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智能手机泡沫化 风口猪何去何从?

  2015 年,在预计增长率只有 10% 的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上,太多“风口猪”的出现,已经堵住了这一投机市场的最后机会。

  前有公司创立 4 年市值 450 亿美元的“小米神话”,后有专门兜售工匠情怀的“锤子手机”。如果说 2014 年的智能手机市场还只是有些非理性增长的味道,那么到了 2015 年,这个市场已经出现“癫狂”。

  继 360、阿里、美图等互联网厂商前赴后继角逐这一市场之后,家电企业格力,创业板明星乐视,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等纷纷在 2015 年开始“造手机”,这是什么节奏?

  如果再联想到去年 2999 元的周杰伦手机,要是哪天再爆出 3999 元的林志玲手机、4999 元的汪峰手机和 5999 元的范冰冰手机,你千万不要感到惊奇:这都什么年代了,一个人,只要有胆有情怀、有钱有品牌,再不做手机,就完全 Out 了!

  “风口猪”之三种类型

  小米创始人雷军很谦虚地说过,小米创立 4 年,盈利 3.47 亿元(小米数据),之所以成为“目前全球价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只是因为站对了风口而已,因为在智能手机市场上,风口的风实在是太大了。

  雷军一席谦辞,不知会耽误多少青春和资本。

  如果我们把苹果这样的明星公司称为真正的“创新型”智能手机供应商的话,那么眼下,众多拥堵在风口的“风口猪”们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增值型。这类企业的特点是:将智能手机作为其企业产品线一项起到重要补充作用的增值业务,代表厂商有联想、华为、中兴通讯和 360 等等。联想做手机的历史较长,去年从 Google 手中购买摩托罗拉手机部门,是企图在疲弱饱和的 PC 市场之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亮点;华为、中兴早年做通信产品时就开始涉足手机终端,目前为国内外运营商提供定制版本的智能手机,依旧是其主要的业务发展方向之一。

智能手机泡沫化 风口猪何去何从?

智能手机泡沫化 风口猪何去何从?

  (苹果手机 2014 年只有 15% 的市场份额,却在全球市场上攫取了近 80 的利润)

  另一家值得注意的互联网公司 360 屡败屡战,这次“前度刘郎”周鸿祎更是有备而来,有“红衣教主”之称的他向来推崇“不按牌理出牌”,据说这次为了做手机,周将南下建立新的根据地,说不定他也会把 360 和酷派的“大神手机”,做成当年杀毒软件那样的“免费版”,也未可知。

  这类公司的特点是:智能手机都只是其足够长的企业产品线中的一个节点而已,在手机业务和其他主营业务之间,往往能产生业务协同效应。像周鸿祎准备成立专门的“奇酷网”电商渠道,其最主要的竞争对象就是小米,对于周来说,由于旗下拥有奇虎网和手机杀毒软件业务支撑,像智能手机这样的硬件部分甚至都可以免费,转而依靠软件预装或者其他业务实现盈利,即像腾讯那样采取最擅长的“羊毛出在牛身上”商业模式。

  二、填充型。这类智能手机供应商的特点是,闲着也是闲着,雷军说了,至少智能手机是风口,小则可以短期内拉升企业的销售规模,大则长远也有实现类似小米的“市梦率”的成功机会。小米、格力、乐视网是其中的代表。

  雷军从当年做软件操作系统、图书网站、网络游戏,一路做到智能手机,是这一模式的始作俑者;格力从起哄打赌,到为和美的实现竞争,而贸然杀入对它来说完全陌生的智能手机市场;乐视网作为创业板的最大市值公司,从造网络电视、汽车再到智能手机,支撑贾跃亭这么做的,不是胆量,而是资本市场追逐的股价和市值。

  三、情怀型。这类手机供应商的特点是,有鲜明的文艺范,多属临时起意的情感冲动,反正眼下的智能手机都可以 OED 或者 ODM,只要有个人品牌,即便是玩票,也不缺少资本投怀送抱。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周杰伦和李阳的“个人情怀”,都属于这一类型。

  一般说来,情怀不属于工业时代,这种停留在农业时代工匠式的乌托邦,不提也罢。

  泡沫化的三个表征

  眼下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泡沫化倾向,这至少从如下三个表征可以看出:

  一、一窝蜂跟风。此前乐视网 CEO 贾跃亭在解释公司为何要涉足智能手机时,质疑苹果的工业设计和系统封闭,更声称要以“开放的生态模式”迎接“手机新时代”。

智能手机泡沫化 风口猪何去何从?

