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周末再看互联网女皇报告:提了什么 没提什么

周末再看互联网女皇报告:提了什么 没提什么

文/李书航

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被称为“互联网女皇”的KPCB合伙人Mary Meeker无疑是一位当红的财经自媒体。每年她都有着发送一份互联网趋势报告的传统,这个传统已经坚持了21年,而每一年都让各界人士趋之若鹜。但是读到最后,人们往往会发现报告里面说的都是大家看起来早已经知道的一些事情。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在其他地方的自媒体也是这样,当他发送报告或者内容的时候,他完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背后有一整个团队凝结的经验。可以说,署名Mary Meeker的报告其实是整个KPCB与互联网相关的分析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世纪之交的时候,Mary Meeker发布的报告有一部分预言不尽准确,因此让可信度遭遇了一点危机,在之后又恢复过来。所以,近年来我们每一次看到的这份报告其实都是四平八稳,并没有太多的真正的预言内容,它更像是对过去一整年互联网趋势的一个总结,而它更希望选择关注的,是一些已经确定的,线性的趋势,只要把这个曲线继续往上,你就能够知道下一年会怎样。

而实际上,一年当中可能会产生千千万万个不同的趋势,Meeker着重说了哪方面,就能够看出她和团队认为这些方面可能比其他更加重要,或者至少更加稳定——如果言之凿凿预言其他的东西,有可能会弄巧成拙,特别是在技术发展还不成熟的时候。所以,其实我们每年都读这一份互联网报告,最重要的,不仅是看她在里面到底说了哪几个热点,更包含她没有说哪几个热点。

周末再看互联网女皇报告:提了什么 没提什么

我们可以大致地总结一下这份报告的要点,并且把它和我们日常关注的所有热点进行一个比较,看一看她重申了我们已经知道的哪些东西,但另外的什么东西又没有提。

终端:提了手机,没提VR

关于终端的预测,在前几年的互联网报告当中,Meeker总结了之前手机和平板销量增长,并且取代PC成为业界主流。今年PC没有在报告当中占领足够的篇幅,而报告其中的一部分,用来表述手机的销量正在下降的事实。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增速方面,2014年增速是31%,2015年增速放缓到21%;出货量方面,在5年的高速增长后,2014年出货量增长28%,2015年出货量增长只有10%,大幅放缓。更糟的是,iPhone的销量在2015年可能已经接近天花板。

手机销量下降有很多原因,但肯定不是因为一个更轻更薄更柔软的什么终端替代了手机,就像手机和平板当年替代PC那样。可以说,在全球大多数具有足够消费和变现能力的用户群体当中,他们都已经至少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虽然我们以前一直看印度和东南亚这些市场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但是最近这几年,各种平价手机涌入印度市场,使得他们的成长也不可小视。

报告重申,这一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资本总量增长放缓,相较于2014年,2015年中国资本总量也在下降。这才是手机销售增长遇到了瓶颈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通向数字化和网民数量的程度,一般是和它的经济发展趋势成正比。当经济基础足够支撑那么多手机网民的时候,拥有购买力的那些人自然会拥有一台智能手机。所以现在手机销量下降,但下一个10亿人上网还没有解决,看似矛盾的事实其实是相互吻合的,说明现在的手机市场与购买力相匹配,而人们的换机意愿有没有那么强。

伴随而来的,是摩尔定律这几年日渐陷入失效的边缘。人们以前要定期升级一次电脑,但是现在,一台手机却可以用比想象的要更长的时间。作为全球最流行的操作系统,Android的碎片化程度非常严重。在iOS平台上类似,大多数软件不依赖人们升级到最新版的系统和最新硬件。在中国,微信的兴起,使得网页版应用可以一定的替代独立应用的功能,这就更加减缓了人们购买新机器替换的意愿。

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大规模的部署到手机上之前,目前的手机应用发展到现在已经算是一个成熟状态了,大多数人即使机器卡顿也会坚持使用旧机器,来安装最新的应用,直到VR/AR大规模普及。而他们的手机跑不了为止。

这就涉及到,Meeker在报告当中并没有强调我们念念不忘的VR/AR趋势。目前,这两个市场实在太不成熟。所有的人都念着他们是未来,但很少有人能给出解决方法。现在厚重的头盔,如何变成像眼镜一样小巧?待机时间怎么解决?有没有办法让绝大多数观众都不头晕?内容和交互怎样产生爆款突破?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短期内看不到解决的曙光,所以没有出现在报告当中。

交互:提了汽车和语音,没提可穿戴

报告指出,人机交互的方式正在被语音输入和汽车改变。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已经大幅提高,2016年,语音识别正确率已经提高到了90%,5年前的正确率只有70%。亚马逊的语音助理硬件Echo销量正在大幅增长,现在销量已超过400万台。

