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站在艺术和算法十字路口的Prisma,会成为第二个Instagram吗?

站在艺术和算法十字路口的Prisma,会成为第二个Instagram吗?

腾讯科技 俞斯译 7月22日报道

仅仅用了两周时间,25岁的小伙Alexey Moiseenkov和他的团队就完成了一件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没能做到的事:占领俄罗斯。

Moiseenkov是科技公司Prismatic的创始人,这家总部位于莫斯科的小公司开发了一款图片美化应用Prisma,能在十几秒之内把一张普通的照片变成不同风格的现代艺术作品。从波普风格的小猫到水彩画效果的莫斯科红场,效果十分惊艳。

自6月11日上线之后,凭借着它颠覆性的滤镜,Prisma很快在莫斯科追年轻人群中流行起来。一周之后,它成了俄罗斯AppStore“图形与摄像”类别的第一。“如果你在莫斯科但是你不知道Prisma,那你就太out了。”它成为了当地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话题。

“中毒”的不仅仅是普通人,超模、演员和其它名人也陆续开始在自己拥有众多粉丝的Instagram账号上晒出这些另类又抓人眼球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一张照片来自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

6月24日,梅德韦杰夫在自己拥有230万粉丝的Instagram上传了一张莫斯科风景照,解说文字是“滤镜里的莫斯科”。这张照片使用了Prisma的其中一款滤镜,让整张照片呈现出浓郁的铅笔画效果,获得了超过7.8万个点赞。

站在艺术和算法十字路口的Prisma,会成为第二个Instagram吗?

梅德韦杰夫分享的用Prisma处理后的照片

“我想我们已经占领了俄罗斯。”在看到总理也成为自己的用户之后,Moiseenkov在自己的 Facebook 主页更新了这样一条状态。显然,这款仅有4个人花了几个月做出的产品,受欢迎程度要大大超出了Moiseenkov的预期。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人们不断把用Prisma创建的照片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网络中,“Prisma狂热”也从俄罗斯蔓延到了全球,成为了Pokémon Go之后又一款让用户惊喜不已的新产品。

来自App Annie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它在全球最大的两大应用市场--美国和中国的App Store“图像与摄影”类别中的排名,分别冲到了第5和第6。在instagram上,以“Prisma”和“Prismacolor”为标签的图片分别达到了92万张和124万张,并为Prisma官方账号吸引到了27万粉丝。

7月14日,上线33天后,Prisma迎来了自己的第100万个用户。换句话说,它彻底火了。

艺术+算法,Prisma重新定义了滤镜

就像IMAX和3D组合在一起改变了人们欣赏电影的方式,Prisma通过把艺术风格与计算机算法结合,更新了人们对于“滤镜”的理解。

与以往的滤镜软件不同,Prisma摈弃了通过光线和色彩的变化给图片披上一层光鲜外衣的做法,而是通过对图片的大胆地重构,让图片由内到外展现出一种“自我风格”。粗暴点说,以往的滤镜像在给图片画妆,而Prisma可以给你的图片“整容”。

劳尔·杜飞、蒙德里安、爱德华·蒙克,野兽派、印象派、波普,这些原本应该出现在艺术史教科书里的名词,作为滤镜效果的名称出现在了Prisma中。

把普通照片变成艺术作品的点子,并不是Moiseenkov自己的创意。一年前,Moiseenkov在学术期刊上接触到了一种开源算法,能够把普通照片变成毕加索或者莫奈风格的艺术作品。但由于一次处理就要耗费几个小时,所以这种技术没有被商业化。

接下来的时间里,Moiseenkov和他的小伙们就在努力把处理时间缩短。“这里面的工作量非常巨大,我们经常会陷入绝望,然后重新振作起来继续解决问题。”Moiseenkov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最终,他们成功把单张图片的处理时间缩短到了二十秒以内,达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

当然,要让日常的图片呈现出某一种艺术家风格的作品才是最难的部分。根据此前发表的论文,这种算法借助了“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的结合,通过对原始照片(比如一片麦田( 微博 ))和你想要实现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比如梵高的《向日葵》)进行分层,然后在各层照片上把两者进行不断的叠加,最终产生一张拥有对应艺术风格的作品(《向日葵》风格的麦田)。

由于每一张照片的处理都涉及到大量的计算工作,所以整个处理过程都需要把照片传到Prisma的服务器上,而用户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上十几秒钟。目前Prisma向用户提供36种滤镜,新的滤镜还在持续的研发中。

