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巴铁”设计方技术顾问回应质疑:此前亮相的只是模型试验车

“巴铁”设计方技术顾问回应质疑:此前亮相的只是模型试验车

【钛媒综合】号称“治堵神器”、“被选入 50 大最佳发明”的“巴铁”日前在秦皇岛的一次试车中陷入舆论漩涡,一时间各种质疑声此起彼伏。外界的质疑主要有几个方面:模型车内难见高科技、现实应用困难重重、总设计师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巴铁项目或许只是圈钱游戏。

其实大约40年前,美国建筑师克雷格•霍吉特(Craig Hodgetts)和莱斯特•沃克(Lester Walker)就设想在纽约兴建一种可以在普通道路上方行驶的巴士。但因为种种现实问题,并没有投入实践。

此前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尹稚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这个项目6年前就因为不切实际被一个专家小组否定了。

近日,科技日报就“巴铁”的现实应用性、安全性、科技含量等问题,采访了“巴铁”工业设计委托方技术顾问、国家磁悬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车辆总体设计师、同济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何大海。

对于车体结构刚度保持问题,何大海表示,“巴铁”横跨两车道,宽7.8米,车下要保证社会车辆通行,车身地板离地高达2.2米,这对车身结构强度要求非常高。专家和技术组多次讨论,最后提出以泡沫铝作支撑,这是一种密度仅为铝1/3而刚度为钢材料1.5倍的轻质工程材料,已经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和航天工业,它能够很好地限制车体铝型材变形范围,这种工程材料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车身框架的整体强度及刚度。

“轨道交通车体一级振动频率要求大于7赫兹,‘巴铁’达到了12赫兹,车体刚度非常好,承载也不错,接近磁悬浮列车的车体刚度。”

何大海称在驱动牵引设计上,也遇到很多难题,因为要在那么小的空间内,把传动做进去是很难。何大海把“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的技术嫁接过来,设计了“巴铁”的电机和减速系统。“现在我们选择的是盘式永磁电机,它的特点是磁场强度很大,扭矩也很大,所以问题一下就解决了。当然电机研制还要有很长的试验过程。”

“我们每走一步,都参考了一系列技术标准,”何大海说,他们参照的有公路交通、轨道交通的设计标准,有国家标准,有欧洲标准,还有国际联盟的运输原则,“我们参考最多的是德国有轨电车标准体系,因为有轨电车控制体系与‘巴铁’差不多,无论是信号与公共信号衔接问题,控制车辆行走的先后顺序问题,还是红绿灯信号的先后顺序问题,几乎都是一样。”

对于外界质疑的“巴铁只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何大海也予以否认 ,“我们是参照一系列标准来做的,而且未来‘巴铁’一定会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技术标准体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有些人太着急了,我们还没走到那一步,秦皇岛试验的只是一个模型试验车,目的是验证车体尺寸的空间关系,以及与车身下部车辆的关系,这辆模型试验车并不是未来的批量生产车,即使是工程化样车预计也要到明年才能下线”。

由于“巴铁”车体较长,转弯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何大海介绍说,“巴铁”转弯半径最小就是45—50米,全轮自动调整转向,内外道电动差速控制,前后车厢软连接与公交车连接的原理一致,并经过多轮仿真运算。

此前还有人指出“巴铁的设计根本不顾胯下小车们的感受”。对于下方行驶车辆和“巴铁”的安全问题,何大海分析说,“巴铁”最高时速为每小时60公里,比下部的普通汽车速度要慢一些,车辆与“巴铁”碰撞概率是比较低的。同时在两个站台之间还设有800米长,30厘米高的半封闭防剐蹭护栏,避免轿车与“巴铁”的剐蹭。

此外“巴铁”还安装了很多车辆监控、检测的设备,随时监控下部车辆与“巴铁”的安全距离,并且设有警示与警报系统,用来警示进入安全距离内的车辆驶离安全距离,通过这些措施来主动防止车辆的剐蹭、碰撞。 巴铁车辆如何通过立交桥、天桥、城市隧道是公众关心的另一个热点问题。

何大海介绍,我国《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中规定,城市道路各种机动车上方最小净高为4.5米,对通行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双层客车等其它特种车辆的道路,最小净高应满足车辆通行的要求。实际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立交桥桥下净空都是4.5米到5米,所以“巴铁”可以跟其他车辆一样通过。

同时,根据规范要求,未来在规划有巴铁的道路上,桥下净空都需要满足巴铁的通行要求。对于净空不能满足“巴铁”通过的桥梁,可以在路线选取时尽量避开或者以其他技术手段调整,如下沉路面或抬高桥梁等方式来解决。

小汽车司机较为关心的是,行驶在“巴铁”下方,会不会产生倒车的错觉甚至眩晕的感觉。何大海说,“巴铁”的下部空间不是密闭的,两侧有镂空区域,可以让小汽车司机直接看到“巴铁”两侧的景象,降低倒车错觉;此外在巴铁内部通道,还设置了很多柔和的灯光系统,通过灯光的调节,在解决照明的同时也降低了小汽车司机的压抑感。

何大海还表示,“巴铁”不会取代地铁、有轨电车、公共汽车,“巴铁”只是多了一个公共交通选择的模式和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手段,而不是要替代哪种交通工具。“作为我国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一项发明创造,‘巴铁’的研发和制造将遵循严格的流程和标准,各项试验和测试都将是一个非常复杂、严格的过程,希望多给我们一些时间和耐心”。(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科技日报)

更多新闻资讯,关注钛媒体微信号:钛媒体(ID:taimeiti)

“巴铁”设计方技术顾问回应质疑:此前亮相的只是模型试验车

钛媒体微信二维码

原文  http://www.tmtpost.com/2438920.html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