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李开复:为什么我不赞成毕业后创业?

  有同学曾经问我:开复老师,我是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理工科学生,面临着自己创业与进入企业的两难选择,如果我最终选择自己创业,您是否能够提供一些经验之谈?

  我告诉他:首先,我认为如果目前你并没有积累充足的创业经验,也没有成熟的商业计划,更没有资金的情况之下,最好选择进入企业进一步学习。你不一定要进入大公司,为了拓宽视野与思路,找一个企业文化相对成熟和先进的公司、一个愿意提供员工培训的公司、一个有着好老板的公司。如果实在找不到这样的公司进去学习,那才需要考虑直接创业。或者,如果有一个好的创业型公司,你能够作为一个技术员工,经过参与学习创业之道,那么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关于创业的经验,下面是一位网友提供的“创业告白”,值得参考。

  ——————————————————————————————————

  【一位 MBA 的创业告白】

  去年五月初,我与三个伙伴创立了一家小顾问公司,一年半时间里勤劳经营,人员分分合合,业绩上上下下,到目前为止赔了不少钱,而且不知往哪里去。从血泪家史中,与同学们分享一些心得——我宁可称其为心得,而不是教训,因为痛苦实在是一种养分。

  1、MBA 可能是一种障碍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可能是几个世纪的误导。知识不是力量,如同汽油不是动力。能否产生力量,关键看你是什么人,开的是什么车。以我本人的经历为明证:公司开业之初曾考虑过“客户开发模式”,后来决定在写字楼、车辆、CI 等方面进行投资包装,树立专业公司的形象,同时雇佣十余名销售人员进行“扫楼”,直接进入中高端市场(合伙人当中有两位具备多年的客户资源)。一年半之后,我们意识到了当初的决策有问题,或者说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隐患未及时调整。再深入剖析,发现我们似乎违背了商人“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以及缺乏对市场反应的敏锐嗅觉,不能应时而变。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面对问题时,我们倾向于用别人教给我们的理论框架分析问题,分析得越透彻越放心,结果可能离本相越远。我现在相信,任何伟大的决策不会是分析调研的结果。调研再充分,最后的一刹那还是靠直觉。让我担心的是,长年精于企业管理理论学习的我们,是否正逐步被戴上一副眼镜,而逐步放弃自己的商业本能,或喜欢总结理论,在抽象为理论的过程中忽略了事实的全貌。理论学家和实践学家本来就是两路人,我们读很多企业家的自传像韦尔奇,他们的概括逻辑能力都偏弱,不是吗?

  2、学做一个农民

  几年前的我,对农民企业家多少有些不屑一顾。现在倒觉得,在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的萌芽阶段,先富起来的很可能是农民。有点夸张,不过至少农民种庄稼,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办企业非常务实,少些浮躁,心态懂得知足,耐力比较持久。当我去年创办公司时,曾预想通过两、三年的经营走上壮大与致富。现在我明白了,这个时间表要大大延长,也许五年,也许十年。我们多数人只能像农民这样,一份是耕耘,一份收获,甚至要先学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所以我在向农民学习,学习他们的老实、踏实、务实,无论将来是自己创业还是打工。农民播种时要深耕细作,搞经营也一样。想想以前在企业做 marketing 的时候,方案虽然漂亮,但是否真的有效?至少我没有做过销售、去一线品尝一下建立关系的艰难,也就不能形成对客户真实的体验,再漂亮的方案恐怕也经不起推敲。这样个人发展会十分受限。我现在相信“实践出真知”。我在向农民学习,还包括他们的忧患意识。从我出生到从清华毕业,我其实没遇到过生存的危机,没有品尝过从不被人尊重的逆境中崛起,甚至在高考时都没有“拼命过”,孤注一掷地全心投入。而这种从底层环境锻炼造就的内驱力非常重要。

  3、走出阳春白雪的陷阱

  行业没有贵贱之分,工作没有高低之分。不幸的是,在我创业的时候,我对此的认识很局限,认为自己的方向必然是搞些咨询或新产品开发等。所以我从来没有想尝试与人合伙开一家汽车修理厂或家政服务公司等。当然理由很充分,前者才能发挥我在理论方面的优势与经验。其实所有的行业都是一样的,经营都不容易,但一定有钱可赚,否则它为什么会存在?所以,一家 IT 软件公司未必比一家餐馆高雅,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未必比一家生产打火机的厂家庞大,或者换句话说,一个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合伙人未必比一家经营洗脚桑拿店的老板更有前景。相反,正是大批良好背景智商较高的人都去阳春白雪了,所有在那些下里巴人的行业里竞争会少一些,管理的优势可能会凸显一些。以前没有经营“下里巴人”的另一个理论支持是:这些行业接触的人档次太低,无法对话。而现在对此的感受也今非昔比。干任何行业,你都需要面对并征服一些与你生活背景不同的群体。

