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直播的变革,火一时不可火一世

直播的变革,火一时不可火一世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并非空穴来风,据统计直播平台已经突破300家,用户规模高达3.5亿,直播APP的日活跃用户数达2400万。但另一方面,直播市场的急速膨胀、激烈竞争导致了大量低俗、色情等劣质内容的出现,利益导向、博人眼球的旨归正在挑战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的底线。直播行业的规范已然刻不容缓。

在过去的四个月内,相关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三项文件,为直播行业制定了标准、权威的措施。直播行业的变革大幕即将拉开,那些火一时的直播平台已经不可能再火一世了。

最严监管潮冲击直播行业,新规给直播平台戴上紧箍咒

这场最严监管潮对平台、主播、内产等方面铲除了劣质平台的生存土壤。直播平台运营需要获取《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以及《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新规要求直播平台需要取得“双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提供服务,这就给乱象纷呈的直播平台戴上了紧箍咒。

对于主播认证,新规要求表演者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并采取面谈、录制通话视频等有效方式进行核实。对于内容,新规明确了六项禁止表演的内容,对于游戏直播等以往比较模糊的概念明确了边界。这就从直播生产的源头管控住了内容输出的质量,将劣质内容扼杀在萌芽之中。

此外,新规对直播服务的技术、管理等方面也做出了详细的规范。如直播平台需具备即时阻断互联网直播的技术能力;对直播实施分级分类管理,记录使用者发布内容和日志信息,并保存六十日等等。而劣质平台根本没有技术、人力建立这些高标准的平台管理系统。

直播行业大洗牌在即,未来可能仅剩几家平台

最严新规既是考验又是机遇,但不论如何,一场直播行业的大洗牌已经来临。门槛的提高将对领先平台产生发展上的时间差。目前获得“双资质”的平台只有YY、虎牙直播、映客直播等少数几家,而斗鱼直播、熊猫直播、花椒直播等实力雄厚的选手却被拦在了门外。如果后者不能及时应对,必然会造成市场步调的延迟,被竞争对手抓住机会拉开差距。

而那些实力较弱、发展不平衡的中小平台遭受的冲击更大,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大平台侵蚀或被新规关停。可以预见,中小平台面对新政冲击、市场竞争很可能会采取抱团取暖的模式,加速市场平台的分化、融合。当洗牌期结束,直播行业也将从乱战的“春秋时代”过渡到几家独大的“战国时代”。

从目前来看,未来更可能存活下来的直播平台可能有已完成C轮融资的平台、用户积累Top10平台以及互联网巨头旗下的直播平台。也就是说现在一线阵营序列的直播平台要拼用户、拼口碑、拼资源,实力更雄厚的几家才有可能笑到最后。而受“马太效应”、“二八法则”的影响,那些暂时火爆的直播平台会被持续压缩生存空间,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伪明星”平台难以商业变现,内容管理缺乏自身竞争优势

而从直播行业内部的发展趋势来看,那些暂时火的平台也不可能永远火下去。那些制造噱头吸睛的平台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能吸引一定流量,但却不可持续,更不能彻底解决流量变现的问题。而直播行业的烧钱大战也延续了网约车、外卖等领域的竞争模式,同质化、相互挖角、营销大战等更是加速了这些“伪明星”平台的灭亡。

事实证明,内容为王才是直播平台长期发展的生存之道。而直播这种形式正在超越传统的游戏娱乐范畴,衍生出细分化的分支。诸如体育、教育、旅游等各业态正在都可以与直播融合,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这种专业化的跨界合作不仅将用户群体进行分流,集中吸引特定类型的观众群体,而且更容易实现流量导流、IP变现。而这也是一时火爆的直播平台最大的短板。

作为直播平台重要的战略资源,主播的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些靠炒作崛起的平台显然没有注重对主播素质的培养,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甚至对平台发展也没有长远的规划和定位。而诸如虎牙、YY等老牌平台已经建立了主播培养体系、成熟的管理机制,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沉淀为竞争优势。

新政给所谓的“明星平台”敲响了丧钟,而竞争的消耗、内容的匮乏、管理的混乱正在加速它们死亡的进程。随着新规的逐步落实,直播行业将剩余几家大型平台,直播行业也将走出不规范的竞争格局,走向良性循环、健康向上的发展业态。

(文/于斌 潮起创始人,QQ&微信:117821818)

原文  http://xylz626.blog.163.com/blog/static/3752653220161119104450741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