“我们用全新的方式处理照片”,Moiseenkov说,“就像艺术家在进行真正的创作。”

有了算法,还要抓住用户心理

正如Moiseenkov所说,当你使用Prisma处理照片时,或许真的会产生一种自己在进行艺术创作的错觉。

这种错觉部分要归功于Prisma在滤镜名称选择上动的小心思。Prisma抛开“日光”、“柔和”这些常规的滤镜名称,而是启用艺术史上名人或者其代表作,借用这些艺术家的光环来为自己背书,同时给普通用户造成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早期的十几款滤镜几乎囊括了艺术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艺术家和作品。比如Mosaic(马赛克)是镶嵌艺术的代名词,Wave(浮世绘)起源于江户时代的日本风俗画,Roy效果则取自波普艺术的鼻祖Roy Lichtenstein,还有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代表的抽象艺术风滤镜Transverse Line和Mondrian。

你或许对某一种特定的艺术风格并不感冒,但在这些最为经典,彼此之间风格迥异的风格来回穿梭之后,你总能找到一款或者几款爱不释手的。这也是Prisma想要达到的效果:用不同艺术风格吸引到不同的人群。

站在艺术和算法十字路口的Prisma,会成为第二个Instagram吗?

由于各体之间摄影技术的差距,人们总是希望通过滤镜让自己的照片呈现在社交网络上时,显得更加好看一些。但是以往的滤镜往往只能把60分的东西变成70、80分,底子不好滤镜也无法力挽狂澜,摄影技术仍然起着关键作用。

Prisma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这一规则,因为那些经过艺术效果处理的照片往往会变得面目全非,但整体上来看又有一种整体的风格,所以大部分照片看起来都很不错。于是,大部分以往自己的摄影技术并不自信的人群,转身变成了Prisma最狂热的使用和分享者。

过去几年里,有两款图片处理工具也利用类似的用户心理火过一阵。一款是帮助大家创建自己Q版卡通头像的“脸萌”,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用那些可爱的小人作为自己的微信头像;另一款可以对照片进行裁剪并添加字幕,“一秒变大片”的足迹,也在上线一个月之后达到了100万用户。

这些图片应用共同的特点,都是满足的用户DIY和自我创造的乐趣,同时又可以让他们在分享这些“作品”时看上去非常有范儿。

Prisma只是昙花一现,还能是能一直红下去?

无论是脸萌、足迹,还是正当红的Prisma,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关注后把它变成一门可以持续的生意,是这类图片处理工具共同面临的难题。

目前Prisma采取的是完全免费的策略,从下载App到使用任何一款滤镜,用户都不用交一分钱。尽管Moiseenkov表示没有把它变成付费的想法,不过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种妥协迟早会到来。

最直接的模式是推出付费滤镜,花钱之后可以解锁一些新的好玩的效果。但这仍然只是停留在体验式的消费上,你很难通过增加滤镜对用户产生持续的粘性。当用户了解了你的套路,往往会以你想不到的速度疲倦和离开。

Instagram通过提供一种简单处理和分享图片的方式,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巨头。但这反过来也意味着用户不需要第二个Instagram,同类的应用很难在重走这条路,建立一个类似的“社区”--尽管大部分图片工具在融资时都会拿它讲故事。

被巨头收购,然后进行功能的整合,看上去是一个更加务实的选择。比如Snapchat先后以1.5亿美元和1亿美元收购了自拍应用Looksery和自定义头像生成应用Bitmoji,而Facebook也在最近收购了能够更好识别脸部进行自拍的MSQRD。Prisma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

根据Techcrunch的报道,Prismatic正在与投资者讨论融资的事宜,很有可能会被Facebook/Instagram、Twitter或Snapchat收购。

这些科技巨头于对Prismatic的兴趣,很可能是因为看到这项滤镜技术在未来与视频结合的可能性。

昵称为@JoshYTsui的Twitter用户在前几天上传了一条用“Dreams”滤镜制作的GIF视频,Prisma官方账号随后转发了这个视频。Moiseenkov也表示,他们正在研究视频滤镜这件事。这周他去了Facebook总部参加了Facebook Live 的直播,直播的画面似乎经过了Prisma滤镜的处理。

许多人对这项技术充满了期待。或许, 蒙娜丽莎很快就会真的微笑起来。

原文  http://tech.qq.com/a/20160725/002854.htm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