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人民日报》:滴滴智慧信号灯帮助城市治堵

  交通拥堵是城市病。济南精细求解:利用移动互联网数据,智能仿真交通情况,优化路口信号灯配时;首创“逆向可变左转车道”,深挖路口的道路资源潜力;治堵思路由以机动车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成了优先保障对象。

  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复杂。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大规模道路建设等,都在不断加剧城市的拥堵程度。

  治堵,除了发展公共交通等大举措,还要从细处着手;通过精细化管理,缓解城市拥堵。红绿灯的信号时长、车道的宽窄、直行左转车道的布局……济南市里一个个微小的变化,开始让车辆通行变得更加顺畅。

  靠大数据智能研判

  信号灯配时争分夺秒

  经十路是济南一条重要的交通主干道,它承担着市区东西向交通流顺畅通行的重任,但长期以来它也是济南全城最拥堵的道路之一。很多出租车司机接到客人的第一句话往往是:咱不走经十路行吗?

  如今,这样的状况有了一定改观。今年 3 月初开始,济南交警和滴滴出行公司合作,在经十路上安装了首个以浮动车(移动中的机动车)轨迹作为数据基础的“智慧信号灯”。两个月后,成效初显,经十路早晚高峰期的交通延误时间均下降了超过 10%。

  在济南交警支队交通处副处长王峰看来,交通信号灯分秒必争,几秒钟的差异,就可能让交通拥堵程度有不小的改观或加重。因此,交通信号灯配时成了济南交警反复钻研的课题。

  一个十字路口,至少有四套交通信号灯,如何分配他们各自的红绿灯时间?一个个路口信号灯,并不是毫无关联的孤岛,如何让它们有效配合,保持道路畅通?

  过去,这种配时工作全靠交通警察的个人经验,很难保证科学性和准确性。后来,交警开始建立自己的数据平台,通过卡口、线圈、地磁、摄像头等搜集来的行车数据,综合判断,确定红绿灯时长。但缺点也显而易见——缺乏实时动态数据,精确性仍待提高。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信号灯配时带来新的可能。济南交警打破了原有的交通流信息采集模式,在保证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的前提下,通过和相关公司建立“数据共融平台”,借助移动互联网数据优化调整信号灯配时,先后和百度、高德、滴滴等互联网公司合作,利用他们在大数据和算法上的优势,帮助城市交通变得更通畅、更有效率。

  “以滴滴公司为例,他们的机动车实时动态数据价值很大,通过数据共融平台,可以推导出路口的全量交通数据,将数据输入模型中,通过调整参数,‘仿真’出不同优化方案实施之后的交通通行状况,从而给出最理想的优化方案。优化方案上线之后,济南交警还可以根据实时的轨迹数据变化,看到配时方案的效果,进行快速迭代、优化,从而让智慧信号灯不断进化。”王峰说。

  目前,济南已在 20 多个路口安装试用“智慧信号灯”。据介绍,以前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顶多分早高峰、晚高峰等 5 个时段,智慧信号灯则更加细化,包括除了早晚高峰、平峰以外的早晚次高峰、次平峰、夜间等 11 个时段。节假日、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不同方案。

  数据显示,经十路山大路到舜耕路路段,工作日早高峰平均延误时间下降 10.73%,晚高峰平均延误时间下降 10.94%。多名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都说:“济南高峰期的交通似乎好了不少。”

  道路资源精耕细作

  路口规划寸土必争

  不过,智慧信号灯也不是万能的,治堵还需要其他精细化管理手段。

  “比如,互联网公司并不掌握公共汽车、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数据,而一个路口的交通管理,不能仅仅考虑机动车,行人、电动车等的权益也要得到有效保障。”济南交警支队科研所副所长李勇说。

  因此,路面交警的经验和观察依然重要。在济南交警内部,有个“神秘”的小册子,记录着基层交警出勤时的心得体会和宝贵经验。

  比如,一位民警在执勤中发现一处路口人行信号灯的周期太短,行人在通过路口时会滞留在机动车道上,不但易造成拥堵,更是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这位民警就会将问题记录后反映到支队。支队交通处信号控制研究室的同志对该路口的信号周期进行调整,最终消除了安全隐患。

  正是基于交警们的集体智慧,济南首创了“逆向可变左转车道”,利用“先左转后直行”放行模式所产生的道路资源,在道路空间不用增加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左转车辆的放行数量。在南北道路直行放行时,东西左转车辆通过开口提前进入逆向车道待行,在左转绿灯放行时路口左转车道由一排变为两排,实现了左转通行能力的成倍提升。

  对于路口时间、空间资源的挖掘,早已到了“寸土必争”的境地。济南将左转待行区和直行待行区进行综合设置,通过信号两级诱导,分别提示直行和左转车辆适时启动进入待行区,保证头车行驶到待行区停止线时,相应的信号灯恰好变绿灯,实现了车辆不用停车、一次性通过路口。

  除此之外,济南交警还实施了压缩机动车道宽度、交通微循环、积极参与道路规划等精细化管理措施,缓解交通压力。

  济南交警支队政委曹凤阳表示:“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道路资源愈加紧张,这就更需要管理者精耕细作,路口更是寸土必争,一个微小的改变就可能对道路畅通产生积极影响。”

  坐公交比开车快

  治堵转向以人为本

  为了治堵,济南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有一个事实却不得不面对,即随着地铁建设的逐渐铺开,济南的交通状况在短期内很难有根本性改变。甚至在地铁施工的部分地区,会变得更加拥堵。

  曹凤阳表示:交通治堵要先治思想,如果治堵思路还停留在以机动车为中心,仅仅满足机动车的需求,只考虑机动车通行顺畅,不但会进一步刺激小汽车的增长和使用,对于使用非机动车方式出行的人群也不公平。

  因此,济南近年来的治堵思路逐渐从“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

  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成了济南优先保障的对象。本着“交通基础设施公平化和人物运行效率最大化”原则,按照“行人—非机动车—公交车—小汽车”的顺序实施路权分配,将保障行人、非机动车和公交车路权作为治堵突破口,倒逼小汽车向绿色交通转变。

  对此,济南很多上班族都有很明显的感受。“公交车有公交专用道,甚至有专门的信号灯,上下班高峰期,开车往往还不如坐公交车快,上班路上常看到公交车不断超越缓慢行驶的小汽车。”市民高女士说,她最近准备换乘公共交通上下班。

  目前,济南对双向六车道及以上新改建道路,一直按公交专用道标准进行一次性规划建设。对现有道路,已完成 44 条全天候公交专用道和 11 条高峰限时公交专用道的设置。

  对于行人和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济南也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宽度、设置非机动车专用道、调整过街信号配时等方式照顾这部分群体的出行需求。

  济南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长王宗岩表示:“治堵是一场持久战。我们治堵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合理分配道路资源,优先保障大多数群众的出行权益。从维护行人、非机动车、公交车等绿色交通、慢行交通路权入手,引导交通参与者合理出行,最终达到缓解拥堵的目的。”

  《 人民日报 》( 2017 年 06 月 08 日 08 版)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