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请回答2017:6900万老人+移动互联网,你能抓住机会吗?

请回答2017:6900万老人+移动互联网,你能抓住机会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养老e周刊”(ID:Agingweekly),作者 孙黎,36氪经授权发布。

养老e周刊(公众号:Agingweekly)在1月初讲述了 阿里巴巴与400万老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将继续“请回答2017”——6900万老人+互联网,你能抓住机会吗?

我们收集了CNNIC 2011-2016年共6年的12期数据,并结合BAT系App相关数据,下面将重点分析的是2012年12月底(上半年开始移动端流量占比大于PC端)至2016年12月底的数据:

Q1:有多少老人在互联网上? 1/6的渗透率是高是低?

6900万老人存量可观,但直接切入C端老年市场时机未到

根据CNNIC和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至2016年底,60岁+老年网民总量为2925万,互联网渗透率是12.66%;50岁+老年网民总量接近6900万,互联网渗透率是16.33%(注:目前尚未公布50岁+老人占比,按以往年比年增速为4%左右计)

请回答2017:6900万老人+移动互联网,你能抓住机会吗?

养老e周刊观点:50岁+老人近1/6的渗透率并不低,但互联网对于老人的刚需程度和应用粘性还远不及年轻人群,现有老人的互联网属性还在基础设施逐渐普及的过程,直接移动互联网切入C端老人生活服务时机尚未成熟。

Q2:流量红利还能持续多久?下一个4年会怎样?

4年来,60岁+网民增速更快,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对比来看,50-59岁老人数量占比基本保持5.2%(2013年上半年起),4年来涨幅59.1%;60岁+老人数量占比在2.1-2.4%(2014年上半年起),2015年下半年起3.5-4%,4年来涨幅187.1%,这与退休后时间更充裕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移动互联网人群增速和智能手机市场增速在2014年明显放缓,一部分子女用了2年左右的智能机淘汰给到长辈,同时移动互联网设备(智能手机+Pad类)也进入较稳定的高性价比时期,加之2014年春节起微信和支付宝红包带动的亲情场景强驱动作用,因此大部分老年人直接跨过PC互联网时代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近100%增长,移动流量红利时代到来

2012年12月底(上半年开始移动端流量占比大于PC端)至2016年12月底,全部网民+29.65%,移动端65.56%,50岁+96.57%,即老年网民的增幅跑赢大盘;4年来移动端网民的占比从74.5%升至95.1%,也意味着新增的老人移动互联网属性强。

请回答2017:6900万老人+移动互联网,你能抓住机会吗?

2014-2015年是老年网民流量增量的黄金时代,2016年起增速放缓

2014年起中国整体网民年增长率同比由8-10%下降至5%-6%,移动端网民年增长率同比由15-20%降至10-12%,但50岁+老人的年增长率仍保持15%-20%。而到2016年底,50岁+增长率在4年间首次低于10%,这代表着存量老人的移动互联网渗透增速正在变缓。

2020年将迎来新人群新红利,逐步更迭为“中高频+中重度”的年轻活力老人

考虑到中国人均寿命已达76.1岁,上海和北京已超过80岁,那么从60岁退休后的10-15年是老人有精神有空闲有金钱的时间段;下一个4年,随着2020年60后开始集中退休、70后步入50岁,“中高频+中重度”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年轻活力老人将会更多。

养老e周刊观点:第一代老年人群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2016年进入稳定期,但玩红包并不意味着绑卡和交易,其移动支付闭环并未打通;第二代2020年后的60、70后将在使用频次和交易闭环上有较为明显的突破。

Q3:老人都在网上做什么? BAT时间争夺战已成定局?

老人最不缺的是时间,最缺的也是时间

根据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底中国网民的人均上网时长为3.77小时/天(即约226分钟);而根据以往我们运营“陪爸妈”居家养老项目时接触的近5000名老人数据来看,约80%+的中老年网民上网时长少于3小时/天(180分钟)。

这意味着50岁+的老年群体虽然移动互联网渗透率在逐步提升,但其使用粘性和深度不足,相比年轻人来说,老人们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但在移动互联网上要想争夺本已有限的老人时间并不容易。

时间争夺战已打响——BAT流量收割,工具类已成定局、社交衍生机会

根据2016年4月KPCB互联网女皇的数据来看,BAT垄断明显。相比年轻人群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习惯来说,老年人的每日花费时长更少,但在社交(微信、QQ、微博)、文娱(新闻、视频)的使用集中度更高。

请回答2017:6900万老人+移动互联网,你能抓住机会吗?

我们以WiFi万能钥匙的2016年度数据为例,55岁+人群占总用户数的11%。腾讯系成为大赢家——微信作为国民App以“鸡汤文朋友圈 + 老战友/同事叙旧群”占据头名,QQ同样也承载着社交沟通的功能——由社交粘性带来的流量分发和品牌信任,使得晚间看电视消遣娱乐的时段自然过渡到腾讯视频。

请回答2017:6900万老人+移动互联网,你能抓住机会吗?

