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严肃的首相辩论到英国怎么就变成了花式相声大赛,还红遍了中文互联网

话说最近英国人对中国最成功的文化输出是什么?不是卷福卖腐的英剧,也不是豆瓣统统9分以上的BBC纪录片,而是英国下议院每周三举行的首相问答环节。

即使不像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那样猛料频出,也不像台湾“立法会”那样经常打群架,英国人的首相问答环节也能用有逼格的英式英语和讽刺语言将严肃的政治话题演绎得俨然一档语言类节目,因此它在中文互联网上还有一个别称:英国德云社。

严肃的首相辩论到英国怎么就变成了花式相声大赛,还红遍了中文互联网

每周英国议会的YouTube页面放出首相问答环节的视频后,微博上都会有人截取其中的精彩片段配上中文字幕,每一期都能获得几百万次播放。

严肃的首相辩论到英国怎么就变成了花式相声大赛,还红遍了中文互联网

自从保守党的女首相特雷莎·梅(人称“梅姨”)上台之后,首相提问环节就几乎成了她和反对党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尔宾的相声舞台。按照英国下议院的规定,在首相问答环节,首相需要接受议会议员的质询。但在现实中,提问题的自然大多是反对党。

被称为新“铁娘子”的梅姨并不是每一次都好好问答问题啊,必要时候还是得怒怼回去。例如在最近一次的提问中,面对科尔宾一遍又一遍的质疑,梅姨终于爆发了,直接戳中科尔宾的痛点:我和你最大的区别是,我会思考并制定计划和执行,这就叫领导能力,你得跟我学着点!

严肃的首相辩论到英国怎么就变成了花式相声大赛,还红遍了中文互联网

科尔宾则回应:这种做法可不像“铁娘子”(iron lady)啊,更像是“讽刺娘子”(irony lady)。

严肃的首相辩论到英国怎么就变成了花式相声大赛,还红遍了中文互联网

但最圈粉的当属坐在主席台上的议长先生(Mr. Speaker),他的主要工作是当两边骂得不可开交时,或者苦口劝说,或者凶狠训话,但最经典的画面是他带着微笑大喊Order!Order!(肃静!)

严肃的首相辩论到英国怎么就变成了花式相声大赛,还红遍了中文互联网

严肃的首相辩论到英国怎么就变成了花式相声大赛,还红遍了中文互联网

严肃的首相辩论到英国怎么就变成了花式相声大赛,还红遍了中文互联网

这档议会相声第一次在中国火起来是上任首相卡梅伦辞职前的最后一次问答,此后几乎每一次首相问答环节视频都会被制成中文字幕版在社交网络上流传。在那场经典的辩论中,老对手科尔宾在卡梅伦离职前还不忘吐槽:“卡梅伦政府就跟树懒一样,办事效率各种慢!”

严肃的首相辩论到英国怎么就变成了花式相声大赛,还红遍了中文互联网

而卡梅伦却开启了自黑模式:“居然有人嫌我们进展慢!就说说上周吧,我们经历了首相辞职、首相提名、首相竞选、首相加冕…而工党呢? 他们连该怎么选领导人的规则都还来不及订好么!!”

严肃的首相辩论到英国怎么就变成了花式相声大赛,还红遍了中文互联网

能将严肃的政治讨论变成比脱口秀和相声还好看的节目并在互联网上引起疯狂转发, 不仅要感谢英国人热爱讽刺和吐槽的传统,还有英国议会的开放性和“程序正义”的逻辑,这样我们才有机会看到如此精彩的辩论。

讽刺和吐槽的民族传统

讽刺和吐槽当然是英国人最引以为豪的文化属性之一,在《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一书中,作者写道:“英国人通常并不喜欢爱国式的吹嘘……但有一个例外是我们极为擅长的讽刺文学之中的爱国骄傲。我们普遍认为,相比其他民族,我们的幽默感更好、更微妙、更发达,而且其他民族大多不擅长夸张的思维方式,难以理解或赞赏讽刺文学,而这两方面都是我们的长处。”

英国人的毒舌传统大概是从现代英语形成之初开始的,例如莎士比亚就在他的作品中为英语贡献了不少经典吐槽名句。在《第十二夜》中,莎士比亚将过分追求时尚的马伏里奥形容为“时代的马屁精,装腔作势的蠢驴”,又在《仲夏夜之梦》中将呼海伦娜称为一个“油漆过的五月柱”,因为她又高又瘦,还画着大浓妆。

