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百度没做好的“轻咨询”,谁来做?

百度没做好的“轻咨询”,谁来做?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湖诌

6天之后,“魏则西之死”依旧沸沸扬扬。作为百度搜索的原罪,竞价排名被看作庸医恶医们最大的帮凶再一次成为众矢之的。网上的讨伐声普遍传达了这样的情绪,“妈的我们这么信任你,天天用你几十遍,关键时刻你竟然坑老子,简直不能再坏!”

指责互联网垄断公司的霸道与失德完全没有问题,甚至越多越好,但有个疑问:同样是虚假医疗广告,为什么大多数人不会相信电线杆上的牛皮癣,却会被百度推广误导?

原因很简单:对大部分人来说,百度大多数时候都挺好用的。骗术的奥妙就在于玩弄信任感,“十句里要有九句真话,这样说一句假话才有人信”,同理,“搜十次要有九次都是正常结果,这样有一次推广时才有人点”。必须承认,大部分用户对百度有比较强的信任感,使用频次也很高,甚至真的到了“内事不决问百度”的地步。现在被百度推广坑了想起来要吐槽,可谁让你当时那么依赖它呢?

在百度搜索上线15年后,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多少都有点迷信它了,就像过去的人迷信神灵与上帝一样。

我的很多朋友对百度搜索框的定位类似于教堂里的告解室,或是佛龛前的蒲团——但凡遇到不决之事,无论日常小事还是隐私疑难,必须搜一下才痛快。总有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冷不丁来一句“不对吧,你的说法跟百度里的可不一样哦”,其骄傲自信之态,令人费解。

事实上,作为一种交互形态,“搜索框”或许是有前景的;但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搜索引擎承担了太多现在无法满足、未来也会被分流的需求。

在我看来,广义上的信息传播可以分为媒体类、教育类、咨询类三种:

媒体类:以各类媒体、商业资讯网站为主,普适性强(针对大众),时效性强,专业度低,费用低(甚至免费);

教育类:以教育与培训机构为主,普适性中等(针对特定人群),时效性弱,专业度中等,费用中等;

咨询类:以咨询平台(或个人)为主,普适性弱(极度个性化),时效性强,专业度强,费用高。

客观来看,百度搜索只能起到媒体类的作用,但它现在却兼顾了教育与咨询的很多需求。譬如,某学科爱好者希望能从百度了解学术前沿动态,这实际属于教育范畴;某罕见病患者想从百度了解疾病的最新情况以及寻找靠谱的医院与医生的需求,实际属于调研+咨询的范畴,毕竟,能准确描述前沿技术与特定时段市场环境的人并不多。

在这两个维度里,目前并没有形成足够有影响力的平台级产品,所以百度一直垄断着这两块的头部市场;而垂直论坛与知乎这类问答社区或许能占一点长尾,大多也要靠百度导量苟活。

作为站长时代的产物,百度的权威性在于其拥有对全网网站的评价权,而网站评级的关键在于内容更新量、反链数量、搜索收录数量等指标。但对于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用户而言,这些指标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的“权威”,真正的权威性应该来自专业素养,而不是网站排名。

从互联网去中介的趋势上看,就算百度没有做竞价排名,其只对网站评价排序的核心产品逻辑,也会注定越来越不符合用户的期望。用户需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找到网站。要找网站,hao123就够了,还要百度做什么?

咨询类信息传播的本质是服务。从这个角度看,有太多专业与冷门的信息天生就是不对称的,而且未来会一直不对称下去,所以收费是必然趋势。但这确实不太符合当下人们图省事省钱的心态。大多数人总希望通过看上去无所不能的互联网免费查询到所有信息。实际上,这种心态只是妄想,这只会给百度这种中介机构提供谋利的空间。

真正的“轻咨询”平台会是什么样?

果壳网去年推出的C2C共享经验平台“在行”引起了业界关注,甚至还掀起了技能与经验共享平台创业的小浪潮。但也有很多人质疑“在行”的市场没那么大,认为有能力分享职业技能的“行家”太少。

实际上这种观点只是切中了“在行”等现有平台的运营水平,并不能针对所有咨询类产品。因为能形成信息落差的内容传播,并非只有精英向草根输出,草根之间也能产生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交换。譬如,在北京干过票贩子的A对于医院排队挂号的相关事宜相当熟悉,这可能对来北京看病的B就很有价值。从这个角度看,怎样让合适的用户看到合适的问题就至关重要。这当然也是在行的问题:如何完善行家的认证体系,以及如何让不同维度的服务标准化。

除了在行,知乎也有希望做出“轻咨询”产品。知乎的强项在于既有信息的结构化,所以知乎做咨询提供者的认证体系会相对客观一些,但知乎目前还没开始做内容提供者的回报激励。毕竟知乎的基因是问答社区,转向服务平台有难度。

无论是“在行”还是知乎,共同的问题是没有入口优势。我认为,真正能够接棒搜索引擎的入口功能的,会是类似于去年大火的“Magic”的助理类产品——平台以IM的形态存在,通过识别用户的自然语言(文字语音皆可)来判断用户的需求,再通过AI+人工的方式联系其他服务提供商来帮助用户达成消费。这无疑是“懒”人的福音,因为用户只需要提供基本的消费(求知)倾向即可,其他的消费策略、联系卖方等工作都由产品方完成。

不过,目前国内外的类Magic应用的重点都在于打车、订餐这种泛O2O服务,信息咨询并没有纳入服务项目。毕竟。打车、订餐的服务体系已经由Uber、滴滴、美团搭建起来了,而轻咨询行业还没有经历这个过程。

综合判断,未来的轻咨询产品或许是这个样子:前端拥有深度整合人工智能并植入硬件底层的助理类APP,后端是已经高度结构化的海量信息源,拥有完善的认证体系以及合理的回报机制。

当然,这一切确实跟百度没什么关系了。

欢迎关注湖诌的微信公众号“湖诌”(huzhou555)。我会不定时地聊聊科技与电影……当然,只写原创!

百度没做好的“轻咨询”,谁来做?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原文  http://tech.sina.com.cn/zl/post/detail/i/2016-05-04/pid_8507414.htm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