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张一鸣真正恐慌的并非腾讯

近日一篇文章风行朋友圈,标题充满了十万加的气质:“腾讯正在密谋杀死今日头条,而张一鸣却无力反抗?”这篇文章抛出了一个很好的议题:下一代新闻资讯产品应该是什么样子?但却忽略了所有公司的危机都爆发在内部。

腾讯剿杀今日头条这个问题本身是否存在?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超级入口,微信无疑扮演了第一内容分发平台的角色,在这之下的第二梯队是腾讯、网易、新浪、搜狐四大传统门户及其衍生的新闻客户端,作为后来者,总体看,今日头条仍处于第二梯队。所以,今日头条对腾讯在集团层面尚未构成威胁,但是对于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来说却是多少有点兵临城下的火药味。

如果说张一鸣有焦虑,一方面固然有来自同行的竞争,但更迫切的问题在于 推荐引擎模式被同行迅速拷贝之后,今日头条优势何在? 张一鸣虽然在公开场合高举技术至上的旗帜,但 今日头条的最大软肋仍然在于优质内容供给不足。 尽管有着推荐引擎这个漂亮的容器,但是作为用户来说,更关注的是这个容器里装的水的质量。

当前今日头条内容鱼龙混杂,不仅不受一些高端用户的待见,同样在三四五线城市的地位也不甚稳固。当初,今日头条凭借与酷派、OPPO等一批国内手机厂商合作预装,而杀入资讯市场,满足了初次使用移动互联网人群的信息饥渴,短期内获取了大量用户,但是这些用户反过来也强化了推荐引擎对内容

最终也直接塑造了其内容筛选、推荐的趣味。因此,也不难理解当下在最具含金量的财经、科技资讯上,今日头条为何如此泛善可陈。

在传统媒体市场,财经媒体的广告价值历来最高,其原因也在于基于高品质的时政、经济报道吸引了一批高净值用户,其广告客户大都以金融、汽车行业的大金主为主。尽管今日头条据传在2015年度录得了超过30亿的广告收入,并且张一鸣本人一再强调不用传统每户时代的banner式横幅广告,一方面品牌展示广告固然是门户旧时代的标志,但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当下今日头条高端广告客户的匮乏。

得草根者得天下是互联网的时代商业法则,但在媒体行业并不适用。以纸媒时代为例, 《知音》、《读者》每期发行都在百万份以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草根,但是这些刊物几乎没有赢得稍微体面一点客户的关注,其营收主要来自发行的微博利润。 今日头条就很像是手机时代的《知音》+《读者》的合体。

今日头条有没有可能扭转在内容上的颓势呢?

机会渺茫。

首先,品牌形象已经比较固化

内容混杂、用户以三四五线为主,就好比在十元店里引入lv专卖柜台一样,那效果不是酸爽可以形容。但是如果明白没有一家资讯平台可以包罗所有用户,转而专心致志服务广大三四五线用户,反而还会有一些机会。

其次,自媒体扶持策略效果并不明朗。事实上几乎所有的 新闻客户端,本质上是内容聚合平台,并不适合作为自媒体的孵化器,多数用户记住的是平台,而非单个自媒体。 而那些拥有较大影响力的自媒体的大舞台依然还在微信,铁杆粉丝们依然习惯在订阅号里直接点开想看的自媒体。

同理, 微信如果做一个类似内容聚合平台也是死路一条。 但是微信通过朋友圈的方式,间接实现了这一功能。每个人在朋友圈里看到的资讯,这些都是人肉算法的结果,而非冷冰、机械式的推荐算法。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波波夫 授权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44623/1.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虎嗅网(huxiu_com),定时推送,福利互动精彩多

原文  http://www.huxiu.com/article/144623/1.html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