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所谓,引用计数

简介

在大部分关于Objective-C的书中,一般对于引用计数的讲解基本类似于下面(以 Objective-C基础教程 为例):

Cocoa采用了一种称为引用计数的技术。每个对象有一个与之相关联的整数,称作它的引用计数器。当某段代码需要访问一个对象时,该代码将该对象的引用计数器值加1。当该代码结束访问时,将该对象的引用计数器值减1。当引用计数器值为0时,表示不再有代码访问该对象,因此对象将被销毁,其占用的内存被系统回收以便重用。

概括一下就是,每个对象都会有个引用计数器,当且仅当引用计数器的值大于0时,该对象才可能是存活的。

引用计数的内存回收是分布于整个运行期的,基本类似于下图。图中红色表示引用计数的活动。(图片来自于 https://github.com/kenfox/gc-viz )

所谓,引用计数

从图中我们可以很直接的看出一些 优点 ,比如:

  • 不需要等到内存不够才回收。
  • 不需要挂起应用程序才回收,回收分布于整个运行期。

当然,引用计数也有一些 缺点

  • 无法完全解决循环引用导致的内存泄露问题。
  • 即使只读操作,也会引起内存写操作(引用计数的修改)。
  • 引用计数读写操作要原子化。

retain release

在苹果开源的 runtime 中,在 objc-object.h 中有部分关于 retainrelease 的实现代码,具体如下:

Retain

objc_object::rootRetain(bool tryRetain, bool handleOverflow) {     assert(!UseGC);     if (isTaggedPointer()) return (id)this;     ...     do {         transcribeToSideTable = false;         oldisa = LoadExclusive(&isa.bits);         newisa = oldisa;         if (!newisa.indexed) goto unindexed;         if (tryRetain && newisa.deallocating) goto tryfail;         uintptr_t carry;         newisa.bits = addc(newisa.bits, RC_ONE, 0, &carry);         ...      } while (!StoreExclusive(&isa.bits, oldisa.bits, newisa.bits));     ... } 

Release

ALWAYS_INLINE bool  objc_object::rootRelease(bool performDealloc, bool handleUnderflow) {     assert(!UseGC);     if (isTaggedPointer()) return false;     ...     do {         oldisa = LoadExclusive(&isa.bits);         newisa = oldisa;         if (!newisa.indexed) goto unindexed;         uintptr_t carry;         newisa.bits = subc(newisa.bits, RC_ONE, 0, &carry);         ...     } while (!StoreReleaseExclusive(&isa.bits, oldisa.bits, newisa.bits));     ... } 

在 draveness 的 黑箱中的 retain 和 release 中,draveness 对此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讲解,我在此也不再赘述了,只补充几点:

Tagged Pointer

对 Tagged Pointer 类型的对象进行 retainrelease 是没有意义的,从 rootRetainif (isTaggedPointer()) return (id)this; 可以看出。

原子化

上面说到,引用计数有个缺点是读写的原子化,在源码中,不管是 retainreleaseretainCount 操作都是加锁的。

这里加解锁的方法是 sidetable_lock()sidetable_unlock() 。在 NSObject.mm 中, sidetable_lock() 的具体结构是:

void  objc_object::sidetable_lock() {     SideTable& table = SideTables()[this];     table.lock(); } 

SideTable 中使用的锁是 spinlock_t

struct SideTable {     spinlock_t slock;     ... }; 

这是类似于 Linux 上的自旋锁,和 OSSpinLock 有一些不同,应该不存在 OSSpinLock 的 优先级反转问题 ,因为,苹果很多地方依然在使用,比如苹果的 atomic 使用的也是 spinlock_t 。(参考 objc-accessors.mm )

ARC

我们知道,ARC是苹果的一项编译器功能,ARC会在编译期自动添加代码,但是,除此之外,还需要 Objective-C 运行时的协助。

ARC让我们不需要再手写一些类似于 retainreleaseautorelease 的代码。这看上去有点像GC了,但是,它依然解决不了循环引用等问题,所以,只能说ARC是一种处于GC和手动管理内存中间的一个状态。

