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洪泰基金盛希泰:新三板可以把PE干掉,不反对分层,但反对简单分两层

洪泰基金盛希泰:新三板可以把PE干掉,不反对分层,但反对简单分两层

“新三板对投资的意义,我觉得真的把PE可以干掉。在座的有做PE的,我这个话很反动,请你们宽恕我的无理。”

此前,盛希泰发文称分层制度会将新三板推入“停尸房”,引发热议。5月17日,在由亿信资本联合投中信息共同举办的“2016中国(重庆)新三板投资与并购论坛”上,洪泰基金创始人盛希泰在论坛上发表演讲,再次分享了新三板的意义所在,分析了新三板市场的未来发展。

盛希泰认为新三板出现意义非常伟大。作为从业资本市场20年的老兵,盛希泰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成长,他认为,新三板不应该死,而必须活。新三板出现可以直接使新生公司与资本市场接轨。

盛希泰表示,新三板的出现可以把整个投资的链条彻底颠覆。基本上会把B轮以后投资机会给彻底截留。

最后,针对上周发文,盛希泰做出回应,“我的观点是不反对分层,我反对简单分两层。”

以下为盛希泰演讲实录整理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到重庆,重庆是每个男人都想来的地方,因为美女太多了,这是不言而喻的。其实重庆和四川分开很多年了,曾经我战斗过的地方跟重庆是一体的,大的四川和重庆的概念是我曾经起步的地方,所以一直充满了感情。

我是1993年到四川的德阳,那时候重庆还属于四川的一部分,做了四川最早的三个上市公司之一。这个公司现在还在,我很骄傲,叫做金路集团。因为金路集团很多高管都是重庆人,他们叫川东。那时候我第一次大学毕业到四川工作,重庆人讲话抑扬顿挫,我就开玩笑说可以把无理说成有理,因为辩论能力是极强的,这是最早对重庆的印象。

其实大家回顾一下,最早的中国资本市场起步,四川包括重庆在内沾了很大的光,有先机之嫌。中国证监会成立于1993年3月29号,两个交易所成立是1990年。1990年到1993年是当时国家体改委管股份制,管上市公司。证监会接手之后,国家体说你得交接一下,你管的时候曾经批了多少家股份制企业,只要你曾经批过的我证监会都认,都可以上市,这是当时一个名词叫历史遗留问题。四川人最能干,一夜之间我记得第一批四川就报了13个家,当时全国还不到20家。像川盐化、川天歌,包括川金路都是那一批放出来的。所以1993年的时候四川省包括重庆市上市公司数量是占的比重非常大的。

大家知道,1996年、1997年一波大牛市,1997年之前四川是占尽了资本市场先机的,它核心原因就是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把这批企业放出来。当时在成都有一个红庙子市场,就是股票市场,交易非常活跃。包括德阳那么小一个城市,只有黄包车,连出租车都没有,只有一个金湖宾馆,也是股票市场非常发达,非常活跃。

我今天讲的第一个论断就是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跟这个地区的经济从来都正相关,甚至绝对正相关。包括国家在内,包括地区在内,你只要充分利用了资本市场,经济必然发达。同时反过来说,最初的资本市场先机四川占的比重比较大的。所以,华尔街只能出现在纽约,因为美国是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华尔街永远不可能出现在非洲。

我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是什么呢?是1995年我在新加坡学习了大半年。大家知道,1995年是香港回归的前夜,新加坡人当时跃跃欲试,说机会终于来了,我们终于可以干掉香港做亚洲金融中心,最起码是东南亚金融中心。那个时候吸引了大批中国企业到新加坡上市,凡是当年中国企业到新加坡上市的今天为止基本上都被坑了,平均市盈率应该不到10倍,纷纷退市。为什么?因为新加坡一个弹丸之地,本身那么小的经济体怎么可能撑得起一个大的资本市场呢?绝无可能。

