹果之所以不服从法院判决的原因在于:FBI 的要求已经超出了苹果所接受的配合反恐行动的底线,将使得用户数据和信息隐私在未来可能由于此次事件成为先例,而遭到进一步的妥协,这有违苹果一直以来所遵循的用户隐私至上的原则。

  苹果和 FBI 的这一轮公开叫板,逐渐超越了该事件本身,演变为一场关于反恐和用户隐私之间如何权衡的大讨论。事实上,自从美国遭遇 911 恐怖袭击以来,关于政府是否能够随意获取隐私数据、科技公司是否配合政府的反恐行动以及配合程度有多深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歇。

  目前争论的双方可谓势均力敌: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以及广大的用户在该问题上处在同一阵营,他们普遍认为绝不能在此事上开个“口子”,导致未来在类似事件上用户隐私一再被妥协,而美国政界领袖则几乎无一例外地站在了 FBI 一边,他们以反恐的重要性为理由,认为掌握大量用户信息和数据的科技公司,应该积极配合政府机构,在恐怖袭击调查甚至事前防范方面做出贡献。

  保护用户隐私一直都是科技公司所宣扬的无上准则,但当用户隐私碰到反恐这样的敏感话题时,讨论已经并非天平的两端孰轻孰重的问题,而是在反恐和用户隐私双方面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或许苹果和 FBI 事件发展的最终结果,能够带来一些启示。

  事件的起源:一台主人是恐怖分子的 iPhone 5C

  让苹果和联邦调查局“杠”上源自一部小小的 iPhone 5C,这部手机的主人是去年 12 月在美国圣伯纳蒂诺惨案中最终造成 14 人死亡、22 人受伤的枪手,FBI 在截获该枪手的手机后,希望能够获取到这部 iPhone 5C 中的重要信息,以判断该惨案的策划是否与恐怖组织 ISIS 有所牵连。

  由于 FBI 无法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到这部 iPhone5C 中的信息,便求助于该手机的生厂商苹果公司,然而却遭到了苹果公司的强烈抵制。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 16 日发布在苹果官网上的一封公开信中,言辞激烈地表达了苹果不会以用户数据安全为妥协。

  从这封信中,我们能够得知关于该事件的更进一步的详细信息,首先,苹果和 FBI 的接触早在圣伯纳蒂诺惨案发生不久便开始了,库克在信中称,苹果方面一直在积极配合 FBI 关于该案件的相关调查,遵照法庭的传唤和搜查证,向 FBI 提供了其所要求的数据,苹果甚至还向 FBI 派遣了苹果自己的工程师人员进行现场技术咨询,苹果对恐怖分子没有丝毫的怜悯。

  但接下来,FBI 向苹果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即 FBI 让苹果开发一款特殊的 iOS 系统,使得安装上这一特殊系统的苹果智能设备的密码能够被“绕过”,从而获取到这部设备中所储存的信息。

  这一要求无疑越过了苹果的底线,在公开信中,库克表示,尽管政府方面称仅仅是用于这一桩案件的调查,但是苹果认为无法控制在其他方面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苹果和 FBI 的争端最终被提交到法庭进行裁决,最终法庭的判决是要求苹果“绕过或禁用”iPhone 上密码输错 10 次便清空所有数据的功能。

  从法庭判决可以看出,实际上 FBI 方面也做出了妥协,在苹果的强烈抵制下,最终判决并没有要求苹果公司像之前 FBI 所提出的要求那样开发一款特殊的 Ios 系统,而仅仅是禁用清空 iPhone 数据的功能,换句话说,如果苹果遵照这一判决,将 iPhone 数据清空功能禁用,那么 FBI 便可以借助其他技术,理论上通过无限次高速猜测密码,最终破解这部 iPhone5c,达到获取其中数据信息的目的。

  对这一法庭判决,苹果依然表示不服从并且将提交上诉。

  用户隐私和反恐并非矛盾不可调和

  苹果之所以寸步不让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该起事件的本身,而是考虑到由此形成先例,而引发的一系列后续的在用户数据安全方面的不断的让步和妥协。

  在公开信中,库克称,FBI 并没有通过国会提出立法层面的动议,而是直接使用 All Writs Act of 1789 法案,该法案的判例是上世纪 70 年代,FBI 就一起赌博案的调查要求电话公司安装窃听装置,当时纽约最高法院的判决最终支持 FBI 的要求。

  库克在公开信中使用了“Chilling”(“使人感到害怕”)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政府动用这样的行政权力所可能带来的影响。信中称,如果政府可以动用这样的法案让 iPhone 非常容易就被解锁,那么它就具备进入任何人的设备获取数据的能力。政府能够截获你的短消息、获取你的健康记录或金融数据、定位你的地理位置,甚至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控制手机的麦克风和相机。

  目前,苹果保护用户数据的态度不仅获得了用户的大力支持,其他科技公司也纷纷声援苹果的做法,谷歌首席执行官 Sundar Pichai 公开表示对苹果做法的支持,并且也认为法庭强迫苹果配合 FBI 获取数据的做法“可能成为一个造成麻烦的先例”,另外,软件巨头微软尽管没有直接表达对苹果在该事件上的支持,但在其牵头创办的 Reform Government Surveillance (RGS)(“改革政府监控”)组织的声明中提出,“科技公司不应该被要求在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技术上安装后门“。

  “改革政府监控”的成员包括美国在线、Dropbox、 Evernote,、Facebook、 谷歌、苹果、LinkedIn, Twitter 和雅虎等,在政府试图获取用户信息方面,科技公司站在了同一阵营。

  当然,同样的事情到了政府那边则是一番不同的说辞,白宫发言人 Josh Earnest 说,FBI 只是简单的要求对那一个特殊的设备的数据的获取,此外,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的总统候选人大多数均支持 FBI 在该事件上的立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Donald Trump 说,“我 100% 支持法庭的判决,他们(苹果)以为他们是谁,他们必须要开放数据。“

  众所周知,保护用户隐私是每一家科技公司所宣称的无上准则和立身于行业的根本,但当用户隐私和反恐不可避免的产生碰撞时,讨论本身已经不再是天平两端孰轻孰重的问题,而是如何寻求到最佳的平衡点,苹果在公开表达了不服从法院判决后,表示准备上诉,该事件仍在进一步发展中,或许其最终的结果会带来更多的启示。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