这项技术在90年代中后期就已经有在电脑上使用的版本,但是其效果基本上等于在跟你开玩笑。现在,别的不说,就拿我自己而言,使用语音输入的讯飞输入法,已经成为我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它使我写文章的速度比以前至少提高了3到4倍。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已经提升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相关对于语言处理的速度并没有那么快。报告把希望寄托在不断前进的人工智能(AI)上面。

而与此同时,报告当中对于汽车的关心要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在Meeker看来,汽车行业发展的成熟度要高过人们的预期。我们一般认为现在的智能汽车还集中于车载导航系统身上,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虽然已经有足够的进展,但是因为道路交通方面没有配合上,我们要享受也不是最近的事情。

相比之下,Meeker的观点认为,汽车正在成为人们的第二部“计算机”。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应用将会使得人们运用汽车的机会比以往要增加。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因为如果市面上大多数车辆都采用自动驾驶,那么相对的事故率和拥堵率都会下降,可能会有更少的人不再被逼向公共交通。如果,车辆使用度和重复利用率提升,私家车出外租用,会使得租赁汽车的成本也下降,最终可能会到达跟现在的公交同等水平。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理想的状态是无人驾驶,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让汽车自动导航。坐进来之后,通过身份识别,使得车上的电脑连接云端成为“自己的”电脑,可以连接自己的文件,在车内简短的办公。因为在快速移动的环境之内我们会晕车,所以与眼睛之间的交互将会降低,而结合语音的兴起,这种交互方式将会看到比现在更大的作用——毕竟你在公交当中对着手机说话很容易尴尬,而在车内这样做就很正常。

目前,国内如高德地图等等,已经支持联网更新地图数据,以及车后座的乘客直接把目的地数据发送到车机上引领导航。但是因为无人驾驶没有普及,所以还需要司机手动开路。结合无人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升级之后,汽车确实可以成为像我们现在“计算机”一样的操作手段。

相比之下,几年前风生水起的可穿戴概念现在已经基本不见踪影——虽然实际上这个行业依然在发展。智能手表替换了很多人手腕上原先的只能看时间的手表;随意买的体重秤,即使不联网也可以当一个普通的体重秤来使用;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联网的摄像头,抓到了进屋盗窃的小偷。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或者是智能家居等等的进化,都并不再像之前那样光芒万丈。一部分概念太超前或者非常无用的东西——就像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奇怪的发明:一只专门给摇篮中的婴儿扇扇子的机械手——随着时间推移被自然淘汰了。而另外一些,则洗去了原有的智能概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传统的家用电器也会发现,给自己原先做的很好的设备加一个智能模块并没有那么难。所以,也许报告当中没有特别强调智能家居和可穿戴,只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

应用场景:提了广告,社交,电商和O2O,没怎么提游戏

互联网广告正在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广告载体。在美国和中国,互联网广告的投放都相继超过了传统媒体上的广告投放。而与此同时,互联网平台上的广告形态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目前,使用桌面广告拦截的互联网用户达2.2亿,移动广告拦截用户数达到4.20亿,其中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印尼。

随着浏览器厂商以及网络服务提供商都在努力的主动拦截广告,普通的条幅展示广告的生存空间正在变得日益狭窄。如果联想到国内魏则西事件,导致百度搜索不得不被迫降低广告出现概率这件事情,趋势就更加明显——广告从不智能的,死板的,令人烦躁的形态,向着原生的,植入式的和按需推荐的个性化广告进化。

同样还有关于客户关系维护(CRM)方面。在目前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当中,其中一家SalesForce就是专门运行这种CRM系统的。而随着年轻人越来越成为工作和消费的主力军,对待他们的营销和回访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最简单的是采用社交媒体和即时消息,在国内就是微博和微信。

所有这些工具都存在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异步联系。如果打电话的话,对方必须跟你处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上,而且必须把精力专门拿出来回复你。而只有一条消息,则可以看一眼再跳过去忙其他事情,而不失礼貌。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只“配”站在这样的位置上,他们“没有资格”利用电话的方式,占用一个年轻人某一段时间的完整的身心。更不用说,跟企业打交道的时候,聊天记录还使得所有的证据都完好保存下来。

社交应用也在占用人们大幅的时间,在这一次的报告当中提到,全球移动用户平均安装了33个应用,其中每天平均使用12个应用,80%的精力消耗在3个应用上。具体哪3个应用因人而异,但消息应用正在成为第二块主屏。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3家公司,占据了中国网民71%的移动互联网使用时长。所有社交关系都在文字之间完成,这已经使得一些年轻人对待社会和与他人相处的方式,跟他们的长辈之间产生了鸿沟。

包括随之而来的两个趋势,电子商务和O2O——中国在按需交通服务领域已经成为全球领导者,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比70%——都是这种不愿意出门见人的趋势的最好体现。人们不愿意专门花精力来与另外一个人的“界面”来打交道,所以就直接把这个过程简化成了浏览几个页面和做几下点击。在网上购物的时候,甚至最后一个必须见人的理由也取消了——你不用见到快递小哥的脸,因为楼下的快递柜可以让他们存放东西,而这也不需要你在家等待他们上门。