  4、加入创业的队伍

  说一年半的血泪家史太夸张了,我所遭遇的这一些经历对于很多经商多年的人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虽然这段经历是失败的,让我痛苦过,但我还是要感激它,它让我从童话的二十七年中猛醒了一下,过得更真实。无论下一步如何选择,这段经历都很有营养。在此也特别想鼓励那些骨子里埋藏着创业冲动的同学,去试试吧,打一辈子工可能会让你在两鬓斑白的一天有抑制不住的后悔。

  5、从今天开始,认真修炼

  我不是个“创业的鼓吹者”,对没有创业行为或创业冲动的人,我十分尊敬,并相信做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也十分不易,连我自己也考虑是否应回到打工生涯。但我想,无论我们处于什么岗位,我们都应在人际关系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甚至是比专业技能还要大的功夫。还记得王雪莉讲过的“成功的管理者”与“有效率的管理者”之间的不同吗?那真是千真万确。既然作为 MBA 我们学了管理,我们首先就应在对人的研究上下工夫。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争取多认识一个人(不管他看起来与我们多么不同),琢磨他,努力与他交朋友,并不期望从他身上有任何回报而只出于对人的兴趣,那么到我们四十岁时,我们的大脑里就会存储一千个活生生的人的范本库,他们的性格、嗜好、遗传特点、背景、职业、观点、心理特征、优弱点都栩栩如生,而你也能大致了解与各类人相处的基本规则,学会了做人,那么你做任何一个行业的管理都能胜任。

  以上是我对创业经历的真心告白,肯定有偏激之处,但绝无说教之嫌,感谢你看完全篇。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实践做人的修炼,风雨兼程,一路共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赞成大学生休学创业吗?

  还有同学关于休学创业问我:开复老师,我想休学创业。大学生休学创业您赞成吗?开复老师,读大学没用是很多大学生所公认的,为什么您还总劝说学生别退学创业呢?当下大学教育水平如此低下,对于我们而言简直是浪费金钱和 时间。我并不认为大学是走向成功的最有效途径。如果我去创业,我想我学到的一定比在学校多。最成功的创业人士——比如戴尔和盖茨——都没有读完大学,为什么我要继续浪费我的时光?

  我回答他:我认为在绝大多数的情况,同学们都不应该放弃大学学位去创业。

  或许从实例来说,有很多成功人士根本就没有读过大学。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无论对找工作或是创业而言,大学文凭都相当有价值,而且在大学校园也的确能学到很多知识。中国还有许多青年希望进入大学学习却不能实现,你却要放弃你的机会,这是很可惜的。

  我并不是说一定要读完大学课程才能成才,实际上我认为博士、硕士课程对一个学生创业而言不会有什么直接的帮助作用。但是,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好机会,你周围的人都是一些优秀的人,可以激励你,而且校园是培养与人交流沟通能力的地方。大学期间是你一生中属于自己时间最多、可塑性最大的时候,你应该更专注于学习。另外,经过社团、交友、暑期工作、打工等,你都能够提高处理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这些对以后的创业或工作都是有用的,因为作为经营者,你需要很好地去和公司的员工进行沟通,并对他们进行管理。而且对于新成立的小公司来说,你更加要做好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你自己来负责的。

  除了管理经验、人际关系,创业还需要很大的时间和资源的投入,而且需要有商业头脑、知识、技巧方面都很成熟的领导者,这都是大学生所欠缺的,而且不可能只靠兴趣、自信、和看书就可得到。一个没有工作经验、商业操作经验、创业思维的学生去创业,成功率几乎是零。比尔·盖茨和戴尔作为不念完大学却可以成功创业的例子并不适用于普通人。实际上,他们在读大学时已经多次创业成功,证明了自己的商业才华,也已创造了不少财富。甚至就在这种情况下,比尔·盖茨也不赞成退学创业,除非是碰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总是说自己是一个特例,因为如果他不抓住当时的机会退学创业,那么整个软件行业的发展将被别的已存在的公司抢得先机。创业也是很艰辛的事情,每 1000 个创业的人里只有 1 个能成功地创造出有价值的公司。我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里更深入地讨论了学生创业的问题。

  人的成功起源于很多因素,大学只是其中之一。如果我们客观、科学地来看,读大学的人在通往成功之路上绝对是占有更多机会的:我们假设世界上有 10% 的人读了大学,再假设世界上最成功、最富有的人里有 10% 没有读大学——据我所知,在美国应该远远不到 10%,那么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读大学的 10% 的人得到了 90% 的成功位子;没有读大学的那 90% 的人反而要去抢那 10% 的成功位子。诚然,我们不能说不读大学就没有希望,但是从以上这两个数据我们就可以粗略计算出来:如果不读大学而又要获得成功,那将比读大学的人困难 81 倍。

  就算你已经从大学毕业,如果毫无基础我也不建议你马上去创业。创业需要的很多技巧、知识、人际关系等,没有工作经验会比较困难。赚足够的钱来养一个公司与拿薪水养自己的难度是不可比拟的。我建议你到能学到东西的大企业里,或者是一个优秀的创业型公司做一段时间,在那里,你可以有许多学习的对象,也能学到成功的公司是如何运作的,是什么样的文化让它得到成功的。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