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新三板3.0时代开启:资本的风口,看分层机制如何带你飞!

新三板3.0时代开启:资本的风口,看分层机制如何带你飞!

自5月27日,股转系统正式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后,新标准、新制度一时在资本圈里炸了锅,业内奔走相告,众说纷纭。上周新三板也有明显的回应,交易量同比上升7%,交易金额同比增长6.88%。

新三板市场自成立以来,经历了1.0的原始阶段,2.0的做市阶段,如今迎来了3.0的分层阶段。新规之下,挂牌企业一边比量着创新层标准,一边看着自家企业的情况,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企业不计其数。分层机制打破“大锅饭”模式,以标准的考核制度,让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找准自己的位置。

新一轮洗牌正在进行中,资本的风口,看分层机制如何带你飞!

2015年11月27日,股转系统向社会公布了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按照原有的三大标准,挂牌企业风风火火地筹备了近半年,力挺创新层。不料,正式方案的新规,刷掉了一批满心壮志的企业。

首先,正式方案中删掉了标准一的“最近三个月日均股东人数不少200人”。从这点看,股转系统还是蛮体察民情的。很多挂牌企业都是从小型家族企业甚至是夫妻店起家的,股权都集中在自家人手中。删掉了股东200人的限制,将标准的核心定位于盈利能力上,给能够创造利润的企业更宽广的道路。之前不少企业为了满足200人股东的要求,委托中介去寻找股权代持的股东,既出钱又出力,看来是打水漂了。

其次,标准三变动比较大,将意见稿中的“最近三个月日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改成“最近有成交的60个做市转让日平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那些通过停牌保住市值的小伙伴们一定哭瞎了,股转系统一眼就识破了你那点小伎俩。另外,还加上“合格投资者不少于50人”。标准三的对象本就是商业模式突出的创新型企业,强调市值,更是强调市场认可度。你可以现在没盈利,但不可以没前景。

另外,共同标准提出更具体的要求。不仅最近12个月完成过股票发行融资,还要融资金额不低于1000万;或者最近60个可转让日实际成交天数占比不低于50%。由此看出,所有创新层企业必须要具备两项基本能力——融资能力和流动性,这也是二级市场交易的基本功能。

名称

拟创新层企业

占总比

标准一

标准二

标准三

中金公司

1064家

14.23%

520

570

214

联讯证券

953家

12.74%

465

517

188

海通证券

967家

12.92%

519

489

207

安信证券

1124家

15.03%

856

848

221

图表一目了然:拟创新层的企业占总挂牌企业的比例大约在12%~15%,符合标准一和标准二的企业数量直接秒杀标准三,以财务核心标准的企业被放量,以市值为核心标准的企业被收紧。你的企业踩准点、压对宝了吗?最糟心的是标准三,原本最有操作空间,可修改后的标准直击要害,想蒙混过关,没门!看来,股转系统还是喜欢高利润、高成长性的老实孩子。

除此之外,创新层还给新挂牌企业一个扶摇直上的机会,具体标准可自行查询5月27日颁布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直接挂牌创新层,可以给优质企业节约大量时间成本,快速实现产业裂变。

很多人认为分层机制能够一举激活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至少能把创新层的流动性搞起来。部分机构为了帮助拟创新层企业融资,也这样四处鼓吹,甚至声称创新层的流动性堪比A股市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分层就能一下子解了流动性困境?走点心吧!

笔者认为,分层的本质是重新搭建市场的估值体系,重新划分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位置,进而实现风险的分层管理。

对于创新层企业,既有政策支持,又资金偏好,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层”,流动性一定比基础层企业要好。但能好到什么程度呢?这很难说!分层只能改变市场的流动性结构,并不能一下子改变整体的流动性。

据股转系统数据显示,6月2日挂牌企业做市交易额3.05亿,协议做市交易额1.85亿,合计不到5亿的交易额,这总数还抵不上A股市场一些个股的交易情况。据Wind资讯统计,6月3日正常交易的新三板股票共995只,成交额突破千万元的仅有6支个股。

这是现在市场的基本交投情况,创新层企业是能实现交易额翻几番,还是能保证股票都能有所流动?目前还是很难预测的,市场存在多处硬伤,这些硬伤直接遏制了流动性。

硬伤一:500万投资门槛,拦住了投资者的脚步。即使大量资金朝创新层靠拢,资金总量变化不大,交投市场仍难活跃。

硬伤二:做市商数量少,资金量不足。目前市场上的做市券商仅有85家,据业内人士估计,各家机构投入资金只有1亿到10亿元不等,市场上真正能动员的做市资金合计不足200亿元,而新三板上流通市值200亿以上的企业至少200家。

硬伤三: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大体量只基金尚未介入。虽然分层内测邀请了公募基金,但正式入场仍然待定中。

硬伤四:交易机制太僵硬。活跃的A股市场采用的竞价交易,而新三板则是做市交易和协议交易;发达的纳斯达克市场采用的竞争性做市,而新三板是垄断做市。没有合适的交易机制怎么激活流动性呢!