那 Objective-C 有过GC吗,有,以前有过,用的是类似于标记-清除的GC算法,后来在iOS上就完全使用手动管理内存了,再后来就是ARC了。(我们上面的 rootRetain 代码中就有这么一行: assert(!UseGC); )

ARC大家都很熟了,它的一些规则什么的,我们就不重复了,就讲讲一些需要注意的点吧。

桥接

ARC只能作用于 Objective-C 类型,CoreFoundation 等类型的依然需要手动管理。Objective-C 对象的指针和 CoreFoundation 类型的指针是不一样的。

我们一般有三种类型 __bridge__bridge_transfer__bridge_retained

如果 CoreFoundation 对象和 Objective-C 对象转换只涉及类型,不涉及所有权的话,可以使用 __bridge ,比如这样:

id obj = (__bridge id)CFDictionaryGetValue(cfDict, key); 

这时候ARC就可以接管这个对象并自动管理。

但是,如果所有权被变更了,那么,再使用 __bridge 的话,就会发生内存泄露。

NSString *value = (__bridge NSString *)CFPreferencesCopyAppValue(CFSTR("someKey"), CFSTR("com.company.someapp")); [self useValue: value]; 

其实,上面这段就等同于:

CFStringRef valueCF = CFPreferencesCopyAppValue(CFSTR("someKey"), CFSTR("com.company.someapp")); NSString *value = (__bridge NSString *)valueCF; //CFRelease(valueCF); [self useValue: value]; 

其实这时候是需要加一行 CFRelease(valueCF) 的,如果没有的话, valueCF 是会内存泄露的。

当然,上面的写法也是可以的,只是这个临时变量存在的意义不大,写法也比较啰嗦,可以使用 __bridge_transfer 去解决这个问题。

NSString *value = (__bridge_transfer NSString *)CFPreferencesCopyAppValue(CFSTR("someKey"), CFSTR("com.company.someapp")); [self useValue: value]; 

__bridge 不一样, __bridge_transfer 会将值和所有权都移交出去,ARC接管到所有权之后,ARC在这个对象用完之后会进行释放。

__bridge_retained__bridge_transfer 类似,只是 __bridge_retained 用于将 Objective-C 对象转化为 CoreFoundation 对象,而 __bridge_transfer 用于将 CoreFoundation 对象转化为 Objective-C 对象。

举个例子,假设 [self someString] 这个方法会返回一个 NSString 类型的值,现在要将 NSString 类型的值转化为 CFStringRef 类型,使用 __bridge_retained 的话,相当于告诉ARC,对于这个对象,你的所有权已经没有了,我要自己来管理了。所以,我们要手动在后面加上 CFRelease() 方法。

CFStringRef value = (__bridge_retained CFStringRef)[self someString]; UseCFStringValue(value); CFRelease(value); 

上面的例子来自于 Mikeash 。

总结一下就是:

  • __bridge 会将非Objective-C对象和Objective-C对象进行转换,但并不会移交所有权。
  • __bridge_transfer 会将非Objective-C对象转化为Objective-C对象,同时会移交所有权,ARC会帮你释放这个对象。
  • __bridge_retained 会将Objective-C对象转化为非Objective-C对象,同时会移交所有权,你需要手动管理这个对象。

防御式编程

一般来说,我们很少使用 try...catch ,我们一般抛 Error 而不是 Exception ,但是,总有一些特殊的情况, try...catch 的存在依然是有意义的。

如果我们在 try 中进行一些对象创建的操作的话,可能会造成内存泄露,比如:

@try {     SomeObject *obj = [[SomeObject alloc] init];     [obj doSomething]; } @catch (NSException *exception) {     NSLog(@"%@", exception); } 

如果 try 代码段中发成错误, obj 将不会得到释放。如果现在是MRC,那你可以在 finally 中添加 [obj release] ,但是在ARC下,你无法添加,ARC也不会帮你添加。

所以,不要在 try 中进行对象的创建操作,要移出来。

performSelector

在 Effective Objective-C 2.0 一书中,作者说到:

编译器并不知道将要调用的选择子是什么,因此,也就不了解其方法签名及返回值,甚至连是否有返回值都不清楚。而且,由于编译器不知道方法名,所以就没办法运用ARC的内存管理规则来判定返回的值是不是应该释放。鉴于此,ARC采用了比较谨慎的做法,就是不添加释放操作。然而,这么做会导致内存泄露。

我在iOS 常用Timer 盘点一文中进行了试验, 原文如下

我们试验一下,这里 printDescriptionAprintDescriptionB 方法各会返回一个不同类型的 View (此 View 是新建的对象), printDescriptionC 会返回Void。

NSArray *array = @[@"printDescriptionA",                    @"printDescriptionB",                    @"printDescriptionC"];  NSString *selString = array[arc4random()%3]; NSLog(@"sel = %@", selString); SEL tempSel = NSSelectorFromString(selString); if ([self respondsToSelector:tempSel]) {     [self performSelector:tempSel withObject:nil afterDelay:3.0f]; } 

几次尝试之后,我发现,这是可以正常释放的。

所谓,引用计数

如果我的试验正确的话,那么,ARC肯定不只是在编译期的优化,在运行时也是有优化的。这也印证了我上面所说的, ARC会在编译期自动添加代码,但是,除此之外,还需要 Objective-C 运行时的协助

而不是苹果文档中说的:

ARC works by adding code at compile time to ensure that objects live as long as necessary, but no longer.

当然,也可能是我的试验不正确,如果你知道如何触发这种内存泄露,请告诉我。

实现简单引用计数

我们来实现一个简单引用计数的代码,我们需要实现以下方法:

  • retain
    • addReference
  • release
    • deleteReference
  • retainCount

依据我们上面提到的 引用计数读写操作要原子化 ,我们需要添加锁的操作,并且,我们这里 简单理解 为当引用计数为 0 时,进行 dealloc 方法的调用。

为了方便,我们用 pthread_mutex 来代替 spinlock_tpthread_mutex 是一种互斥锁,性能也挺高)。

基本代码类似于下面:

#import "FKObject.h" #import <objc/runtime.h> #include <pthread.h>  @interface FKObject () {     pthread_mutex_t fk_lock; }  @property (readwrite, nonatomic) NSUInteger fk_retainCount; @end  @implementation FKObject  - (instancetype)init {     if (self = [super init])     {         pthread_mutex_init(&fk_lock, NULL);         _fk_retainCount = 1;     }     return self; } - (void)fk_retain {     [self addReference]; } - (void)fk_release {     NSUInteger count = [self deleteReference];     if (count == 0)     {         [self fk_dealloc];     } } - (void)fk_dealloc {     //因为ARC下不能主动调用dealloc方法,所以这里伪造一个fk_dealloc来模拟     NSLog(@"%@ dealloc", self); } - (void)addReference {     pthread_mutex_lock(&fk_lock);     NSUInteger count = [self fk_retainCount];     [self setFk_retainCount:++count];     pthread_mutex_unlock(&fk_lock); } - (NSUInteger)deleteReference {     pthread_mutex_lock(&fk_lock);     NSUInteger count = [self fk_retainCount];     [self setFk_retainCount:--count];     pthread_mutex_unlock(&fk_lock);     return count; } @end 

我们来测试一下:

FKObject *object = [[FKObject alloc] init]; NSLog(@"%ld", object.fk_retainCount); [object fk_retain]; NSLog(@"%ld", object.fk_retainCount); [object fk_release]; NSLog(@"%ld", object.fk_retainCount); [object fk_release]; 

所谓,引用计数

代码

https://github.com/Forkong/ReferenceCountingTest

参考文档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740958/
  • https://spin.atomicobject.com/2014/09/03/visualizing-garbage-collection-algorithms/
  • http://clang.llvm.org/docs/AutomaticReferenceCounting.html
  • https://mikeash.com/pyblog/friday-qa-2011-09-30-automatic-reference-counting.html
原文  http://ifujun.com/suo-wei-yin-yong-ji-shu/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