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王小川为什么要改变戏路?

王小川为什么要改变戏路?

作者 | 土妖

“我们大部分人的生命是以一种妥协来结束的。”岁末年初,回顾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可以说,王小川可能是最忧伤的那些“中年男人”的代表之一。

1月14日,在2017年的极客公园GIF大会上,搜狗CEO王小川大谈人工智能,同时现场还宣布正式上线“海外搜索”产品。按照王小川的说辞,这一产品使用了搜狗最新的“神经网络及其翻译技术”,能够帮助不精通英文搜索的中国用户,搜索和阅读到全世界的医疗、科技、人文信息,号称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把深度神经元网络翻译系统与搜索相结合的产品。最后,王小川还撂下了这样一句话——“跨语言沟通一旦实现,通天塔的故事将改写。”一副改变世界、舍我其谁的面孔。

不过,话音未落,搜狗这款挂着“搜索全世界”、“海内外文化交融”标签的伟大产品,就遭遇到了业界的集体吐槽和讥讽,因为搜索体验上可能连“及格线”都没达到。那么问题来了,这款王小川嘴里的海外搜索神器及所搭载的晦涩难懂的“神经网络翻译技术”,究竟含金量如何呢?更引发一众网友拍砖的是,很快有人发现,“搜狗海外”与去年5月发布的“英文搜索”如出一辙,当时采用了微软必应的英文信息数据。如此新瓶装旧酒的玩法,难道是在拿技术当儿戏吗?搜狗和王小川如此怪异的举动背后,饱含了什么样的隐隐忧伤?

“高深”的翻译技术真的经得住考验吗?

诚然,正如王小川在“海外搜索”产品发布的现场所讲的那样,如果技术没有含金量,要将技术变成产品,并有规模用户使用,是基本不可能的。即使能投机取巧获得一定用户,最终也很难带来太大的商业价值。可以说,技术不过硬,越发展到后期,用户规模越大,后期的风险与危机就越大。

但就是这句话,可能让王小川夸下海口的“海外搜索”,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问题恰恰出在所谓的“神经网络翻译技术”上。

根据王小川的介绍,“海外搜索”使用了搜狗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技术,中国用户在海外搜索界面输入中文时,将自动翻译成英文,并检索世界范围内的海量英文信息,最终还能实时地将搜索结果页转化为中文。但这一技术的“真相”可能并非如此,体验也相当糟糕。

比如“海外搜索”可能并不是新产品,早在2016年5月,搜狗就发布了一款名为“英文搜索”的产品,当时与微软旗下的必应达成搜索技术合作。有网友进行一番对比后发现,两者的搜索结果惊人一致。所以可以推测,“海外搜索”仅仅是旧产品套了件新外衣而已。再者,“海外搜索”的用户体验让不少网友哭笑不得,与专业相去甚远,有网友搜索国内明星发现,范冰冰成了“风扇”,孙俪变成了“太阳”,赵丽颖成了“zhaoliying”,存在拼音与英语混淆的低级错误。

其实,这已经不是搜索第一次在机器翻译技术上“出丑”了。在去年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王小川“大秀”实时机器语音识别并同步中英文翻译技术,当时这一技术就被网友热烈“吐槽”,在专业词汇、句式语法上出现各种“瑕疵”,甚至把“深度学习”翻译成了“depth of learning”。有网友感叹,这种低劣水平的机器翻译、同传技术喊着要取代人工同传,简直是个笑话。同样的尴尬在随后王小川在香港科技大学的讲堂现场再次上演,被指出了诸多翻译错误。

或许可以用“半成品”来形容搜狗的机器同传、神经网络翻译技术。当然,可能王小川对自家的技术也信心不足,所以王小川一边喊着“走向世界”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了台阶下。拿这次“海外搜索”产品来说,他表示,目前因为有些词汇还无中英一一对应的翻译结果,所以还做不到完全对应,相信会在未来解决。但轻松松松这样一句话,网友们可能不会答应,也远不是打造一款完美、极致产品该有的对技术敬畏的态度。

公关过度,王小川成AI领域的“演员”了吗?

