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The ONE智能钢琴何雨沙: 创业过程就像一场“火星救援”

The ONE智能钢琴何雨沙: 创业过程就像一场“火星救援”

  四岁半学钢琴、十五岁出国,做过钢琴老师、参加过选美比赛,读的悉尼大学语言学和哲学,走的是创业这条路……这些看似南辕北辙的选择背后,支撑 The ONE 智能钢琴联合创始人何雨沙的也许是她自己对成功的定义,一点也不复杂:忠于自己的内心。

  不喜欢把创业渲染成很苦的事

  采访开始前,我自己先围着 The ONE 智能钢琴位于望京 SOHO 10 楼办公室走了一圈。这家已完成千万美元 B 轮融资的公司的会议室,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每个会议室都以一首钢琴名曲的名字命名,比如奏鸣曲、蓝色狂想曲。其中几个会议室里散落着讨论小组、或是一个正在苦思冥想的程序员。

  一切显得忙碌却从容。

  这也是我对何雨沙的第一印象。在两个小时的对话过程中,她先后被叫走两次,而采访前她刚刚接待完来自创新工场的朋友,而采访完可能还有一场面试等着她。回来后,她一脸平静,很快能转换状态进入采访,看起来她已经能从容不迫地应付这种节奏了。

  和其很多他创业者一样,因为忙,何雨沙没空去逛街,很少能在家里吃饭,甚至放弃了养猫的打算,因为她觉得一养就是 20 年的事,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能力去做这种承诺。不过她想出了解决办法——累的时候,就下楼去看看流浪猫,这样心情就会好很多。

  和其很多他创业者不一样的是,何雨沙觉得这种看起来很苦的状态不值得一谈,“我实在是不想把创业渲染成一种苦哈哈的形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苦恼,工作有工作的苦恼,创业有创业的苦恼。既然做了选择,就学会承受啊。”

  她更喜欢展现那些让自己获得美好享受的东西:满京城寻找好喝的咖啡、在朋友圈里晒她去哪旅游、发一张落地窗前晨读的照片……

The ONE智能钢琴何雨沙: 创业过程就像一场“火星救援”

何雨沙小时候练琴的照片

  甚至在讲述自己练钢琴的血泪史时,何雨沙也用了一种讲段子方式:“我妈妈指着时钟跟我说,你看,分针走两圈就是一个小时,你就这样练一个小时。”四岁的她并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很久之后才突然醒悟:这明明是两个小时!后来,她和其他学琴的朋友交流的时候,发现时钟实在是孩子和家长“斗智斗勇”的焦点:一方悄悄调慢,一方偷偷拧快,都以为自己获得了胜利。她的一个朋友和她说, 家里的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没准过。

  创业就像“火星救援”,很享受这种感觉

  何雨沙形容自己是个有强烈好奇心、喜欢不断挑战的人,“我参加过很多比赛,比如讲故事比赛。很好玩儿,你不知道比赛中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紧张又期待。而得奖之后又让你特别有成就感。”她甚至还尝试过一次环球小姐的选拔。

  创业能满足她的这种胃口,这是一场升级版本的比赛:未知挑战更多,局面更加复杂,竞争更惨烈。

  何雨沙拿美国电影《火星救援》来比喻创业的过程:“都是在未知的条件下 ,找到解决方案 ,否则就是死掉。这个过程,不像 1+1=2 那样有明确的答案,而是需要假设、  验证 、不断尝试,  同时你也要有很好的执行力 。”

The ONE智能钢琴何雨沙: 创业过程就像一场“火星救援”

工作时的何雨沙。

  The ONE 智能钢琴也是在不断挑战未知的过程。在 The ONE 创立之初,基本上就是音乐被禁的专业人士+程序员的组合,团队不断去磨方向,寻找技术解决方案;产品出来之后,他们又马不停蹄提升效果;当一个产品得到验证,The ONE 又开始寻找新的突破点,公布了智能音乐教室计划,并由朗朗投资代言,涉足钢琴教育这个更大的市场;马上,他们还有新的动作,虽然细节保密,不过她透露是个大新闻。

  “在生死存亡的节点 ,但你又在创造一个从来没人做过的事,这种感觉其实挺微妙。”何雨沙很享受这种感觉。

  成功就是不背叛自己内心

  The ONE 智能钢琴这个项目,在何雨沙看来,是自己的兴趣和积累的完美结合。她喜欢音乐,又做过投资。采访中,我弄不懂一个钢琴的专业术语,她就坐到智能钢琴面前,一边打拍子,一边熟练的给我演示;而创业之前,她就已经研究了很多教育类的项目,包括线上和线下。

  上寄宿幼儿园,很小就出国,让她养成了独立的性格,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抗拒什么。

  “成功是不背叛自己,忠于自己的内心。社会上认为你到了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情才算是成功 ,我反而觉得不合适。”在谈论什么是成功的时候,何雨沙并没有把自己的性别抽离出来考虑,也没谈要把公司做到多大才算成功。她谈论的,是一个个体成功的普遍定义。

  我问何雨沙最想和谁坐在一起喝咖啡,她像个疯狂的粉丝一样提到了美国脱口秀节目《艾伦秀》主持人 艾伦·德杰尼勒斯(EllenDeGeneres),连开场白都想好了:“Ellen, 我是不是很可爱。”

  说完她自己都笑了。艾伦身上有何雨沙钦佩的生活态度:不贩卖自己艰苦的成名经历,而是带给别人欢乐的享受;不过“大家认为该过的生活”,选择和自己的内心站在一起。(1997 年, 艾伦在欧普拉的节目中公开出柜,此后长期站在呼吁同性恋平权的前线。)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