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如是美国青年罹患魏则西的病 他会经历什么?

如是美国青年罹患魏则西的病 他会经历什么?

  纪振宇 5 月 2 日硅谷报道

  青年魏则西因患癌症去世一事牵动了无数的关注,试想如果同样一位 21 岁的美国年轻人,在得了和魏则西一模一样的病后,他可能会经历些什么?

  假设这位不幸的年轻人名叫 Mike,或许像很多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在网络时代,Mike 会上网搜索自己的病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或许会打开谷歌搜索,在搜索框中输入“synovial sarcoma”(魏则西所患的滑膜肉瘤的英文名称),随后谷歌在 0.45 秒的时间内搜索出了 32.2 万个结果。首先排在最前面的是维基百科的内容,介绍了该病症的基本信息,接下来是关于该病症的一个专门的由一群医生自发建立的网站,用于交流对付该病症的研究治疗手段和最新进展。

  在了解完该病症的初步信息后,Mike 或许希望知道如何进行治疗,于是他又进行了关键字“synovial sarcoma treatment”(滑膜肉瘤治疗)的搜索。这一次,谷歌用了 0.41 秒呈现出 20.6 万个结果,主要呈现的信息是该病症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化疗作为建议但并不推荐,在这些治疗手段中,并没有提到魏则西所经历的 DC CIK 免疫疗法。

  如果 Mike 碰巧也听说过 DC CIK 免疫疗法,并且也想深入了解,那么他或许会进一步搜索“synovial sarcoma DC immunotherapy and CIK immune treatment”(滑膜肉瘤 DC 免疫疗法和 CIK 免疫疗法),这一次谷歌用时 0.53 秒,但仅给出了 7520 个结果,排在最前面的是三篇学术文章,引用数分别为 5 次、3 次和 29 次,其中一篇文章提到:免疫治疗是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尽管过去的尝试并没有发生重大进展,但近年来的临床试验已经显露出一些积极的迹象,但这篇论文最终强调“要由临床试验结果转向大规模临床应用”仍然需要精密设计、涉及多机构的临床试验以及不断的实验室研究来探索针对不同个体的治疗效果。“这篇措辞严谨的论文发表于 2011 年,大致意思就是说免疫疗法还没有到大规模临床治疗应用的阶段。

  在获得了上述基本信息后,如果这位 Mike 和魏则西一样谨慎的话(魏则西在其知乎文章中曾写道,“当时想着,百度,三甲医院,中央台,斯坦福的技术,这些应该没有问题了吧“,说明他对于信息相对谨慎,并不容易亲信),他或许还会搜索“cancer treatment scam“(”癌症治疗欺诈“)这样的关键字。谷歌用时 0.43 秒给出了 81.6 万个结果,第一个结果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美国的消费者保护机构)的关于”癌症治疗欺诈“的专门页面,其中建议消费者首先应咨询自己的医生并提醒患者诈骗者擅长利用患者急切希望找到治疗办法的心理,从而让患者更容易上当受骗,此外该网站还给出了一些如何辨别虚假信息的方法,包括将治疗效果吹的神乎其神,治疗无效退款承诺、”重大医疗科学突破“等。

  关于类似这样如何避免遭遇“癌症治疗欺诈“内容的网站还有很多,其中一个网站还给出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官方给出的虚假癌症治疗的链接,该链接中共有 187 种被 FDA 列入黑名单的虚假癌症治疗相关药物以及和它们相关的医疗机构和公司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搜索结果页面中,并没有出现任何相关的广告内容,主要是医疗学术文章或者相关信息和新闻内容等。

  也许 Mike 的命运也会像魏则西那样,现代的医疗手段最终也无法挽回他的生命,但作为同样身处当今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中的地球两端的年轻人,他们的体验却又是如此的不一样,这或许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