在急功近利、赚快钱的思维主导市场后,营销炒作的边界正被不断突破,一些企业靠抖机灵、玩小把戏来博得市场、品牌上的“出位”。而且一旦企业跨出去第一步后,很容易一发不可收拾,陷入到这一怪圈儿当中。

搜狗就如此,而且这已经不是王小川第一次遭“吐槽”了。不少长期关注搜狗和王小川的人会有明显的感觉,过去,王小川是典型的技术宅男,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只为自家的场子站台,甚至都不怎么接受媒体的采访。哪怕是在公司内部发言,嘴巴也是相当专业和严谨。因此,搜狗一度被业界称为是“技术与工程师文化”驱动的企业,是互联网行业里为数不多的技术派选手,受到同行的尊敬。但如今,画风陡变,滑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不少人开玩笑,王小川大有变成AI领域“戏子”的态势。

当然,外界有这样的感触并非偶然,也不会“冤枉”搜狗,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

去年5月,搜狗“英文搜索”宣布上线前,搞了一场与谷歌的“碰瓷”行动。媒体报道,当时适逢谷歌I/O大会期间,搜狗事先放出消息称,将与谷歌展开相关合作,甚至传言升级到了“谷歌回归中国”的层面,搞得沸沸扬扬,但最终成了一场“闹剧”。谜底揭开后,搜狗与微软必应搜索技术达成合作,并推出了“英文搜索”和“学术搜索”的产品。这一结果遭到了网友的狂轰乱炸,被指亵渎了网友的感情,也“消费”了谷歌。

实际上,搜狗与王小川类似的一幕幕公关炒作事件不断上演。在人工智能领域,王小川更是频频现身各大公开场合,不仅针对竞争对手放嘴炮,还时不时冒出一些惊天言论,关注度指数飙升。甚至过去王小川本人拒绝的综艺节目,比如《我是创始人》、《一站到底》等舞台上,王小川已经成了常客,挂上了时尚、大佬、娱乐的形象标签。身边不少朋友感叹,过去低调、谨慎的工程师已然摇身变成了“戏子”,浮夸、大忽悠成了常态,这种大反转的戏码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是被逼得走了歪路?这样的搜狗令人担忧

当然,我们并非拒绝“事件营销”,在用户口碑、用户参与变得日益重要的今天,通过制造或搭车契合用户情感需求的事件,获得更大的品牌曝光和用户关注,是值得每一家企业学习的。但这里面有一个前提,不能为了炒作而丧失底线。往往,越是话语权弱或走下坡路的企业,越容易犯孤注一掷的毛病。

搜狗公关炒作画风的转变就存在这样的原因。有业内人士为搜狗“开脱”。一方面,互联网行业的娱乐玩法尺度越来越大,公关炒作成风,只要能吸引眼球和注意力,就可以炮制出一场场的大戏。搜狗一改传统工程师面孔,也是被逼上了歪路,无奈之举。另一方面,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行业里,搜狗的话语权和声音越来越弱,搜索作为最大的变现产品,始终未能突破百度的防线,相差很远。而且搜狗曾主打的输入法、浏览器和搜索组成的“三级火箭”的模式已经过时。这意味着,搜狗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入流”边缘选手。

正是这样的尴尬处境,让搜狗与王小川不得不改变玩法,频频借嘴炮与制造事件来刷存在感。

搜狗与王小川选择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发声,玩的是“小聪明”,短期受益,但长期受损。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互联网及各大行业的风口,保守预估的话,也能再火爆三五年。所以复盘一下搜狗和王小川的“语录”及“演出”,大都围绕着语音交互、机器翻译、智能技术等技术概念展开。可见,搜狗正把人工智能看作是救命稻草,试图抓住重新在互联网行业里“上位”的最后机会。只不过,蹩脚、拙劣的公关“表演”过度的话,很容易适得其反。

当然,最近传出搜狗或在年内IPO的消息,让这一切终于“水落石出”了。上市的话,搜狗需要一个美好的概念和足够吸引投资者的故事。与人工智能扯上关系,更能抬高搜狗的身价,获得更高的估值对价。甚至更有人脑补和猜测,夹在搜狐与腾讯两大股东间的搜狗,限制了搜狗独立发展和战略规划的自由度。对于这种“无所适从”的状态,王小川已经心生倦意。在不少“后生晚辈”纷纷上市、融资后,价值不断“缩水”的搜狗很难回到“一线”,于是乎,王小川可能会选择“套现”。只不过,这样的搜狗恐怕前途越来越渺茫了。

学霸如小川,自然知道——人,终究还是要学会和自己和解。但愿他不仅知道,也能够做到。这样,或许才会更加澄净清朗,更加云淡风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土妖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78582.html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关注微信公众号虎嗅网(huxiu_com),定时推送,福利互动精彩多

原文  https://www.huxiu.com/article/178582.html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