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鸟哥:技术人员如何保持进步

在任何一个时代,一款优秀的产品背后必定有一只优秀的团队做支撑。有目共睹,链家在过去的一年里成绩斐然。我不禁好奇,这背后是怎样的一只技术团队?恰好去年“鸟哥”惠新宸离开微博加盟链家一度为业界盛事。藉此机会InfoQ再访鸟哥,听他讲讲链家技术团队的文化、思想与经验分享。

受访嘉宾介绍:

“鸟哥”本名惠新宸, 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PHP技术专家,PHP开发组核心成员,PECL开发者。曾供先后职于雅虎、百度、新浪微博,以及链家。惠新宸是PHP 7核心开发者,PHP 5.4、5.5的主要开发者。作为PECL开发者贡献了Yaf,Yar以及Yac、Taint等多个优秀开源作品,同时也是APC、Opcache、Msgpack等项目的维护者。鸟哥将在3月27日举办的 技术社群大会 上,分享“技术潮流与语言的那些事儿”,点击链接报名参会就能近距离一睹鸟哥风采。

InfoQ:鸟哥,很高兴您再次接受InfoQ的采访。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刚加入链家时,链家的产品与研发现状?您加入之后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鸟哥:时间过的很快,我是去年九月份加入链家网,到现在已经快半年了,目前我负责链家网整体的基础技术方面的团队,包括外网、前端、移动端、测试、运维、DBA、基础平台等团队。在我来之前,其实链家网已经建成了成熟的研发团队,很多同事都是来自BAT等互联网公司,各种产品、研发、测试、运维流程也都比较成熟。

虽然看起来去年一年链家网看起来成果斐然,线上的流量、口碑、美誉度都还不错;但其实链家网其实才成立一年多,很多事情我们其实只是刚刚起步。今年我们会在品质上投入更大精力,让研发团队的效率变得更高。所以现阶段我主要的工作就是提升研发效率、组建团队、寻求人才——。这也是我这半年来主要做的的工作。

InfoQ:链家研发团队有将近200人。经过这段时间的融合,在您看来,链家作为传统行业(多数人眼里)的企业文化与您之前所在的新浪微博等互联网公司的企业文化有哪些不同?

鸟哥:我们研发团队已经朝着300人的规模快速前进了。确实很多人眼中链家是一个传统行业公司,这也是很多来面试的朋友会提问的问题,其实链家网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型的互联网公司。从我们自己的感觉来说我们的文化是一个轻松、自由、简单的文化氛围,并没有和我之前待过的公司有什么差别。可能唯一的差别就是,我们目前还小,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还是相对比较简单,公司政治会少很多。

我想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是我们的团队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互联网公司,大家价值观都比较相近,自身也习惯了互联网的文化,不自觉的就复制了这样的文化和氛围;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因为链家网是链家集团的子公司,集团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也赋予了很大的自由度。

InfoQ:除了企业文化方面的差异,在具体业务形态之下,链家现在的产品与系统架构是怎样的?这与您之前所做的迥异之处有哪些?

鸟哥:我们目前的产品,主要分为面向用户和面向经纪人的俩大部分,从业务上又分为二手房、新房、租房、金融等多个方向。大家可以看到的都是面向用户的产品,比如链家网、掌上链家,还有一些大家看不到的比如Link,这个是给经纪人的作业系统。

系统架构这个我不确定从什么角度描述。简单来说,以链家网为例,我们使用混合云,有自己的数据中心,也使用云服务。最基础的楼盘词典,这个是链家网100%真房源的基础,它的目标是记录全国所有的楼盘信息,房屋信息,类似美国的MLS。然后有搜索、推荐、图床、数据挖掘、日志统计等支持系统,还有话务系统、商机系统等通用业务系统。

其实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和我之前所做的没什么差别。只不过以前我更关注性能,我们现在更关注系统的稳定、流程的合理。

InfoQ:在 上一次我们对您的采访中 提到,这次跳槽意味着您从研发岗位转到管理岗位。这段时间您在管理岗位上有哪些心得可以分享一下吗?

鸟哥:恩,是的。我现在在工作中基本上都是一些协调、管理、推动的工作。

我感觉,管理岗位,管的事情相比理的事情,我还是认为理的事情更重要一些。想起那句话,“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我们努力的寻找人才、招募人才,而这些人才进来以后,工作的开心不开心、个人的最大能力有没有得到发挥、环境满意不满意、有没有感受到提升,他们想要什么、期望什么,这都是我认为都是我的管理工作中最重要部分。

另外一个就是,很多技术人员会有一个习惯,做事的时候喜欢:你做的太慢,我来。或者:你做的不好,我来。但是在转了管理岗以后,更多的应该想:你做的太慢,我要想办法帮助你快起来。或者:你做的不好,怎么样才能让你(做的)好起来。这样我们的团队才会更好。

InfoQ:接下来想跟您聊聊技术社区的话题。PHP 7.0发布之后,在未来这段时间里,您在社区的主要工作主要有哪些?

