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都说跨境电商将被“血洗”,这位从业者却不这么认为

  4 月 8 日起,跨境电商全面征税,征税费用 11.9-32.9% 不等。跨境电商从业者在“集体涨价”“迎来血洗”“自掏腰包补贴税费”的声音匆忙调整战略,或加大投入以补贴税费,或减少渠道的进货。

  一时之间,跨境电商似乎从风头正劲瞬间成为了烫手山芋,大有全员唱衰、跌落神坛之势。前方果真是一篇坎坷吗?跨境电商真的优势不在吗?

  本文这位跨境电商从业则认为,反观企业经营策略角度,税改是个绝佳时机,多数人认为赛道已经堵满,但距离终点还有很长冲刺的时间,越是危险的环境下越有机会的诞生。都在说涨价不利,但实际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来说,也有诸多好处。

  涨税,也不都是坏处

  首先,履约成本大幅下降。

  一般认为,税费涨了,商品价格也会随之上涨,没钱补贴的商家在价格上吃了亏,会加速走向灭亡。但如果因此改变了进货方式,降低了履约成本(履约成本主要包括采购人员人力成本、仓储与物流配送成本),情况则会不一样。节约出来的成本是否能够对多出来的税进行补贴,从而可以抑制价格的过度上涨。

  为什么能够节约成本?这要看过去走保税仓的货物流通流程。

  原本跨境电商为了满足 100 元以下免征税条件,需要单件单发的单品,税改后可以支持单包多件。也就是说,剩下了很多包装费和人工成本。

  以 Need 为例,70% 以上的订单来自保税仓,用户平均一次购买 2.7 件商品,虽然总订单量迅速下降,但 GMV 几乎不受影响,反而履约成本可以节省 60% 以上,按照税改前客单价 100 元(00 元以上收 50% 行邮税)计算,税改前履约成本能占到跨境电商 GMV 的 15% 以上,其中固定成本包括包装耗材(平均 1.5 元/单),物流成本(平均 6 元/单),报关费用(平均 3.5 元/单),仓储操作费用(平均 4 元/单),而税改后以上所有履约成本都可以折到原本的 30%。

  举个具体的例子,年销售额 10 亿人民币的保税模式跨境电商,税改前的履约成本在 1.5 亿元左右,而税改后,若商品保持原销售价格不变,用户平均单次购买超过 4 件商品,税费是 1.19 亿,但履约成本可以降低到 3750 万左右,企业本身的经营成本大幅节省,将此部分以价格下调给到用户作为征税费用补贴,调整经营结构,仍可以保持净利润基本无变化。

  其次,跨境电商也许会有更多用户。

  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代购销售渠道全面倒台,海淘剁手党转向跨境电商;

  二是由于一般贸易中有很多水货,国内外各渠道将会加大打击力度,这对跨境电商的品质有了保障。

  跨境电商在此之前饱受个人代购困扰,通过个人物清关模式在税改前是大多海外商品流入的主要渠道,最近朋友圈爆火的代购被严查,在接下来海关总署只会更加收紧力度,游客购物最多只能以供自用,今年 6 月 1 日后还将更加严格政策,代购模式会将被全面洗牌,女生们周末刷个东京、首尔,背一箱子东西回来就能赚回旅费的时代全面截止,跨境电商成为海外商品低价高品质流入的唯一选择。

  一般贸易的日韩化妆品,多为水货,水货必掺假这逻辑不用多普及了,假货和销售平台固然有关,在销售平台角度上也想充分杜绝,但是国内制假售假的惩查力度低,导致国内销售平台的供货商犯罪门槛也很低,平台一味压低采购成本,追求毛利,所以也最终造成了国内快消品线上渠道混乱的情况。这从根源上归结于相关部门的审查力度原因,国内销售平台方再努力也无法做到完全杜绝,唯一的方法就是不从一般贸易形式有任何的供货渠道。

  这里反观跨境电商,基于国外大力度的假货惩查形式,对于跨境商品品质反而有了最大的保障。

  第三,相比一般贸易进口模式,跨境电商的税费还是便宜的。

  通过一般贸易进口的商品综合税是 57%,而跨境电商部分品类仅为 11.9% 和 32.9% 不等,最终成交价格仍然是所有贸易形势下最有价值的一种。

  新的经营趋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策影响可以在价格体系上进行成本转移,但跨境电商还是以国内传统电商的经营思路就可以杀出重围吗?全球化购物环境下新的经营趋势应该是何种走向呢?笔者认为,跨境电商未来将有以下四个趋势:

  1. 烧钱拼价格时代过去,消费体验至上

  从京东起,基于烧钱获取大规模用户带来庞大现金流的商业逻辑,在今天年轻用户更追求价值敏感而非价格敏感的基础上,很难获取新一代消费人群的青睐。90 后消费人群的全面崛起,更适合自己的商品、更能代表自己消费主张的消费价值观才能在新的全球化购物环境里赢得用户好感。

  2. 跨境电商零售占比继续高速增长

  目前国内一般贸易形式自营电商日订单量在 500 万单左右,但目前保税模式自营跨境电商仅为 100 万单/天,按照过去两年跨境电商发展速度预估,在未来3-5 年内跨境电商订单量至少追平国内自营电商订单量,国内快消品品牌(御泥坊、韩束等)和国际品牌(欧莱雅、宝洁旗下品牌等)中国区销售能力将遭遇最大危机,跨境电商在未来3-5 年内的空间还有很大。

  3. 爆品时代终结,机会在建立长尾商品消费认知里

  当下大多的跨境电商经营思路和传统电商仍然趋于一致,而在其中核心关键点已经产生了变化,所以在最终经营形式上也必须要做出调整,在国内电商抢占线下的爆品时代,畅销 SKU 拉量、长尾 SKU 赚毛利逻辑,是建立在国内电商平台的主要销售品牌在大幅市场投放情况下获取消费认知的前提下。

  但由于政策开放导致全球化商品一时间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快速涌入,跨境电商都在提供尚没有消费认知的商品,如果平台方一味从价格体系干扰,主要品类经营结构上仍然趋向于主推爆品,只会导致一直需要依赖于烧钱并且也无法在提供更多全球好货的角度上满足用户。

  4. 全球化购物重新定义进销存逻辑

  商品周转率是整个 B2C 电商最核心考察的指标,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率和现金流的使用效率,传统国内 B2C 电商处理滞销的方法通常是第三方分销或者供应商原路退回,在现金流效率上可以有更好的保障。但对于跨境电商来说,商品一旦经过采购进入保税仓后,除消费者个人购买,没有其他渠道可以规模化出货,所以选品精准度成为跨境电商的核心工作重点,全球化商品供应链体系逐渐成熟的基础上,更快提升消费需求前置后商品的进销存流转速度成为新的商品周转率重要影响因素。

  总而言之,跨境电商随着税改的全面落地,反而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但在经营机构上的变化才可能导致新的商业机会,徐小平老师有个观点很值得借鉴:控制的背后就是商机。

  【作者介绍:Need 全球购 CEO 顾俊,资深电商、社交媒体从业者,曾在京东、乐蜂网任职多年】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