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再谈运营商离职潮 走还是留这是一个问题

  文 / 宁宇,作者微信公众号:尚儒客栈(CMCC-ningyu)

  前段时间,财新刊出了一篇文章,谈那些从中国移动出走的成功人士。

  其中,很多人我都曾共事过,比如黄晓庆、周彬、蔡振华等。他们的才华聪颖以及做事的执着,是中国移动众多精英的代表人物。

  然而,自身的能力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拥有类似条件,却因为运气机缘不佳,未能脱颖而出的人,在运营商比比皆是。

  所以,每次有类似的文章,离职的话题就会悄然流行,成为一时热点。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出走者的"成功",让不少人跃跃欲试,心痒难搔。

  但走出运营商,真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离开的,幸福么】

  很多离开运营商的精英,都决然地选择了下海创业。

  曾经开启中国移动混合所有制先河的卓望公司,在机制、政策等方面都走在时代前面,曾经拥有天下英才。后来因诸多缘由没落,在卓望锻炼成长起来的人才纷纷出走,离职的人自发地形成了一个组织,叫"卓别林"。

  据不完全统计,"卓别林"成员参与成立的创业公司有 130 多家。其中,收入过亿的已有 10 多家,融资超过千万美元的也有 10 多家,其他很多也还在创业的路上披砺前进。

  和"卓别林"类似的组织,还有中国移动研究院、集团、北京公司、福建公司等部门的离职人员组成的"移宏苑"。

  其中很多人,并非一开始就在运营商,但是他们都认为:运营商经历的积累、沉淀、收获,对于创业成长帮助甚大。而这种前同事抱团取暖的组织,更给了他们更多的支持、信心和希望。

  除了创业之外,相当一部分离职的"沙场老将"选择了做职业经理人。在群英荟萃的运营商生存,不仅要技术和能力出众,还要有沟通、协调、平衡的技巧,这让他们在新的平台也能很好地掌控局面。

  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当属于英涛。从联通离职的他如今执掌新华三,当年鼎鼎大名的中国惠普也只是他麾下的一个部门。

  但是,不论创业还是另谋高就,不论成功还是失意,他们都并不轻松。

  私企的竞争比国企残酷得多。运营商内部虽然竞争激烈,但是最终的结果谁也不被整死,毕竟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所以相互之间还是要给几分颜面。而私企更强调效率,需要野蛮生长,一旦输掉后果极其惨烈,生存的压力其实远大于以前。

  所以,如果不是已经有通盘打算,谋定后动,那些只凭一时兴头或求一个眼前机会,就从运营商"出走"的人其实并不多。

  前几天,就有同事高兴地和我说,咱们公司的离职比例,2015 年比 2014 年下降了不少,下半年也比上半年下降很多。

  是啊,国企以前太稳定,都不愿意走,这几年变化加剧,所以 2013、2014 年有了密集的"离职潮",这些走的,其实很多是"存量"。

  到现在,想走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都是不想走的,离职率当然下来了。

  【留下的,痛苦么】

  一位曾加盟中国移动又离开的互联网大咖,曾这样评价自己的运营商经历:"以前做互联网业务,因为没有钱,什么都做不了;到中国移动之后,发现除了不缺钱,什么都缺。"

  我想,这也是很多外部人士对运营商的一致看法。

  运营商这个平台,确实是做事的好地方。

  全球顶尖的高科技企业,都围着运营商寻觅商机,一旦运营商有需求,无数的技术专家和业界高手都会立刻出现,为你殚精竭虑地参谋分忧。

  运营商拥有数以亿计的海量客户,规模化运营产生的大量真实数据,让无数人羡慕不已。

  而且,运营商还有钱,有政商关系,有各种资源。从政策到市场,从供应商到渠道……不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电信,能动用的资源都极为雄厚。

  这样的运营平台,除了运营商,谁能提供?