鸟哥:恩,PHP 7.0已经发布了一段时间了。目前整体的应用情况比起前几个版本来说,速度快很多,很多云服务商也提供了PHP 7.0的支持。最大的原因还是性能提升,我们得到了很多正向的反馈。

PHP 7.1也已经开始开发了,我们引入了类型推断,基于类型推断也尝试一些新的优化Pattern,但不是JIT。实在来说,7.1工作量相比7.0来说小了很多,毕竟7.0是一个重构型的项目。所以我现在很多时候都是修修BUG,邮件中Review下Patch,沟通意见等。这些工作对我来说,都相当于是一种休息和放松吧……我还是很享受,一个人静静待着,攻克一个个疑难BUG以后的那种喜悦。

InfoQ:目前国内与很多比较火的语言类技术社区,比如 Ruby China 、 Erlang 、Python等等。您怎么看待技术社区的未来发展?您对技术社群的理解和期待是什么?

鸟哥:做技术社群是个辛苦活,赢利非常难。所以首先很敬佩这些致力于技术社群建设、推动技术进步的同学。

一个语言、一个工具,他之所以能流行,能长久不衰,就是因为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社群。当我们在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遇到的任何错误信息、遇到任何不解的问题,如果都能在网上找到解决方案,那学习的门槛就会降低很多。而这些都是要靠社群去做,所以技术社群对于一个项目来说,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现在技术开始综合性发展了。一个人不可能单单只了解一方面的技术就够了,包括还有一些系统性的技术知识,而这些单纯的靠原来的社区是无法满足技术人员的成长需求的。所以我们也看到了比如<高可用架构>这样的微信群的产生,这种以实际需求出发,倒推技术能力需求的社群,就很好的弥补了原来的单纯社区的缺失。

InfoQ:在您看来,技术社群现在正发展到怎样的阶段?主要存在哪些方面问题?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鸟哥:恩,对。首先要强调是在我看来,毕竟我认知有限,我觉得技术社群现在是在快速发展的初期,很多东西还不成熟,这个不是指社群本身,而是指我们的参与者。

不少人热衷于追新,比如新模式、新框架、新概念,但是对于基础重视的不够。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迷茫,我觉得当时我可能是武侠小说看多了,会期望我学会一门绝学,就可以独步武林。对于少林苦修几十年才能有小成的做法不屑一顾——总觉得有捷径可以走,只是自己没找到,所以痴迷于求仙问药。但现在回头来看,我并没有找到什么捷径。

我觉得技术社群应该负责起让大家回归理智的职责。技术本无优劣,应该引领技术人员专注于基础,关注基本功的修养。

另外一方面不成熟,就是目前语言之争盛行。这个不仅仅是国内,国外也一样,可能就是文人相轻吧。但是作为受灾比较严重的PHP社区的一员来说,我对这样的风气很是不屑。更可惜的是,如果是一些初学者有这样的想法也就罢了,但是我看到不少从业已经很久了,在领域也有所建树的人也整天参与互相攻击、讥讽、贬低别人,让我有点沮丧。如果这样的人,也能引领一个社群,那这个社群会发展成什么样,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还觉得,我们技术社群也是要弘扬一些正能量, 拒绝以炒作语言之争或框架之争来搏眼球的做法 。 更多的 倡导大家博学众长、综合应用 ,学会根据情况不同,选择最优工具。

InfoQ:最后一个问题,技术人该怎么通过社群提升自己的技术和影响力?

鸟哥:想起来之前看到的一个笑话,大意是说,一个人跟老板说要涨薪,说自己已经十年经验了,但是他老板说,你不是十年经验,你只是一年的经验重复了十年。 恩,对于技术人员来说, 要多和业界接触,多参与业界的一些活动,认识不同的人,了解一些新的技术,一些新的模式,并选择合适的应用于自己的项目中,从而让自己保持进步 是很重要的。

至于说影响力,我觉得我们中国人传统的一个观念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我并不认可这个理念。酒香首先要被认可、被检验,不能你自己认为自己酒香,就孤芳自赏,不被人认可就怨天尤人。你就需要多发声,努力让你的声音让更多人听到,这样才能让你知道你到底是不是真的酒香,你才能影响别人,才能打造你自己的影响力。

另外一个就是很多人认为“言多必失”,所以他们不愿意过多的在人多的地方表达自己的观点,害怕自己犯错。而我也不认同这个观念,如果你不表达你的认知,你又怎么知道你是错的呢?另外也不要害怕错误。拿我自己来说,我个性比较张扬,从小就特别喜欢分享,经常会去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给我的朋友、同学们分享。工作以后也是这样,我08年开始写博客,把我的一些心得分享出来,这个过程中会有自己认为错误的地方,别人指正出来,我就虚心接受,立即改正,这样让我自己的进步也很大。

总得来说,要提升影响力,首先你自己需要有能力,有实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其次你要多发声,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最多也就是写博客,混邮件列表;现在呢有微博,有微信等,传播起来方便多了。

每年都会有那么几个朋友在社区崭露头脚。我相信未来还会有很多,下一个新星是谁呢?。也许就是现在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你。

InfoQ: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原文  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laruence-lianjia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