相反在今天,香港整个资本市场的总量远远大于新加坡,在全世界仍然排在前四名。为什么?因为香港背靠中国大陆,背靠中国这样一个伟大的经济体,从2010年以来全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体,这就是它的力量。一个国家本身没有经济总量,如果光靠所谓第二级上市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当然,我们看到香港今天的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总市值中国公司占了50%以上,这就是经济和资本市场相对应对我刺激特别深刻的例子。这是国家之间。第二大经济体原来是日本,东京交易所,然后就是欧洲伦敦,而现在我们深圳、上海加上香港绝对是排第二,仅次于纽约。这就是资本市场对国家经济的相互促动作用。

我想对地区来讲也是这样。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当年江苏有一个华西村,华西村所在的县叫江阴县,离上海很近,开车一个小时。江阴一个县有40家上市公司,把青海、宁夏、甘肃加起来有多少家?我当时印象很深刻的,江阴一个镇的党委书记、镇长牛的程度超过西部的某位副省长,因为经济总量大,资本市场发达,口袋里面钱多,这是非常明显的写照。

我来自山东的沂蒙山区,我们那地方很穷。我读大学时我们那地方是国家级贫困县,我们同学分配都被分配回去了,我是唯一一个跑掉了,因为我考研究生,就不再接受国家统一分配。而今天我们县房价超过周围的淄博、临沂、泰安,超过了地级市,我们县已经有6个上市公司,当然这个我起了一定的作用,起了很多的启蒙作用。

2007年我把我们县的化肥厂上市,当然它符合条件。所以山东省很多县委书记来找我,说我们县的化肥厂应该不比你们县的化肥厂差,应该也可以上市。所以,2008年山东发改委在我们县搞了一个研讨会,提了一个口号叫南有江阴北有沂源,我们是沂蒙山区的水之源。到现在为止房价几千块钱的话好位置都买不着,一个地区的房价两个核心原因,要么是本地很多人有钱,要么就是流动人口很多,我们那地方现在不属于流动人口多,那就是本地人很多人有钱了,就得益于上市公司。所以,上市公司的魅力就是它本身就是一个提款机,不管你是否承认,这是一个事实。

二十年前我就说,中国的上市公司就是一个准金融机构,因为它可以搞钱,它可以把外地的钱拿到我这个地方来用,把别人的钱放我口袋里面来用,这就是它的魅力。而今天中国上市公司这个进度不但没有快反而更慢了,上市更加难。我们资本市场26年现在不到3000家上市公司,这个数量与我们的企业数量是完全不匹配的。

今天随着并购市场的发达,换股交易大行其道。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作为一个金融机构的职能更加强烈,因为股票可以作为支付手段。你们想过这个问题没有?每一个上市公司可以发股票去收购别人。

像刚才荣总讲的蓝色光标,这是我的经典作品,蓝色光标一个公关公司何以上市。它上市了,当然过程很艰难,也成了亚洲公关第一股,全世界公关第二股,当然最近它并购有一些失误,估值掉下来,只有180亿,最高曾经到三五百亿的市值。最后我离开之后没有关注了,它前20单并购平均市盈率9.8倍,而它并购一个企业庄道,平均市盈率80倍,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它并购了一个三千万利润的企业,它花等量的两个多亿的股票就把公司装进来了,这个公司装到它公司里面,它市值马上增长20多亿,相当于打1折到1.5折拿一个成熟的企业,这就是上市公司平台的魅力。

所以我曾经讲过,如果你作为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你的市值只有三五十亿,那你脑子一定是有水的,一定是有问题的。因为你根本没有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独特魅力,尤其在中国这么稀缺的资源。

大家知道,上个礼拜发生了风波。首先一个媒体说,证监会说了中国上市公司不允许再并购传媒、游戏、VR等等。紧接着没过几天,另外一个媒体辟谣说证监会没有这样说。当然,我确实也认为搞水泥的、搞煤炭的突然并购影视公司是有问题的。IPO收购多么艰难,一定要强调主业突出,对同业间的关连交易管得及其严格。相反,并购之间搞得宽度及其大,搞水泥的公司怎么管好影视公司,这显然是逻辑不通。

但是作为上市公司的业务经营证监会是不应该管的,这是法和理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说,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并购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如果你是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你只有三五十亿的市值我认为真的是奇耻大辱。这是关于地方、国家、对上市公司的本身意义。