  但优秀的人才和优质的资产,如果不能结合起来,一切都是白搭。

  中国移动,曾经是大学生心目中最佳雇主,曾经只在北大、清华、人大和北邮四所名校选拔最顶尖的应届人才,多少优秀学子都以拿到中国移动的 offer 为荣。

  但现在,运营商给人才的幸福感却越来越少,留住人才也越来越难。

  原因何在?

  1、内部竞争激烈,人才的上升通道越来越窄。

  比如,有人戏称中国移动是"人才挤挤",汇集了太多的优秀人才,结果彼此挤到没有成长空间。

  而中国联通几经重组合并,机构重叠冗余,因人设岗的情况更厉害,内部关系牵扯了太多精力,要想全身心投入到业务和技术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中国电信则历史悠久,年龄资历达标但职位不高的人才比比皆是,这让后来的年轻人机会渺茫,出头艰难。

  2、薪酬调整,谁是下一个伤心人?

  这几天,华为的年报发布了,平均年薪 47 万。在运营商员工看来,这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

  当前,同工不同酬、地区差异大、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在运营商普遍存在,薪酬改革势在必行。

  然而,在总盘子不变甚至缩减的情况下(总盘子可不是企业自己能决定的事),怎么改都是有升有降的零和改革,无论谁的薪酬下调,都有人会不爽。

  让人举棋不定的是核心,是如何平衡各方关系。

  比如,地区间差异过大的问题必须解决,可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生活成本高,简单粗暴地降低东部地区薪酬,是否会引发其他问题?

  再比如,缩小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是合理的,但会不会出现员工对提职期望降低,是否会导致管理人才流失,管理断层的出现?

  诸如此类,如何抉择?治大国如烹小鲜,但处理具体问题时,并不简单。

  3、行业的发展大环境,到底是好还是坏?

  在过去十几年里,运营商把握住了快速发展的良机,迅速成长成为世界一流运营商。

  但如今,面对国家政策对运营商的态度与政策变化,面对通信技术变革与增长红利将尽带来的传统业务衰落,移动互联网产业崛起带来的 OTT 颠覆,面对种种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很多人都担心,运营商这艘大船,能否继续承载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

  同时,运营营内部越来越细的分工,也让很多优秀人才被浪费,只能做一些单调无聊的事务性工作。

  这边运营商的成长空间越来越有限。那边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创业的刺激与兴奋撩动着优秀人才的心,从运营商走出来的人中,相当一部分是不看好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

  【犹豫的,想什么】

  但是,运营商真的没有机会了么?

  诚然,大体量的运营商难以维持高速增长,而且同质化竞争的压力和降维攻击的环境,让运营商疲于奔命,但面向未来运营商并非毫无机会,面向精细化管理运营商更不应无所作为。

  对于投资者来说,未必能看到明显的收益;但对于身在其中的个体,我们还有的是可学的知识,有的是可做的事情。

  而且,运营商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想保持企业的竞争力,继续保留人才,不改变是不可能的。

  比如,很多运营商都已经在尝试推动内部创业,让员工有机会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运营商内部开展"微创新"。

  2012 年,中国电信就搭建了创新孵化平台,鼓励员工在体制内创新,据说目前已经有 17 个项目实现公司化运作。

  而中国移动在广东也以"众创空间"的形式开展创新孵化,不仅提供了场地等基础资源,还提供了部分脱敏数据和配套服务。

  最近有消息说,总部正在对这一模式进行评估,有可能进行大范围推广。

  现在的悬念只在于,运营商内部的人才,还能等到那一天么?

  事实上,运营商内部不少人已经死心,准备在运营商混到退休。但也还有一些人,在等在看,运营商还能不能玩出新的花样,有没有新的希望。

  他们的耐心有多久,这碗饭还会吃多久。

  对于这些犹豫的人,如何以薪酬、事业的成长挽留他们,是运营商当下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至于感情,唉,在如今这个时代,还有多少人真正谈它?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