再来看看莎士比亚的那些经典吐槽:

你的脑子和航海结束后的饼干渣一样干。——《皆大欢喜》

你就像只癞蛤蟆,不但丑陋而且有毒。——《皆大欢喜》

去刺破你自己的脸,把你那吓得毫无血色的两颊染一染红吧,你这鼠胆的小子。——《麦克白》

你和一锅烂炖李子一样毫无信仰。——《亨利五世》

你就像一根蜡烛,好的部分都烧光了。——《亨利四世》

除了莎士比亚,将英国人的毒舌功底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属奥斯卡·王尔德,他不仅说出了“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这样的小清新鸡汤,还有很多段子手直到现在还在用的吐槽梗。

传说1881年王尔德坐船第一次到达美国,入关时海关问他有没有要申报的物品,他回答说:“我没有什么可申报的,除了我的才华。” (I have nothing to declare except my genius.)

他的名言还有:

糟糕的画家总是欣赏彼此的作品。

借钱就要向悲观主义者借,因为他们不会期待你还钱。

时尚总是丑得难以容忍,所以每隔六个月我们都只好改一次。

死亡和庸俗是十九世纪仅有的无法用巧辩逃避的东西。

每次人们赞同我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一定错了。

……

不仅是文学作品,英国人也有在严肃政治中玩吐槽和讽刺的传统。例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这样吐槽美国:“我们相信美国会做正确的事。当然,是在她尝尽其他一切可能之后。”

在被询问政治家应该需要的本领时,丘吉尔自黑地回答:“他应能预告明天、下周、下个月和明年会发生甚么事,而在时日过后,又能解释为甚么它们没有发生。”

政治娱乐化的趋势

政治这种东西,在一些国家是普通人不能谈论的禁忌,在一些国家是一小部分人的游戏,而在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正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势。当然,欧美的政治娱乐,到中国就成了完全的娱乐,大家嗑着瓜子听着别具贵族气质的英式英语,想想就很有逼格。

在美国,政治的娱乐化主要体现在电视节目上,例如《囧司徒每日秀》、《科尔伯特报告》、《鸡毛秀》等脱口秀节目会抓住一切机会吐槽美国政坛上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

但英国的电视台要克制的多,这种吐槽的任务多半交给了英国数不尽的小报(tabloid)来做。例如《太阳报》、《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每日星报》这些报纸,每天的头版大图不是明星丑闻就是政客丑闻,再配上耸人听闻的标题。

在英国,销量前三的报纸都是小报。在国内,很多自媒体也看到了小报的成功,纷纷效仿做起了英国式小报的搬运生意,比较成功的就有英国那些事儿、英国报姐、这才是英国等,粉丝都是以百万千万计算的,当然这些自媒体也是英国首相问答环节视频的主要传播者。

“逻辑正义”的宪政传统

首相问答环节被我们关注到的重点总是激烈的嘴仗和吐槽,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都忽视了它作为英国的一项宪政传统的背景。这项宪政传统的核心就是从平民中选出的下议院议员有向政府官员质询的权利和义务。温斯顿·丘吉尔在其所著的《英语民族史》一书中说到:当欧洲还陷于专制的蒙昧之时,英语民族就已经建立起了一 套被称为“民主精神”的原则。看来让英国人骄傲的不仅是其语言讽刺能力,还有政治上的进步。

另外,相比于被装饰得富丽堂皇的上议院,英国下议院不仅面积小得多,装饰也朴实得多,座椅之间的空隙比飞机经济舱还小,这都是因为下议院代表的是平民的意志,所以议员们会不惜使用最毒舌的语言来质疑政府的任何一个错误决定。

不仅如此,下议院的首相问答环节还得通过BBC在电视和网络上进行不经过剪辑的直播,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这种直接面向公众的提问环节,早就把议员和首相们训练得驾轻就熟,再加上英国人的讽刺天赋,就形成了如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议会政治相声表演。

再回到中国网民为何会如此追捧首相问答环节的问题上,还不是因为我们的议会开会是这个画风:

严肃的首相辩论到英国怎么就变成了花式相声大赛,还红遍了中文互联网

图片来源: 人民网

严肃的首相辩论到英国怎么就变成了花式相声大赛,还红遍了中文互联网 限量开放入群申请…… PingWest品玩的老朋友了?何不扫码加客服进群聊

原文  http://www.pingwest.com/uk-parliament-pmq/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