今天的主题就是新三板,因为新三板出现之后我发表言论比较多。尤其是上个礼拜,我的一篇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受到很多的攻击。其实原文题目更狠,媒体不敢登,《新三板简单分层必死无疑》,但没有媒体敢登。后来一个媒体用了柔和口气说,新三板分层可能就进入停尸房。

我认为新三板出现意义非常伟大。我作为从业资本市场20年的老兵,做证券公司总裁做了十几年,我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成长,我是亲历者。什么叫亲历,你读书是没有感觉的,只有过来人每一步会有深刻的烙印。所以新三板的出现我觉得很兴奋,新三板不应该死,新三板必须活。我觉得新三板的象征意义大过一切,我觉得任何事情只要形式到位了就成功了一大半。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8年以来,现在小微企业8000万家,资本市场就两三千家,26年下来才两三千家,这是一种耻辱。我们的创业板叫创业板,但其实践踏了创业这两个字。我觉得最大讽刺就是当年证监会曾经为创业板专门设立一个创业板审核目录,标准远远超过中小板,这就是讽刺。没有一个创业板公司成立时间少于十年的,这也是讽刺,它跟创业时间有什么关系。

相反,新三板出现可以直接使新生公司与资本市场接轨。

我做资本市场做这么多年,这三年开始做天使投资,做早期,我才深刻意识到鸿沟有多大。对我来讲,一开始做天使投资真的很困难,完全两个不同的圈子,完全两个不同的语言体系。因为做天使投资的人,早期创业者根本不可能想也不敢想后端的事,根本不敢想资本市场的事情。

而今天一个创业公司新三板条件非常简单,存续2年以上理论上来讲都可以挂牌新三板。

我说新三板是大众创业时代最伟大的助推器,任何说教敌不过榜样的力量,敌不过财富的力量。我2013年投资的公司,88年的创业者已经挂了新三板,他的理论身价两三个亿。这种力量你说你用说教吗,你需要去鼓励吗,根本不需要。

另外,新三板对投资的意义,我觉得真的把PE可以干掉。在座的有做PE的,我这个话很反动,请你们宽恕我的无理。我觉得PE的价值在美国的做法跟我们国内的做法不一样,为什么PE投资人没有受到那么多尊重,因为你给企业提供的附加值不高。这很清楚,PE我认为只要会计事务所数据没有错误,基本上先到先得,先拿到手就可以差不多。只有你给企业提供了附加值才会受到尊重。

所以,新三板的出现我认为可以把整个投资的链条给彻底颠覆。打个比方,原来一个美女待字闺中,只有隔壁的帅哥。现在美女成长之后,可以挂新三板,有几万个帅哥来追求她。前提是只要你是美女,你只要是个好企业,这就是新三板的意义。基本上新三板的出现会把B轮以后投资机会给彻底截留。

我们洪泰做了新三板基金。我对荣毅的做法非常赞同,就是深耕每一个企业,一定要给你提供资金以外的附加值,而不是只提供资金。你对我要有需求,对我要有资金以外的需求,我能帮你帮到什么。

我们的新三板基金团队第一是老投行,资深投行家,深谙资本市场规律和企业整合规律;第二部分是实业家,甚至华为工作很多年的实业家;第三部分是做咨询的专家,真正可以帮到企业提升你的价值,这才还原真正深度PE的本源,这是我们做的事情。

回到一开始引出来的话题,关于新三板分层。

我的文章出来之后收到很多的电话、担心。在我的朋友圈不好骂,我见到好多朋友圈截图给我,也有很多骂人我的。我发现骂的是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本身没有看清楚我在说什么,就是没有真正读一读我的文章是怎么写的,我认为我文章逻辑是很严密的。第二是既得利益者,主要是投资人,因为每个投资人很自信,他觉得他投资的公司一定能到创新层。假设分为两层的话,最高这层10%创新层,90%属于基础层,每个投资人都很自信,说我投的企业一定创新层,只有分层我才能解套,我就可以彻底套现,我就可以实现财富增值。你这家伙鼓吹分层不对,不就是消灭我的财路吗,有很多人劝我。

