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为什么中外地铁文化差别这么大?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创始人,《胡说七道》出品人,转载或合作请关注公众号:南七道。本文由南七道与华琛共同完成。

为什么中外地铁文化差别这么大?

这是《胡说七道》关注全球青年互联网生活方式的第二期,本期我们关注的是全球各地国家的年轻人在地铁上的差异性。

如今在全球一线的大城市,地铁以其高效、快速的特点成为市内交通的首选工具,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文化的缩影。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的地铁上,人们都习惯了这样的场景——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在玩手机,没有阅读,也不会跟陌生人交流。而英国等欧美国家的年轻人,阅读或交谈在地铁上是一种常态。为什么中外会存在那么大的差别?

中外年轻人地铁行为的差异

和中国地铁的纯商业化气氛不一样的是,英国的地铁站装饰很特别,墙上大多贴着音乐剧和充满艺术范的海报。而在地铁车厢里,乘客们几乎人手一本书。伦敦人十分注重文化氛围,他们的地铁上没有开通WIFI 。2011年,GoodMobilePhones.co.uk网站针对是否要在地铁覆盖手机网络做过一次民意调查,调查访问了1094名伦敦群众,结果发现76%的受访者反对这样一个提案。其中有14%的民众表示,他们不想在地铁里面听到别人吵吵嚷嚷地煲手机。为了保持住地铁站的阅读习惯,伦敦人还曾经进行过一次公投,投票决议不在地铁内开通WIFI。

为什么中外地铁文化差别这么大?

在德国和瑞典,地铁是一个可以跟陌生人交朋友的场所。Gerald前些年通过互联网移民平台“海那边”移民定居德国,他对德中两国地铁文化的差异体验颇深。Gerald介绍,德国地铁的座位设置有点像中国高铁,乘客面对面落座,方便交流。这样的设置能让陌生人快速打消戒备,当然也会有一些人在玩手机,但比例不大。

跟国外年轻人对手机的弱依赖关系不同,在中国,年轻人在地铁上最喜欢也是唯一做的事情就是玩手机。他们利用手机来玩游戏、刷微博或看微信,用这种方式来打发时间,这种在地铁上对手机的强烈依赖跟国外年轻人的行为形成了极大差别。

为什么中外地铁文化差别这么大?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第一、民族性格和文化差异:对于中西方文化都很了解的移民平台海那边介绍,由于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不同,亚洲人尤其是东亚人,个性比较含蓄,只对非常亲密的人产生信任,他们大多时候没法像欧美人一样直截了当地与人交谈。欧美国家的年轻人更开放,心态更加自信和有安全感,更倾向于主动跟人交流。

社会交往是人类最基础的需要之一,人们从健康的社交关系中获得信息,更重要的是获取归属感和亲密感。而网络能够给含蓄的东亚年轻人这些感觉。当移动互联网普及时,手机使得人们能跨越时间、空间地进行沟通交流,极大的降低了沟通成本,极大的释放了不善于社交的东方年轻人的社交和倾诉需求。 年轻人享受沉浸在手机世界里。脱离了手机,对于中国年轻人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他们将不知道将如何打发在地铁等场合度过的漫长时间。

第二,价值观和兴趣差异性:黑格尔说过“但凡一切精神的,都离中国人很远”。中国人的娱乐更多偏感官的,而在这其中,吃喝玩乐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直接影响到了年轻人群体,吃饭、撸串、喝酒、唱歌,这覆盖了大部分年轻人主要的娱乐。 娱乐的狭窄性导致了选择有限性, 所以,当移动互联网带来可供选择的阅读、游戏、社交等消遣项目这个魔盒打开时,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住甚至完全沉迷其中。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无线网络覆盖明显提升,网民Wi-Fi使用率达到91.8%。2015年新增加的网民群体中,低龄(19岁以下)、学生群体的占比分别为46.1%、46.4%,这部分人群对互联网的使用目的主要是娱乐、社交。

而在欧美,年轻人当然也是手机的主要是用人群或重度使用者。但是,除了宗教外,欧美文化从小鼓励年轻人尝试、冒险、犯错、集体活动、创造新事物等是一种常态,欧美年轻人的娱乐和生活一直是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手机虽然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并没有像中国年轻人这样的集体重度依赖。有个段子说,早几年还有人提出要重视年轻人的网瘾症状,现在没人提了,因为现在全民都是重度网瘾患者。

