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周鸿祎反思:硬件免费?不靠谱!加芯片、联网、内置OS、配APP...?都错!

周鸿祎反思:硬件免费?不靠谱!加芯片、联网、内置OS、配APP...?都错!

我觉得智能硬件的发展现在处于智能手机发展时间的2008年、2009年那个阶段,所以要真正迎来高峰还需要三五年的发展。

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对智能硬件产业做了一个总结,觉得智能硬件不是未来的方向。但我觉得,我们可以总结到底哪里做错了,比如是不是对用户的需求把握不准,或者说我们投入的关键点到底是在硬件上还是在云服务上?即使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特别牛的智能硬件公司出来,没有发展很迅速的智能硬件公司,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就去否定这个行业的发展。

在万物互联发展的路上,对于那些失败的公司,做了产品但没有得到市场认可的公司,从战略上我非常尊重他们。市场一定是很多人前仆后继去探索,虽然最后可能因为功力不到、时机不到、火候不到倒在了半路上,但是他们失败的经验教训,对于下一个探索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整个产业就是不断有着更多的失败,在失败中孕育了后来的成功,才能向前发展。

我最近在反思几个想法。

大家老是认为,把任何一个东西联网就是智能硬件,这个想法是不对的,这也是很多智能硬件做出之后会让消费者觉得没有需求的原因。

大家或许记得,有一段时间,家电市场上的洗衣机、微波炉、冰箱、风扇等一夜之间都被冠以电脑洗衣机、电脑微波炉的名字,然后这些产品就卖的比较贵。实际上,就是里面加了一个微处理器,增加了一些简单的程序控制功能,让一些功能变得稍微方便了一点,但是没有带来本质上的变化。

所以今天我们来看很多智能硬件,仅仅是把一个电饭煲、电烤箱加上一个WiFi芯片,联上网,那么它们就真的智能了吗?真的实现万物互联了吗?真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吗?比如我买了一款联网遥控的日本电饭煲,我遥控电饭煲有什么意义呢?谁来淘米?谁把米倒进锅里?

所以,做智能硬件的团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当你把一个物件智能化的时候,应该想清楚用户在什么场景下才有这样的需求,你们给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给一个硬件里面放一块智能芯片,内置一个可能是安卓或其他操作系统,或者说生硬的配上一个APP,认为这样的产品叫智能硬件了,其实这个思路也是错误的。

让一个物理设备内置了安卓的智能系统,只是代表了它有了这个能力。但安卓操作系统一般情况下运算能力比较弱,里面的软件也比较简单。那么,在与手机真正连接起来后,你需要去想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用到它。

如果说一个硬件产品,为了让用户打开它的APP,因此设置的不方便,那么它就违背了用户的本性和用户常识。

比如说,有人做智能灯泡、智能开关,非得要求用户夜里起床先摸到手机、再找到APP,然后再把灯点亮。这样的为了智能而智能,为了APP而APP的例子在现在做智能硬件的过程中大家常常会做,包括我在内。

其实,智能硬件只不过是我们的智能服务与用户之间的一个窗口、一个桥梁、一个接口。

因为现在的科技条件仍然有限,比如硬件本身的CPU、存储能力等,所以硬件自身上面不可能有太强大的人工智能的能力体现。因此真正的人工智能的东西应该放在云端,无论是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还是图像识别等等。

因此,只有与云端紧密连接、紧密结合的硬件才能够拥有真正的人工智能,才能真正被叫做是智能硬件。只有连接云端,有了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持,智能硬件产品才能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否则,就可能像是早期洗衣机、微波炉加了一个芯片一样,名不副实,不能产生真正的革命。

移动互联网之后的未来一定是人工智能,这点我非常认同李开复的观点。人工智能与智能硬件是特别天然的结合,它能让硬件产品真正产生脱胎换骨的革命性变化。智能硬件也一定要与人工智能结合,才能无处不在。

之前我写过一本书,书中有一部分讲了“免费理论”,为什么我觉得互联网软件可以免费?因为我们研发一款软件产品的成本固定,当产品被越多人使用时,边际成本就越低。而当软件被上百万、上千万乃至上亿人使用时,其边际成本可能会接近于零。

而免费模式带来海量用户之后,我们可以基于这些用户,为他们提供广告或其他增值服务,从而实现商业变现,这也是我说的免费模式也是商业模式。

在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智能硬件创业企业,以及传统行业希望借互联网转型的企业越来越多,很多企业受到我的书或者网络报道的影响,开始把免费模式应用到智能硬件领域。我觉得这样的思路是不对的,免费模式不适用于智能硬件领域。

去年O2O非常火,有人将免费理论应用到了O2O,可以说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对于O2O来说,一个免费甚至带有补贴的产品,它的边际成本不固定,比如产品本身的物理成本、快递送货的物流成本、制作时间成本等等,这都可能导致大家亏损的很厉害。

对于智能硬件来说,更是如此。

在智能硬件领域,智能手机是一个特例,智能手机之所以能够零成本乃至负利润,是因为手机现在已经成为人的额外器官之一了。而手机能够承载的内容比较多,作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入口,智能手机存在着很多商业化的机会,比如广告、游戏及视频等。

但智能手机之外,其他很多智能硬件是不具备同样的先天优势,智能硬件盲目跟着互联网手机走免费的互联网模式,很难获得成功,甚至可能带来巨大的副作用。

智能硬件研发生产销售都有其自身成本。与软件产品一样,智能硬件产品会有研发成本,用户数量越多,单位研发成本就会越低。但除了研发成本之外,智能硬件产品还会存在物料成本、物流成本、生产成本以及营销销售成本等等,这些成本是随着产品数量的增长在不断增长的。因此,智能硬件产品的边际成本不会同软件产品一样,随着用户数的增长而被不断摊薄。

因此,如果我们做互联网汽车,会有巨大的研发、配件、人力及时间等各种成本投入,那么最后造出来进行销售,如果硬件不赚钱,该怎么赚钱?

按照互联网产品的思路,做广告的话,用户一上车就开始放广告,我觉得这是违背人性的,即便汽车免费,我觉得用户也难以容忍从打开车门到下车整个过程中都是广告。

也许有人说,我智能硬件卖的好,我们可以获得上百万APP用户,一样做互联网模式。的确,今天互联网软件产品如果做的比较好,很快可以获得100万乃至1000万用户,而产品的背后可能只需要一个不到10人的创业团队。

但对智能硬件来说,比如要卖到100万件,其中需要拥有的供应链能力、质量控制能力以及物流能力等等对于初创团队来说,难度非常大。而即便产品卖了100万件,产品的APP获得了100万用户,但与其他互联网软件应用产品相比,100万的用户基数与规模仍然还是太少。

如果硬件完全不赚钱,互联网模式建立不起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会导致持续设计新品的能力都失去,更不要说什么制造业的创新、原创能力了。

所以,智能硬件产品,需要有合理的利润空间,这样才有持续造血的能力,才有资本支持后续研发发展。

以上为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在黑马课堂上分享自己最近对互联网及创业创新的一些思考与观点。本文根据周鸿祎对智能硬件创业的反思部分内容整理。来源:老周开讲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