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搜索起家的百度,能否在信息分发2.0时代再赢一次?

从几天前的百家号 2016 内容生态大会到周二的百度时刻商业峰会,百度不断向外界传播着他们重视内容的信号。尤其是百度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那句“通过‘搜索 ”+ 推荐’相结合来迎接信息分发 2.0 ”时代的提法,更是让人看到了百度的决心。

是的,对于一家以搜索引擎起家,核心业务依赖用户的搜索行为的互联网企业,向海龙正视用户不仅需要更便捷智能的找到信息,也需要个性化针对性的信息主动推荐,本身就需要巨大的勇气。

当然,当信息的分发正如向海龙所言步入了 2.0 时代,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以搜索起家的百度,能否在 “2.0 时代再赢一次?

“WiFi 下的土豆崛起

在这次的峰会上,向海龙如此形容信息分发 2.0 时代: 在“人找信息”的同时,实现“信息找人”。

用更产品化的说法,其实就是用户获得信息的方式,由以往单纯使用百度那样的搜索,增加了类似如今使用今日头条那样机器推荐文章的新途径。

这样的转变,正如上个世纪 60 年代沙发上的土豆 (Couch potato)” 兴起。从主动的去阅读书籍,到躺在沙发上按着遥控器随便看看,那个时代的美国人、欧洲人越来越多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毕竟,相比阅读书籍这样具有主动学习意味的行为,对于享受着经济发展红利的普通人,看电视则是一种休闲、一种享受。

同样的道理,眼下的我们,越来越多成为 “WiFi 下的土豆,我们不再像以前把互联网当作工具,通过搜索去寻找我们需要的有用资讯,如今的手机不过是绝大多数人廉价打发时间的一个工具,我们只是在浏览,整个过程未必有着明确的目的性。

如何满足这样的无目的浏览需求,无疑是所有互联网资讯类产品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内容推荐,并不只能基于阅读

理科男用算法取代编辑,为用户推荐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 这是很多内容推荐平台对外传播的故事。

越来越多的巨头纷纷杀入该领域或加大投入,其中既有新浪、腾讯这样的普通门户,也有百度这样的搜索巨头,更有淘宝、蚂蚁这样的购物、金融垂直玩家,甚至还包括 UC 这样的手机浏览器玩家。

2016 年,不过是这场内容推荐分发大战的开打之年, 2017 年恐怕才是真正的刺刀见红之年。

虽然很多先行者依靠提前起步和大量的预装有着领先的优势,但是资讯阅读毕竟不同于微信、 QQ 这样有着社交网络支持的软件有着很强的粘性,在众多竞争对手的涌现之后,是否能够继续保持领先,依然是一个问题 —— 尤其是 在推荐机制的先天限制前提下

是的,虽然很多先行者不断的用算法去比较传统的编辑推荐来强调自己的定制性,但是一旦众多的竞争对手们纷纷杀入这个领域后,其在内容推荐上的先天缺点恐怕会被不断放大。

虽然其内容推荐机制会针对用户的阅读、评论等习惯来进行计算机的匹配,为其推荐更多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但是这样的机制,存在两个先天的缺陷:

第一,冷启动时失效。如果你是刚刚安装的新用户,由于无任何阅读、评论的数据,所以这些平台的机制是无法为你推荐真正合适你的内容的。为了让平台条能够推荐你感兴趣的东西,你需要不断的用点击阅读、我不喜欢等表态来训练机器。事实上我认识不少人恰恰就是无法从这个过程坚持过去而被迫放弃。今日头条引入微博的数据也正是为了弥补这个缺点,但前提也是用户具有大量的微博数据可参考。

第二,内部阅读数据的单一化。一个用户在封闭的平台中,只能通过对于该平台推荐的内容的正负反馈来表态,但是这显然只是一个用户阅读喜好的冰山一角。

下图是我对推荐内容来源的一个分类。微信朋友圈无疑是来源自社交网络推荐的代表,而今日头条等则是来源自阅读记录推荐的代表。

搜索起家的百度,能否在信息分发2.0时代再赢一次? 但是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两类 数据是不容忽略的。

第一类搜索/浏览网页数据

一个在搜索小米手机价格的用户,显然是可能会对小米的资讯更感兴趣的——即使它没有资讯APP中阅读过一篇小米的文章。对于那些有着长期历史记录的平台,这方面显然是用优势的。

以眼下的新玩家来看,百度无疑占据着最大的优势,大量百度搜索(包括PC端和手机百度)的记录、百度广告的点击记录、百度浏览器的网页浏览记录,都可以帮助百度更好的了解一个用户的喜好。

在大会现场,向海龙介绍的新天地案例就是一个示范:

在上海新天地,两位年纪相仿的年轻女士打开手机百度,在首页信息流,左边女士看到的是韩国时尚品牌,欧洲旅行等相关内容;而右边看到的则是育儿、养生以及艺术展相关内容。他们看到的内容之所以如此大的不同,是因为百度大脑通过分析海量的历史数据,告诉推荐系统右边的女士是一位初孕妈妈,她对育儿信息非常关注,同时她的职业是平面设计师,希望通过观看各种艺术展览寻找灵感;而左边的是一位爱美的单身女性,她对韩国时尚美容信息非常关注,同时她最近经常通过搜索计划她的圣诞旅行,推送新鲜的欧洲旅游攻略对她很有帮助。即使是基于相同的地理位置而触发的信息,但因为他们不同的历史搜索数据,不同的实时兴趣点等等,最后为她们适配的信息几乎也完全不同,这就是亿人亿面的信息个性化推荐。

