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京东签下百亿3C第三方销售订单 发力平台战略

【财新网】(记者 王琼慧)在3C领域一直以“自营”著称的京东正越来越重视第三方平台(即POP)的作用。2017年,京东与3C领域的POP商家签下战略合作协议,为其提供包括仓储物流、售后、金融等服务,以期达到自营的服务标准。

2月8日,京东向财新记者确认,目前已与麦考利、乐语、恒大和、绿森数码共签订了110亿元的销售协议。

上述四家合作方均为第三方平台经销商。B2C电子商务企业绿森数码2016年销售额36亿。乐语通讯目前业务覆盖全国26省(市)230城市,拥有2000多家门店,是国内排名前列的通讯零售连锁企业。广东恒大和与北京麦考利均以移动互联终端的批发零售以及服务为业务核心,在全国均有多家连锁。

对京东来说,这意味着其平台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开放数据和服务,强调“平台思维”。3C领域的第三方平台(POP)体验自营化将是京东未来两年的重要发展方向。

京东一直以“自营”的高标准服务吸引用户。标准化服务对于标品很合适,但是无法满足用户对于非标品的长尾需求,发展规模及速度也不及竞争对手。平台性质的天猫其商品销售额(GMV)是京东的2倍左右。

去年7月,徐雷重返京东,担任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营销平台体系负责人。他在10月接受财新记者的独家专访时就透露,京东正打算放开手机品类,让更多的第三方商家在京东上销售商品。那时很多京东自营的强势品类都没有POP商家参与。(参见财新周刊《对决新零售》)

事实上,扩大第三方商家占比,引入大量非标产品,这是京东早在两年前就提出的目标。但去年年中一系列人事变动之后,平台战略才真正被提升至集团层面。

京东在考虑平台整体增长的同时,也必须考虑自营增速。如何平衡第三方平台与自营业务的左右互搏?徐雷认为,京东的自营可能会更低价格,但是商家可能会有其他的附加服务,比如增加配件。“服务肯定不一样,看消费者更在意那个就买哪个。”

目前来看,京东自营跟第三方平台相比的最大优势仍是体验。一个典型的例子是,iphone7上市之后,京东海外购的第三方商店的售价比京东的自营便宜,但是送货周期长等,非国行,国内没法保修。

原文  http://companies.caixin.com/2017-02-08/101053287.html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