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洗脑”为何不知收敛?骗我的时候,请注意一下分寸

似乎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个朋友,名字叫做“有人”。因为经常能够听到这种句型:“有人说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是被海量的信息包围着,一条信息可能被各种媒体转载,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记住了信息,却忘记了来源。

不管是生活中的“有人”还是媒体上的未知信息源,实际上都在提醒我们: 洗脑并没有那么困难。

不知不觉我们脑中就被植入了一些不知道哪里来的信息,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方面涉及的心理学效应:睡眠者效应。

一、宣传片真管用

今年有很多热门的话题,其中一个持续热门的话题是“美国大选”。这个时候除了每位竞选者要为自己树立好形象,拉选票之外,还有一项必做的工作:黑对手。

其实不光是大选,即便是在其他选举中,“抹黑对手”也都是标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发布恶意的宣传广告。

不过重要的是,在广告的结尾处会留下这则广告的赞助者,也就是这广告收了谁的钱。无非是向观众明确传达一个信息:这就是一条黑对手的广告,你可看清楚了啊!所以观众心里也清楚,无非就是同行竞争吗,别太当真,当成一个乐子,看看就成。

但实际情况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便开始越来越“当真”了。人们虽然嘴上说不在乎,但从竞选者的支持率上来看,这种黑对手的方式确实管用,而且很管用,不然这种戏码也不会每次都上演。

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会把过去听过的玩笑话、甚至是不靠谱的话当真,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相信这些东西?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Carl Hovland给出了一种答案:睡眠者效应。

所谓“睡眠者效应”是指: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从不值得信任的人 (团体) 得来的信息会渐渐赢得人们的认同。

这种现象在二战期间尤为明显。当时每个国家为了激励士兵的士气都会制作大量的宣传电影,不过令人失望的是,士兵们看过了这些电影之后并没有增加任何斗志。

不过9个月以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心理学家们再次测试士兵们的态度时,那些9个月以前看过宣传电影的士兵,明显比没看过的人更有斗志。也就是说宣传电影确实有用,只不过作用的体现需要一段时间。

二、广告商的把戏

为什么会产生“睡眠者效应”呢?心理学家给出的一种答案是:线索分离 (Dissociative Cue) 。我们日常接受的信息有两种:信息和信息源。但是我们对于这两者的态度并不相同。

当我们刚接受一个信息时,我们的态度会受到信息源和信息内容的共同影响,而且信息源还会成为某种程度的信用背书,使得某些信息“显得”更可信 (不可信)

“洗脑”为何不知收敛?骗我的时候,请注意一下分寸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态度将更多受到信息本身的影响。也就说时间慢慢将信息本身与信息源分离开了,而我们对于信息源的记忆力明显不如信息本身。

“洗脑”为何不知收敛?骗我的时候,请注意一下分寸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歪理邪说”,虽然已经不记得来源,但是信息已经被我们记下来了。

广告商们深谙这种套路,而且他们还知道一个诀窍:亮出自己的底牌之前,永远不要让观众感觉你在做广告。如果大家有机会去看国外的优质广告就会发现,前面的大部分时间都看得津津有味,直到最后一刻亮出了公司Logo,你发现原来这是个广告。比如下面这两张图,你能知道是什么广告吗?

“洗脑”为何不知收敛?骗我的时候,请注意一下分寸 “洗脑”为何不知收敛?骗我的时候,请注意一下分寸

但为时已晚,即便你现在感觉自己的感情被欺骗了,人家花这么大力气无非是让你掏腰包。但是实际上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自己就会乖乖地把钱送过去,因为你只记住了当时看过的情节,但是对于被洗脑这件事已经记不得了。

我们总觉得如果发现对方是在做广告就会“跳戏”,并且会更为理性地对待这些信息,但事实证明我们并没有那么理性,我们的脑袋还是很容易被人操控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顶级的品牌会给人留下一种特定的感觉,但又让人想不起来这种感觉是什么时候被植入的。

三、反洗脑指南

本以为自己对于这些广告宣传很免疫,结果 发现自己的脑子其实还是很容易被别人洗,心里还是多少有点不开心。 不过这也能够成为我们反向激励自己的一个动力,看看怎么样能够避免被别人植入一些不正确的信息。

1、不轻易接受任何未经筛选的信息

当我们最初接触到一个信息的时候,其实就应该有所筛选。很多时候,这些想要洗脑的信息会披上“为你好”,“不听会后悔”等外衣,来影响你的判断。

不要只关注信息本身,可以去想想对方为什么这么说,这个信息传达的隐性内容有什么等等。虽然不是鼓励大家发挥“阴谋论”的才能,但是树立起第一道防线能在“海选”阶段就帮我们省下不少力气。

2、警惕信息来源

虽然“睡眠者效应”讲的是信息源的影响最终会削弱,但是根据相关研究,信息源的本体出现的越晚,我们就越容易被洗脑。所以那些广告商也会尽量把自己藏到末尾,才亮出真面目。

如果这个信息源是人,那我们还可以很快识别出那些不靠谱的群体,但是如果是非显性的来源时,我们可能就会只关注信息本身,而忘记考察信息源的可靠性了。

每当发生一些热门事件,朋友圈中总会有人不加筛选地贴出一些信息,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去追溯一下信息源,可能不需要什么睡眠者效应,就已经从源头上消除了这方面的劣质信息。

3、能够独立判断

前两项都是在信息还没有被输入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做到的自我防御机制。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在无意识地情况下就被洗了脑的。这种时候就需要有能力跳出来重新考核这些信息。

首先要去追溯这些信息或者想法的起源。为什么我会这么想?这个信息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这个途径靠谱么?

如果能够回想起来固然好,因为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脑中的想法,但也只是帮助而已。真正重要的是,不考虑来源,就这个信息或想法本身,我们能不能判断其真伪。比如“每天吃苹果对身体好”,这个信息的来源可能是我们的老师、父母、朋友,但不论是谁,我们都应该自己去考察一下是否合理。这方面有没有过相关的研究?苹果对身体好的理由是什么?过去和现在对于苹果的看法有没有什么变化?有的话,是什么?等等。

只有能够不借助来源,而凭借自己的理性和推理能力甄别过的信息,才能最终被我们真正采纳。虽然这个过程会比较困难且繁琐,但是这样能使我们的脑子更为清楚,判断更为准确。

生活中藏着很多隐形的坑,也许我们不能完全避免它们,但是能够通过每天的努力和挣扎,认清其中一些小把戏,对于我们活得明白些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新生大学(xinshengdaxue);转载事宜请联系:banquan@xinshengdaxue.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新生大学 授权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48840/1.html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关注微信公众号虎嗅网(huxiu_com),定时推送,福利互动精彩多

原文  http://www.huxiu.com/article/148840/1.html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