有越多的搜索浏览数据,在这一块的潜力就越大。

同样的道理, UC 头条用好自家 UC 浏览器中用户的浏览数据,也可能一定程度上知晓用户的许多浏览偏好。

第二类实际行为数据

老话说的话,听其言不如观其行。

在预测一个人的阅读喜好问题上,一个用户实际的行为,其实更具参考价值。

比如一个每周都看电影的人,你很难想象他会不关注电影的资讯;又比如一个经常购买基金产品的人,同样很难相信他们会不关心财经新闻尤其是自己持有产品的新闻。

但是这些真正的实际行为,恰恰是那些封闭平台的短板。

在这一块上,恰恰是那些业务线丰富的巨头的优势。比如百度依赖糯米、钱包等数据,阿里依靠淘宝购物、蚂蚁理财数据,都有可能更好的去捕捉用户尚未通过阅读表达的潜在兴趣。

从向海龙的演讲来看,百度显然已经用了部分这类数据:

通过他们的搜索数据,地理位置,知识图谱,交易数据等等上百个维度的行为动作,今天我们可以对单个用户最多打上 200 万个标签。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建模。我们可以在 6 亿用户中精准的识别每个人、了解每个人

通过他们的搜索数据,地理位置,知识图谱, 交易数据 等等上百个维度的行为动作,今天我们可以对单个用户最多打上 200 万个标签。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建模。我们可以在 6 亿用户中精准的识别每个人、了解每个人

显然,就数据的丰富性而言,百度在这个信息分发的 2.0 时代,有很大优势,只不过未来需要的是将潜在的信息优势转化用户可感知的内容精准度,转化为市场的优势。

开放生态的价值

在这个内容分发的 2.0 时代,推荐机制是实现从内容到受众最重要的一环,但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一环。

一个完整的传播链,自然少不得回答内容在哪儿和受众在哪儿的问题。

当然,在这个内容创业最好的时代,获得优质的内容不是一个太过困难的事情,各家的 BD 队伍总是能够去找到一个个活跃在微信公众号的大 V 并吸引他们入住,甚至人性化的提供微信一键同步功能。

事实上, 相比内容,更重要的反而是受众在哪儿的问题 —— 后者反过来又决定了内容创作者是敷衍式的开通微信一键同步还是像微信那样认真耕耘,每次都第一时间手动上传发布 **

从各家的玩法来看,路径也在不断变化中。

最初门户们的 XX 新闻客户端和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无疑都是 APP 全新渠道的典范。

而后来者的一大特质就是,充分使用现成的 APP 内嵌 Web 页面的方式推出新的资讯分发平台,以最小的成本涉及最大的用户群,比如 UC 头条、淘宝头条都是这么玩的 —— 当然集大成者还是百度。

资讯分发,分发是核心,载体是不是 APP 其实反而其其次。

从百度来看,第一步利用的是自家拳头产品百度搜索。无论是 PC 端的百度搜索还是手机端的手机百度,在搜索框下面都增加了推荐资讯流,推荐各类不同的内容 —— 暂时还并不局限于百度头条号和百度百家的内容。

百度 2016 年二季报的数据显示:移动搜索的月活用户为 6.67 亿。

手机百度资讯流,这就是百度征战资讯分发领域的基本盘 —— 比起其他玩家,这个底子显然是厚实的 —— 用这样的底子去做资讯分发,不但有着极高的起步基础量,而且对于提升手机百度的黏性同样有好处。

当然,百度作为资讯分发玩家,最值得期待的,其实是其 开放生态的一贯做法

开放生态这个词汇,这些年是被叫烂了。但是对于互联网的早期玩家,尤其是草根站长们,其实最早应该就是在百度广告联盟和谷歌 AdSense 上体会到这个名词的。

那个年代,你只要有一个流量不错的网站,放上百度联盟的代码,就可以通过百度获得的广告变现,不需要自己组建销售团队 —— 百度能有今日,除了自身的搜索引擎之外,草根站长们也是重要的流量来源。

而如今,这样双赢的玩法,正在被百度复制到 APP 领域 —— 而且玩法更简单。你不需要有广告销售,你甚至不需要有内容,你只要有 APP 有活跃用户,百度把内容和广告都准备好了 —— 这意味着, 手机百度的资讯流可以无处不在

不久前 WiFi 万能钥匙的副总裁王小书透露过这样的一个数据:

WiFi 万能钥匙通过接入百家号等百度内容生态中的海量优质内容,快速提升了用户粘性,进而大幅增加了变现能力。 WiFi 万能钥匙的单次使用时长已提升 10 分钟以上,完成了由工具到内容的完美转型。

而这样的数据背后则是强大的变现能力: WiFi 万能钥匙今年通过百度联盟广告累计分成已经超过一亿。

2016 年,互联网投资由泡沫逐步转向理性,越来越多的项目在获得海量用户之余开始要考虑变现的途径。

网游、互联网金融之余,内容分发无疑是一个可选的生态 —— 手机百度的资讯流能否在更多的 APP 上出现,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俗话说的好,蚂蚁多了也能咬死象,更何况百度本身也是一头大象,再带领一批蚂蚁,在信息分发 2.0 时代,还真应该有一战之力。

原文  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114566.html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