第三,阅读习惯的差异性:由于教育的实用性和趋利性,国内教育的阅读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为了读好的学校或者找到好的工作。当这个环节完成时,阅读也退出了年轻人的日常的生活,成为非常小众的爱好。而社交媒体信息推送或者越来越多的各种信息推送,让阅读变得更加困难和碎片化。随着年轻人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手机上。即使是手机阅读,也大部分倾向于搜索、浏览、关键字搜索、一次性阅读、非线性阅读和选择性阅读,阅读专注力和整体的效果都会下降。

根据移民平台海那边的介绍,和国内有很大区别的是,由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差异性,国外年轻人依然保持着长期阅读习惯和兴趣,阅读帮助年轻人获得多元价值,了解多元文化,就像知乎上一位答主所说:“如果一定要从外国学点什么,请学学这个词:diversity。”虽然在地铁上阅读还是玩手机,只是个人的选择,但这两个信息载体所培养出来的年轻人却大不相同。

中国文化下独有的互联网模式

在中国年轻人独有的性格、行为习惯模式下,衍生出一些独特的移动互联网模式,也催生了一批在商业化上取得成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

陌陌:让含蓄的年轻人交到朋友,基于LBS交友模式发展起来的陌陌一路高歌,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汇聚两亿多用户,最终成功登录美国纳斯达克。一切都因为它击中了中国年轻人的性格痛点:不敢和陌生人打招呼。

抓住害羞的年轻人们无处释放的荷尔蒙,就抓住了移动互联网中巨大的年轻人市场。陌陌让年轻人觉得,可以随时找到附近交流的陌生人,就算被拒绝了,也不会尴尬。陌陌成功之后,类似探探等越来越多的应用出现在市场上。对于含蓄的中国年轻人来说,跟陌生人交朋友永远是个难题,更是个刚需。

免费游戏+道具收费:中国年轻人的行为习惯还催生了独特的中国手游市场。中国的手游APP有个特别的盈利模式,游戏本身是免费的,主要依靠出售道具盈利。在游戏中,玩家可以花钱购买装备,从而直接升级,这和国外需要一步步打怪晋级的游戏设置完全不同。这种做法直接击中了年轻人简单求快的心理。比起阅读,年轻人们更需要从游戏中获得成功的快感。

由于兴趣单一性,玩手游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打发零碎时间的主要方式。开发手游,推出各种手游装备、道具周边,为年轻人竖立目标和假想敌,让玩家通过晋级来获得快感,这是手游APP的主要盈利模式。无论玩家属于哪种类型,都能在手游中找到快感,并且对这种快感产生依赖。

直播平台:年轻人的精神栖息地,直播是近期最火的一种互联网模式,这种主打娱乐、可提供互动的互联网模式,获得了绝大多数年轻人的欢迎。虽然国外同样也发展迅速,但是绝没有中国的火爆。中国的物质积累在急速增长,国民的精神文化却与经济发展相脱节,年轻人缺乏娱乐活动,这给直播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甚至发展出了像快手那样畸形的病态文化。

前段时间朋友圈有篇爆款文章《不要在约炮的年龄谈修行》,同样,年轻人最好的青春岁月,也别一味的被手机掌控了,毕竟是我们玩手机,不是手机玩我们。

你是否对于全球青年的互联网生活方式很好奇?

为什么中外地铁文化差别这么大?

是否有什么感兴趣的互联网生活话题,想让世界另一个角落的青年拍给你看?

是否有兴趣告知你在海外的亲朋好友参加「南七道新媒」发起的 “全球青年互联网生活体验计划” ,与全世界的朋友分享你的互联网生活画面?

请关注 「南七道」 微信公众号,或关注 「南七道」 微博,在后台留言报名成为我们的体验计划研究员,或参加话题讨论。你也可以加入南七道粉丝微信群,参与讨论。

让我们放弃偏见,一起抹平全球青年的互联网生活的空隙,分享互联网带给我们的生活乐趣。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创始人,《胡说七道》出品人,转载或合作请关注公众号:南七道。本文由南七道与华琛共同完成。

原文  http://it.sohu.com/20160702/n457471459.shtml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