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不管你说哪种语言,代码都能用来秀肌肉,技术才是出海的最好机票

不管你说哪种语言,代码都能用来秀肌肉,技术才是出海的最好机票

4月22日,2017创新中国春季峰会 Demo China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峰瑞资本董事田里、亚马逊AWS中国创业孵化和大学合作部负责人熊岳达、名川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求乐参与了海外专场的DEMO 会客室圆桌对话。

1、把中国的东西copy到美国,我们最大的优势在运营能力。

2、进入海外市场前,要对当地的法律、游戏规则做充分了解,否则很多投入最后都会泡汤。

3、运营导向的公司,慎重出海,因为后面的运营成本非常高。

以下为对话全文,由创业邦整理,未经对方确认。

我觉得对于不同的市场,需求是不一样的。整个中国市场在某些需求或领域里,可能跟欧美已经越来越近了。但是在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很多方向上,我们是领先于东南亚这类地区的。如果是走向落后市场,或者是速度偏慢的市场,实际上完全可以把中国市场里现在正在做的,未来要做的,甚至是已经很流行的东西,打好一个时间差以切入这类市场。

另外一种,如果你的产品、服务,能够利用中国市场的资源,去拓展全球市场,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趋势。例如,之前有一家做跨境电商的公司,把中国服装制造里的一些低成本的优秀产能,通过网红电商平台,拓展到全球其他的服务中,实际上也是利用了中国一些优质的资源。

我觉得出海这个命题是非常大的,可能要因市场和服务来进行具体分析。总体来说,我觉得是要利用中国在资源、市场、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去拓展全球市场。

要发挥我们的优势,这个话的背后是说,我们出海的时候,也有自己的劣势。第一个就是文化的差异,虽然各位在海外有了长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但是海外市场毕竟不是你的地盘。相对来说,东南亚、印度这些市场会比较容易做一些。

我们面对的挑战比较多,我个人的感觉是,把中国的东西copy到美国去,中国唯一可以胜出的就是运营能力。我们需要斟酌一下,优势在哪里?

我发现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掉得非常快。现在大家打开App Store看一下,前100里有一半是BAT的,再加上新美大、滴滴这波独角兽,一共占了百分之七八十。

移动互联网发展最快的是中国和美国,基本上是同步的。剩下的包括欧洲、东南亚,南美,其实都还没有走到,或者是正在走的过程中。刚才几位讲的,中国是有时间窗口的。

刚才讲了优势,我觉得我们在出海这件事情上的优势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我们有先进的经验,第二个是,我们在线上运营的能力,包括流量、服务。但具体在什么地方去切,我觉得还不太一样。

两三年前,那个时候也有不少单纯做流量的,后来有一帮单纯做工具的,再后来是偏媒体、偏社区的,越到后来,做的东西跟用户的交互会越深。往后,做媒体、做社区、甚至是做社交,会越做越难,跟当地的文化、运营结合得会更紧。这个时候你做成了,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用户在你身上花的时间会更多,变现也是更厉害的,但反过来讲,你的难度也越大的。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想好在什么地方去切。

今日头条很多人每天都要用,很多人每天都要关注的,拿这个做例子非常好。我不客气地说,今日头条肯定碰到过问题,而碰到的问题一定是法律上的问题。在美国把其他的东西抓取过来推给自己的用户,这个如何去做?法律的问题怎么去面对,我不知道,我只是提出来,但我觉得肯定是要面对的。但是从产品本身来说,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像头条一样好玩的东西。

有什么应对方法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也没有跟张一鸣聊过,不知道他是如何考虑的。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想跟他探讨一下。如果真的面临法律层面的问题,又想占领市场,那只能拿钱进行版权的交换了。

一个国外的公司进入到另一个市场一定会遇到本地化的问题,以今日头条或者是一些2C的应用来说,你一定要注意本地的消费者的文化,这一点是非常难的。另外一点,无论是2C、2B,你进入海外市场前,要遵守当地所有的法律、游戏规则。

当你的游戏小的时候,这件事就不是很重要,一旦大了,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实际上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你要介入这个市场之前,你首先要对他的法律体系、规则体系做充分的了解,否则你做了很多投入最后都泡汤了。

我们自己也有公司在做海外市场,也有偏技术的,你输出的能力越偏技术,其实你面临的难度就会越小。因为在技术层面,不管你说哪种语言,把代码拿出来一看大家就能明白。偏运营的话,你牵扯到的麻烦事就越多。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反而对今日头条持乐观态度。

好多人都在讨论单车这件事,现在硅谷已经可以看到小黄车了。如果共享单车要出海的话,难度还是很大的。因为,那是一个偏向C端的直接运营。如果你做的事情本质上是一个技术能力的输出,附带一些当地的文化和政策的话,我倒觉得其实倒还好。

小公司出海也行,小公司出海通常是在国内活不下去了,总得找个法子活。讲得实际一点,如果小公司在国内发展得不快,就先别想着出海的事了,先把国内的坑占好。不一定像张一鸣的公司这么大体量才能出海,但是至少也得有他1/4的体量,你才有这个精力和需求去出海。

我们跟美国的投资机构也聊过,大家认为早期的公司不太适合出海的,你的资源特别有限,你要集中运营,把现有市场做好。另外一个,你要看你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在这个市场是否有一定的优势。

我觉得是这样,流量导向的公司可以出海,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机会。运营导向的公司,慎重出海,因为后面的运营成本非常高,并且每个地方实际的运营情况都不一样。技术导向的公司其实无所谓出海不出海,完全看你的技术所服务的客户在哪里,如果是在国内就在国内,如果在国外就去国外。资本或者是资产导向的公司就择机出海,你做的方向上什么地方资产最便宜,你就去什么地方收购或者是投资。

不管你说哪种语言,代码都能用来秀肌肉,技术才是出海的最好机票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