但是我受到的最大鼓励就是,我觉得90%以上的人是支持我的观点,我在这儿不妨重述几句。

第一个前提是门槛500万。因为分层的目的是解决流动性,能解决流动性吗? 我们可以想一下,现在新三板不活跃的根本原因,当然上市公司质量是一个前提,这个毋庸讳言。这个前提底下当时设了一个500万的门槛,你只有500万的钱才能开户,才能进入新三板。这里面很多人扣字眼,说500万是机构投资人。我认为错,500万我认为是高级投资人群,是有承受能力的人群。

为什么,我做资本市场20年很清楚,中国股民已经被惯坏了,中国股民有一个假设,上市公司质量是政府背书的,一旦资本市场风吹草动就会有人上街,有人骂政府,我们已经被骂怕了,所以新三板一出现就把门槛设高一点,不让普通投资人进来。因为与其说他没有识别能力不如说他没有风险承受能力,我认为这是500万门槛设立的初衷,根本不是指的机构。我们的公募机构投的也基本是错的,比私人投的好多少呢。

所以我认为降到50万,不管是50万还是100万都没有关系。降到50万并没有违背500万门槛的初衷,就是高级投资人群。为什么我说50万是高级投资人群,我在文章里面举了一个例子。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我相信在座所有人都是所得税起征点的,意味着你每年有5万就要缴税。反过来讲,你如果有50万去开会,你说你是普通老百姓吗?如果有50万去开会买新三板高风险的股票,很多人抬杠说,新三板的不叫股票叫股权,我说这是抬杠,根本没有什么道理。最起码没有100万会拿50万去做新三板的股票吗?如果你有100万,你是普通老百姓吗,如果中国老百姓每个人都有100万,那我们绝对超过美国了,在美国你有10万美金绝对是富翁。

这是我的第一个逻辑,我认为降到50万根本不违背500万设立的初衷,同然是高投资人群,拿50万来买新三板的股票,是死是活自己承担责任。

同时另外一点,我们心知肚明的是,500万掩耳盗铃,其实监管我们的也很清楚500万是假的,很多人500万去开N个户,这个谁都清楚,何苦全民上下掩耳盗铃呢。降到50万很可能把这个事情做实,50万必须50万,任何时候有50万,现金加股票必须保持50万以上的市值,否则对你就有处理的措施。

紧接着我的逻辑是,如果是降到50万,流动性提高10倍,进来的人群可能提高100倍、1000倍,可以真正提高流动性。我的逻辑是可以提高金价交易。纳斯达克这么多年还是做市商,这个我不想展开讨论,在中国阶段,以我对中国资本市场机构了解很不现实。只有有了更多的人群,有风险承受的人群参与到市场当中,它才有可能活跃起来。不管什么手段都不重要,这是我的一个核心论断。

第二个论断,如果简单分了两层,不管是5%还是10%进入创新层,一定意味着90%-95%彻底死掉。如果一个市场90%的企业死掉了,这个市场不就死掉了吗?这个逻辑是通的吧,这个事情不用去争论。

那为什么会死掉?因为我们每个投资人对新三板投资股票都是战战兢兢的。当然有的抬杠说新三板不叫上市叫挂牌,我就不太明白上市和挂牌有什么本质区别。如果90%-95%的企业死掉了,这个市场彻底死掉了,相当于我们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培育的市场偃旗息鼓,因为本来它可以不死。

所以我的观点是不反对分层,我反对简单分两层。你可以搞一个缓冲地带,比如说20%,这个基数可以大一点。这里面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很多人为了挤进创新层削尖了脑袋造假,培养了一批造假的公司,为了维持所谓按照标准可以进入创新层的机构。何苦如此呢,可以把创新层基数放大一点。比如说20%,中间假如说40%,最后剩下40%,如果这样三分法基本上可以确保这个市场不会死掉。大家可能就会认为最差的40%的企业是不行的,60%是可以有活路的,这个市场是会正常发展下去。

因为今天在座都是奔新三板来的,这是我对新三板的三点看法,也是对我上个礼拜那篇文章的简单回应。(微信ID:善缘街0号)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