  (小米开启了“模仿+低价”的市梦率模式,如何走出低价洼地,是国产智能手机的集体困局)

  事实上,苹果的 iPhone 手机才是真正的第一部互联网手机。早在 2007 年制造出第一台 iPhone 之前,乔布斯在 6 年前的 2001 年就发布了其历史性的重要产品 iPod,我们甚至可以把 iPhone 视为 iPod 的网络版和加强版,如果说苹果软硬一体的设计,只是更好地满足了用户体验,那么,贾跃通过所批评的苹果系统封闭,如果不算人云亦云,就是不知所云——因为 iPhone 正是通过巧妙的 “闸口”设计,才使得移动网络上争先恐后的热门移动 APP 应用得到了广泛运用,你能以“封闭”或者“工业设计”来质疑这样的产品吗?

  恰恰相反,到目前为止,包括三星在内全球所有智能手机厂商都未能在“工业设计”和“系统”这两方面超过苹果手机,从而使得 iPhone 的地位愈加巩固。无论是小米手机,还是国内其他厂商,都因为追求急功近利的 OEM 或者 ODM 模式,要么换个钢板机身,要么在 Andriod 系统上作一些优化,在产品形态上表现出了高度的雷同,甚至是相互抄袭。

  二、增速放缓。根据 2015 年 CNNIC 最新的调查报告,截至 2014 年年底,中国的网民数量近 6.5 亿,而手机网民接近 5.6 亿,也就是说智能手机在中国的市场渗透率将近 90%,几乎已经饱和。IDC 的统计数据也显示,2014 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接近 5 亿部,市场增长率为 15%,而今年市场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到 10% 左右。

  三、产能过剩。国内大大小小的智能手机厂家有数十家,小米、联想、华为、酷派等更是成为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几家供应商,但无论是在价格水平,还是技术创新等方面,国内智能手机生产企业目前都无法挑战苹果、三星等国际领先厂商的位置,在低价和同质化的洼地领域,产能过剩已经是显然的现实。

  以小米为例,按照其官方数据,小米 2014 年售出了 6112 万台手机,这等于每周这家公司要卖出近 130 万台手机,有分析者指出,这么大的出货量,小米手机很多程度上是被“消化”在了渠道代理商那里,并未真正到达消费者手上,这也是 IDC 这样的数据调查公司为什么以“出货量”而非消费者持有的终端数量作为统计口径的重要原因。

  三个预测:谁能挨得到天明?

  根据调研公司 Cannacord 和 GARTNER 的分析,整个 2014 年,苹果手机的全球销售量不到 2 亿部,市场份额只有 15%,但这一家公司却攫取了智能手机市场上就近 80% 的利润。仅以 2014 年第四季度为例,iPhone 销量为 7400 万部,平均售价高达 687 美元(同时期 Android 手机的平均售价只有 241 亿美元,几乎只是苹果售价的1/3),苹果手机单季利润则高达 188 亿美元,在苹果公司 2014 年 1800 多亿美元的年度销售额中,一半以上就是来自 iPhone 手机的贡献。

智能手机泡沫化 风口猪何去何从?

(整个 2014 年,苹果手机利润大幅超过竞争对手,随着已经拥有 iPhone 手机用户人数相对饱和(7 亿用户),苹果未来将进一步蚕食 Andriod 市场)

  苹果“一花独放”的背后,是国内厂商在利润和竞争能力等方面受到的无情挤压。除了三星和苹果外,HTC、联想和 LG、索尼、黑莓等其他国际厂商一样在盈亏边缘徘徊,即便微软财大气粗投入不菲,也亏损了2%。

  2015 年将是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分水岭。笔者认为,从这一年开始,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将会呈现出以下三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一、单纯卖硬件的公司都会死掉。除了上面谈到的增值型企业外,相当一批制造商将死在奔赴明天市梦率的路上。近年来,像手机厂商 HTC 近年来的式微就是一个明显的预警信号。随着苹果手机可能进一步蚕食 Android 手机的利润和市场份额,像 OPPO 这类的供应商由于缺少产品线上的业务协同,只有利润微薄的硬件业务,缺少网络增值之类的“卖水”业务,羊毛只能出在羊身上,还会重复功能手机时代类似厦新、波导等最终不得不退出市场的悲剧。

  二、迭代模式引发“新常态”。2014 年库克推出了大屏 iPhone 手机,补上了先前苹果手机只有小屏幕手机这一块唯一的短板。某种意义上,这也是苹果的回光返照时刻。随着领头羊苹果公司也不得不依赖 PC 时代类似的频繁的、甚至有时会令人生厌的升级迭代模式,而非革命性的创新来刺激市场需求,整个智能手机市场愈加饱和,要让用户扔掉手中的旧智能手机,会变得越来越艰难。

  三、市场高度集中,大规模的行业整合很快到来。在这方面,小米可能就像当年的卓越网一样,是一个合适的被收购对象,不同的是,再也不会也亚马逊这样的国外巨头掏大价钱收购,最后只能是国内厂商之间通过兼并重组,从而实现更加集中的寡头再造。

  (欢迎订阅本微信公众订阅服务号“人在网络”)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