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预计2020年将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总工程师张春领 23 日在南京举行的“2016 中国北斗与物联产业技术研讨会”上表示,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初步具备向全球拓展的基础,该系统将于 2018 年形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能力,2020 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今年 6 月 12 日,第 23 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升空,进入预定轨道。

  自 2007 年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后,9 年多的高密度卫星发射,令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为广泛民用和全球服务做好了准备。

  “北斗系统提供区域服务已有三年多,检测评估结果表明,在北京、南京以及低纬度地区,定位精度更高。”张春领告诉记者,尤其是在今年发射了两颗 IGSO 卫星之后,服务区内北斗系统的可靠性和服务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据其介绍,目前,北斗系统还在进行增强系统建设,联合交通运输部、地震局、气象局、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多个部门,已建成覆盖全国的北斗地基增强框架基准站网,后续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将为中国境内用户提供米级、分米级实时定位服务,部分地区精度可达厘米级、乃至于毫米级。

  “一身本领何处施展?”成为北斗系统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融合是北斗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与物联网的融合,将让系统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告诉记者,无论是在现代制造企业中对生产、运输的跟踪定位,还是在健康养老方面的信息传输,乃至于在灾害预警方面的固定建筑物卫星定位实时监测,都将成为北斗系统应用的广大市场。

  据介绍,新一代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核心基础产品,正逐步投放市场,可满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设备等应用需求,改变了中国高精度卫星导航核心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北斗系统正在成为国家外交名片,走向海外。根据全球组网计划,北斗系统将于 2018 年形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能力,与俄罗斯也签订了协议,同时写入了中蒙俄经济走廊、中阿政策等规划文件内,将于 2020 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张春领表示。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