再从工具类的习惯来看,搜索引擎和浏览器上,阅读“需要什么,搜什么”,是受浏览器搜索时代的习惯影响,百度虽然具备先发优势但已被腾讯追赶甚至反超;看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自然转移到“今日头条”和“腾讯新闻”;相比来说,50后更在意实用性的工具类APP,有用比有趣更重要,手机清理、地图导航、手机助手、浏览器等成为使用主体。

请回答2017:6900万老人+移动互联网,你能抓住机会吗?

再来看阿里系:淘宝和支付宝在60后的应用中排名前15,50后中为前20,实际数据来看, 作为交易和支付属性的支付宝已在2016年初达到了400万级55岁+用户 ;而作为社交平台,根据2015Q3-2016Q3微博官方数据来看,50岁+活跃用户约80-100万,占总用户数的2%左右,其在旅游、股票领域较为活跃。 

养老e周刊观点:BAT在老人使用的App Top10中,T和B几乎占据了90%,这当中从流量变现的可能性来说,具备社交属性的腾讯系还存在创业机会;A的交易和支付属性对老人来说较难突破的是使用习惯,微博的社交属性与交易相对割裂,整个体系相对封闭。总体来说,工具类App已基本成定局。

Q4:微信+ 还是独立App?

微信“老龄化”仍将持续

我们重点先来看看微信:根据腾讯官方财报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自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出现后,每年Q1的MAU(是指在该季度的最后一个月,登录微信有过发消息、朋友圈、游戏等操作行为的总用户账户)在当年的增长率明显增高,其中基于亲情场景的微信红包带来的用户增量中,老人(长辈)用户是不可忽视的群体——而在整体增速逐步变缓的情况下,老人将是有机会持续增长的群体。

请回答2017:6900万老人+移动互联网,你能抓住机会吗?

从数据来看,2016年Q3的官方报告显示月活中1%是55岁+用户,即846万;而根据2015年底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55岁以上老人占21.75%,即3亿。按此计算微信在55岁+老人中的渗透率为2.82%(2016年该群体老人数量增量按往年数据看一般为3-4%,故我们暂将此定义为2016年微信在55岁+群体中的渗透率;3月22日腾讯2016全年财报中微信的数据变化,结合统计局的人口数据变化,我们届时将在进行数据更新的分析)。

让846万老人持续买单,机会与挑战并存

基于良好的社交土壤,衍生出的广场舞社群(各类广场舞App转化至属地化微信社群)、内容社群(北京大妈有话说等),是已可见的受资本关注及认可的“微信+养老”形态。Ta们共同要在2017年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提供优质线上内容后建立强粘性后,在移动支付习惯尚未养成的时候,让老人们心甘情愿的持续买点儿什么?

请回答2017:6900万老人+移动互联网,你能抓住机会吗?

上图可以看到,挖掘老年用户中意见领袖,成为社区管理者、商品供给者、服务提供者,这符合人性本身——退休后重新获得社会认同感和参与感,如果能顺手借助移动互联网提升收入则更好;对应来看,京东白条在55岁+群体中的快速增长,则意味着老人中的尝鲜用户正开始养成移动支付的习惯。如何选择商品的切入点?如何建立信任?这些是在支付前需要解决的产品问题。

App是未来人群的流量洼地,难跨越微信封锁线

尽管我们认为广场舞仍然不是真正的老年(50岁+)互联网创业项目,但行业领跑者糖豆广场舞的数据仍值得参考:日活250万+、平均用户观看时长30分钟/天,用户群是2-5线城市的30-55岁人群。这当中的活跃用户是未来5-10年的“白发”人群,抓住的是线上App低于年轻人群获客成本90%+的流量红利期。

2017年值得关注的点在于广场舞App都还没有成型的规模化和商业化路径,其中糖豆明确表示有过广场舞周边的几百份线上闪购尝试成功——但要知道淘宝在2015年就已经证明:广场舞在舞蹈类购买中仅占15.4%排名第三,平均客单437元的广场舞周边也不是高频可重复消费——健康类食品?连接农村?属地化分销?……到底什么是老年群体线上电商可变现的产品切入点?

请回答2017:6900万老人+移动互联网,你能抓住机会吗?

把广场舞用户分成两类看,非一线城市的老人面临移动购买和支付难,中青年人需求分散对已在线下验证成功的老年保健类高客单产品不感冒——是不是最终回归线下的战争不可避免?还有就是广场舞的形态长线看会不会改变?

养老e周刊观点:50岁+的老人对App的认知使用仍停留在BAT系社交+工具上,新的App就很难获得大的增量,再考虑到社交和交易,老人都还离不开线下行为的熟悉和信任,那么微信短期内应该是难以跨越的封锁线。我们认为未来的“白发”活跃用户,将可能成为腾讯系收割的目标,最终都会从App沉淀到微信中。

参考阅读:

请回答2017:阿里巴巴与400万老人的故事怎样了?

『本文图片来自:Yestone 邑石网正版图库』

原文  http://36kr.com/p/5063297.html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