硬伤五:缺少大宗交易机制。目前新三板的大宗交易多是通过协议转让的“手拉手”交易进行,做市交易很难在一个稳定价位上抛出或买入大单。未来的创新层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硬伤六:股权过于集中。这是企业发展意识问题,好不容易把企业拉扯大,总舍不得割肉。这个不难解决,等巴望着其他企业股票高速流转,市值飙升,自然舍得放大招!

不少人会拿私募说事儿,证监会可明确表示将要引入私募基金参与做市,一群有钱的主儿将入驻新三板,流动性指日可待。笔者认为,私募做市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一方面,参与做市的私募基金标准、资金来源尚未明确。如果参照近日监管部门对私募、类金融企业挂牌的要求来看,光是资产管理规模、存续期等几项硬性指标(详情参考股转系统《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能入围的私募基金仅有50家左右。

而且,私募基金和券商大大不同,玩资本的野路子颇多,肯定不能让自己在交易中吃了亏。私募基金多会参与企业发展初期阶段,不仅能够拿到低价股,还能摸透企业运营模式、经营状况。

往好处想,私募基金在为企业做市时,能依据企业发展情况作出合理估值,并指导企业的投后管理;但往坏处想,目前做市差价比不上股权投资的赚头大,私募基金拿着低价股砸盘,企业肯定比现在惨得多,谁还敢想流动性!

大伙儿一面沉浸在分层喜悦中,一面又担心分层后会对A股市场“抽血”。从本周市场面来看,上证指数呈上升趋势,似乎没有受到新三板分层的负面影响。

从新三板年报出来的时,业内就开始议论新三板企业的成长性优于创业板。据年报统计,2015年新三板有2342家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在100%以上,占比达34.02%,整体净资产收益率(算数平均)为10.87%。而同期创业板公司净利率增长在100%以上的数量为72家,占比为14.82%,整体净资产收益率(算数平均)为8.62%。

由此,很多人认为,新三板市场尤其是创新层,因聚集更多优质标的,会导致A股资金“抽血”,转投创新层。笔者认同未来创新层将有不少好企业,但高成长性的背后同样隐藏着高风险;A股市场的企业没有这么高的增长速度,是因为他们在上市前已经经历过了高速增长阶段,并在严格的审批制下纳入资本市场。在市场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投资者宁可投资相对稳定的A股,也不会将大把的钱撒到新三板。

A股市场与新三板市场的属性不同,投资主体也不同。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去年年底,A股机构投资者总规模28.5万亿,持有自由流通股票市值6万亿,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约28%;而新三板呢,截止2015年末,个人投资者198,625户,占市场九成比例,机构投资者22,717户,占据一成比例。别看机构投资者人少,这一成的比例拿下了新三板市场九成的交易量和六成的交易额。

两个市场:一个是以普通投资者为主,另一个则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普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动机、投资方向、风险承受能力大相径庭,况且新三板还有500万的高门槛,直接堵住部分投资者入场。那A股的机构投资者呢?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没有政策指令,这些大体量的机构们哪敢贸然转投新三板!

笔者一直认为,投资新三板绝对不能套用A股的思维。虽然说创业板的市盈率65倍,拟创新层的市盈率大约26倍,看起来创新层潜在机遇很大。但两个市场的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适用的估值指标不同,流动性溢价也不同,怎能简单地去比较PE、PB 指标呢!分层之后,创新层企业仅占市场的10%左右的比例,基础层的企业不要了吗?在机构为主导的市场中,更应引入机构的投行思维,进行长期的价值投资,而不是用A股“追涨杀跌”的玩法,否则一定会成为新三板市场的牺牲品。

6月27日,股转系统将正式开启分层系统,新三板3.0时代真的要来了。留给企业的准备时间也仅剩20余天,想浑水摸鱼的小伙伴们提早歇歇吧,分层新规专治投机取巧、鱼目混珠的菜鸟们。准创新层的企业们也别高兴太早,创新层,对你的管理体系、融资能力、市场认可度、信息披露等方面将有更高的要求,相应的治理成本、融资成本、人力和信息成本会有所上升,想维持高增长、高市值也不是件容易事儿,玩不好就结束了创新层“一年游”。基础层的企业不要沮丧,监管大人说了,每年5月最后一个交易周的首个转让日作为高考日,重新调整挂牌公司所属层级,今年好好表现,明年还是有机会的。

瞧!新三板3.0时代即将到来,资本的风口,分层机制将带你越飞越高,下一个BAT会是你吗?!

本文由作者刘烜宏 (微信号:lxh804155400)授权创业邦(微信公众号:ichuangyebang)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来源,违者必究。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