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互联网时代的借书证,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在我的上一个钱包中,有七张借书证:有一张借书证来自于大英图书馆;一张来自于英国国家档案馆(我曾经在这里完成了我的学位论文);一张来自于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小城镇(毕业之后我曾在这里度过了我的夏天);一张来自于苏格兰的一个地方(之后的一年我曾居住在这里);还有一张来自于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镇(我也曾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夏天);其他的就是我童年时代的借书证了。但是现在,我已经很少再使用借书证了;大多数时间,我都选择在网上看电子书。

那些非常认真的图书馆借书卡收藏者则比我做得更加系统。例如,加州的一所高中有一位学生就收藏了超过 3000 张卡。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位图书馆管理员扫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有效借书证,并且将这些借书证的照片放到了网上。一位退休的图书管理员 Larry Nix 则运行着一个关于图书馆借书证(或者图书馆票)的网页,这些票可以追溯到 1846 年,这些卡片的尺寸、颜色和用词等都比今天的卡片要更加丰富。

借书证通常都有相同的目的:可以记录借阅人的借阅信息,但其实借书证的诞生于一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据 Nix 介绍,第一张借书证其实是在会员制图书馆(18 世纪的一种组织,其中会员可以通过缴纳会费来获得查阅资料的权利)诞生的。美国费城图书馆公司(Library Company of Philadelphia)是美国的第一家会员制图书馆,由 Benjamin Franklin 在 1731 年创立。由于这些图书馆是由志趣相投的人们共同建立的,因此这些图书馆通常也会根据不同的主题搜集书目。一旦会员们可以通过借书证将书带回家,这也意味着这些书最终也会回到图书馆。

当书丢失以后,借书证就是所有争议的「裁判」

互联网时代的借书证,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在 19 世纪中期,美国的东北地区开始出现公共图书馆,这种图书馆由市政厅而非会员出资建立。在这些图书馆中,借书证也非常重要。圣路易斯图书管理员 Frederick M. Crunden 写道,「当发生书目丢失的情况时,借书证就是最好的裁判。由于我们都尊重这样的仲裁方式,因此也极少发生争议事件。」

当然,图书馆的借阅规定则根据图书馆不同而不同,从而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借书证。以圣路易斯的公共图书馆为例,成年人对应的是白卡,而未成年则使用蓝卡;持卡者需要注明自己是居民、纳税人、学生或者当地雇员等;对于未成年人,借书证上则会有相应敬告——「本卡持有者只能借阅适合未成年人的图书」;成年人可以拥有第二张卡,但是不能凭此卡借阅小说;教师和牧师则可以持有三张卡,而第三张卡则对应非常专业的用途。

当出现归还时间滞后、借书证丢失时,图书馆也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例如,在 1900 年左右,当圣路易斯图书馆的使用者遗失了借书证时,他们需要缴纳五便士的费用,并且等待 1 周才能获得另一张卡。这样的双重惩罚对于不同的用户,罚款和等待时间的意义也不同。据 Crunden 介绍,对于男人来说,大多数人并不会太在意这 5 便士的罚款,但是如果他们发现还需要等待一个星期,他们就会想也许可以找回以前的卡,因此他们会回家开始寻找。另一方面,女人和小孩则倾向于等待一个星期,但想到要缴纳 5 便士时,她们便倾向于找到以前的卡。

在计算机还没有诞生以前,图书馆建立了一套非常复杂的系统来追踪图书的借阅和归还情况,而借书证就是这个复杂系统的一部分。根据图书馆的规模不同,每个图书馆也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了相应的账簿、单据、第二张卡服务或者索引等。图书管理员会通过这些系统来记录图书借阅的情况,关键信息包括时间、标题以及借阅人等。

对于所有的收费方式而言,双卡制(大约在 1900 年诞生于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概念最接近于当今的借书证。这也是人们最怀念的一种系统,现在有很多以这种卡为主题的 T 恤、杯垫,袜子,手提袋等。在双卡制中,每一本书都对应两张卡,一张卡附在图书上,记录着相应的借阅信息,而另一张卡则在借阅人手上,相应有着借阅者借阅书目的信息。这种双卡制系统一直持续到电脑相应系统的诞生。1932 年,Gaylord Brothers 发明了一种机器,这种装置使用一种金属板,可以将借阅人的信息印到书卡上,而这种方式也是早期图书管理自动化的第一步。

一旦图书归还,该系统将会删除借阅人和书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时代的借书证,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今天的借书证(具有快速扫描条码的塑料方块)除了系统简洁以外,还有其他的特点,那就是用户的隐私有了更大的保障。当一本书被借出的时候,在电脑中书的信息就会和借阅人联系在一起;而书一旦归还,借阅人和书之间的联系就会迅速被删除。

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目前美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有借书证,虽然该调查并没有排除很多人同时具有多家图书馆的借书证的情况。而到底有多少持卡人真的在使用这张卡则很难进行估计。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持卡人的数量并不能等效于借阅人的借阅情况。在 1885 年当底特律公共图书馆要求超过 5 年的持卡人重新注册时,其 11440 位持卡人中只有 829 人重新注册了。与此同时,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的持卡人中也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更新了他们的借书卡。

就我的经验而言,现在继续发行实体卡片的需求已经不再那么明显。通过智能手机 App,持卡人可以输入他们的数据,然后产生一个条形码以供扫描,而不再需要真实的卡片。尽管大多数图书馆的扫描仪都采用激光,无法扫描智能手机上的条形码,但是采用一种新的技术成本其实并不高。如果新技术替换了借书卡,对于图书馆和读者来说是否会失去什么?我认为在线扫描借书证的方式将会是全世界的潮流。正如 Nix 所介绍的那样,在早期,图书馆发明了小型借书卡,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借书证比收据和成员证更加方便实用。事实上,借书证的出现是由实际需求决定的。随着技术的发展,无论是通过智能手机或者其他方式来替代借书证,这也是因为图书馆发现了这种新的方式比借书证更加高效,更加便于管理。

文章来源: The Atlantic. 由 TECH2IPO / 创见 林云箫 编译,首发于创见(http://tech2ipo.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  http://tech2ipo.com/10028918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