互联网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电子邮件,它跟传统的沟通方式的区别,就是实现了时间和地点上的完全自由。这种精神正在被即时消息,电商和O2O服务彻底的贯彻。而这也使得那些跟人对话的工种,比如说前台小姐服务员,收款员和接线生等等变得越来越可有可无,在未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又增大了一分。

报告当中没有怎么提到游戏相关的内容。在互联网还没有完全渗入现代生活的时候,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网络和现实的两种身份,而这种身份的保持是很困难的,所以早期的网民一般都是多重身份的好手。游戏有助于他们在(也许并不如意的)现实生活之外找到一个寄托的方向。一些重度参与,有连续性,而且必须在非现实环境当中多人协作的游戏,是那个时代的主流——所以才有了网瘾,电击以及之后一系列的传奇。可是现在,你看大部分人在公交地铁上玩的游戏是什么?可能都是消消乐吧……

市场:提了印度,中国,没提世界其他地区

今年的互联网报告最后给出了全球互联网20强名单: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腾讯、阿里巴巴、Priceline、Uber、百度、蚂蚁金服、Salesforce、小米、PayPal、Netflix、雅虎、京东、eBay、Airbnb、雅虎日本、滴滴出行。

——看看这里面有多少中国公司。在很多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领袖。互联网用户数达到6.68亿。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动力主要来自广告、电商、旅游和金融。2015年中国七大零售公司以电子商务为主,美国则还是传统零售巨头。

之前我们一直说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来自嘲,同时也开玩笑说,这个世界上有两个互联网,一个是中国的,另外一个是全球其他地区,而中国并不属于全球。这在原先更多的是一种负面的讽刺: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全球人民被连接起来,而中国人本身有语言的隔阂,又加上人为的鸿沟,使得不能够完全地享受这方面的便利。

可是现在说中国互联网的时候,这个情景已经很不一样。有越来越多的服务正在成为中国区的独享,中国的在线零售业和支付环境的发达是全球其他地方都无法比拟的。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充分利用了中国闲置的劳动力,正在把它的触角伸向农村。

中国人似乎任何事情都可以跟网络扯上关系,或者上网来办。这一方面指的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和改造,另外一方面也指的是在传统的行业,传统的地域,受到人情关系因素所限无法平等竞争的人,通过互联网有了一个获得平等机会,实现所谓“中国梦”的可能性。所以“互联网+”这个词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非常实际的指出了中国的现状。

在这样的中国当中,外国人到底能分到几杯羹呢?这个答案其实是很悲观的。外商进入中国投资有多方面障碍,既有官方限制,又有自身水土不服,成功案例很少。中国企业现在走出去到其他地方倒是蔚然成风。所以作为美国人,Meeker的报告当中含有美国人在分析国家形势时一贯的态度,就是渲染对手的威胁,时刻使自己保持警惕的状态。在中国有一个褒义词来形容,这叫做“居安思危”。

报告提到,印度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市场。201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超30亿,比上年增长9%,互联网全球渗透率达到42%。印度互联网用户数达到2.77亿,比上年增长40%。

印度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这一段时间政府的政策,以及整个印度经济实力的增强。相信,在印度这样一个语言方面没有中国这样的障碍,国家努力的拥抱外部资本的地方,可能外国的投资者和互联网巨头,更愿意把这里看作是一片发展的乐土。不过,就像中国的发展从来没有复制印度的轨迹一样,未来对印度的这些期待,是否能够像中国一样直接转化为美好的现实,这还真的很难说。印度在社会习俗上其实还是比较传统和落后的,尤其是女性的生产力完全没有得到解放。跨国公司在进入印度的时候,面对的文化差异壁垒会很多。

除了印度,中国和美国之外,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地方值得一提吗?基本上没有了。这3个地方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圈(其中印度和美国的重合度可能更高)。他们加在一起,正在挤压一些其他之前零星冒出的创新区域,例如新加坡,以色列,香港和台湾。大的地方正在实现虹吸效应,将小地方的人才、资金和市场慢慢的归纳进去,而小地方的人眼光也逐渐陷于封闭,如果在本土缺乏市场的话,则必须跑到那些现在已经有的大地方来开拓,加快了他们流动到美国、中国或者印度的速度。

此时此刻,如果让我们回头审视一句当年那句“世界上只有两个互联网”的玩笑——我们会发现,当年这么说的时候,在不甘心当中,隐含着对于美国当时互联网霸权的一个默认。而随着综合国力一同增强的,则是超级大国都在互联网领域占有了自己的位置。也正因为如此,当中国提出了“互联网主权”的概念,世界上再没有人可以把这种概念等闲视之——这是对美国主导的互联网价值观的挑战,强过对人类共享的互联网精神的挑战。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责任编辑:王凤枝_NT2541

原文  http://tech.163.com/16/0604/09/BON6IS5100097U7R.html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