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为什么我们会怀念《花花公子》?它都没在中国发行过啊!

新媒体管家

为什么我们会怀念《花花公子》?它都没在中国发行过啊!

超过40万人在听

每天半元钱,听吴晓波说世界万千




1992年,好莱坞性感女星玛丽莲·梦露墓地隔壁的那块墓地,被人以5万美金的价格买走了。


买主说:“尽管我不认识她,但买下了她旁边的墓地,这让我感到浪漫。”


这个男人名叫做休·海夫纳,《花花公子》的创始人。


为什么我们会怀念《花花公子》?它都没在中国发行过啊!

昨天,9月28日,在买下墓地25年后,这个自爆与超过1000多位女性体验过生命大和谐的男人,


为什么我们会怀念《花花公子》?它都没在中国发行过啊!


1953年11月,芝加哥的天气已经是极度寒冷,早晨的空气尤其凛冽。




在裹着风衣围巾行色匆匆的人流中,有一个脸庞瘦削的男人长久地驻足在报刊亭前。他假装随意地翻阅着一本杂志,封面上的玛丽莲·梦露,高举着圆润丰硕的胳臂,露出招牌式的娇憨笑容。


为什么我们会怀念《花花公子》?它都没在中国发行过啊!


这样招摇的封面,当然吸引了不少人掏钱购买。但也有人瞥了一眼后,继续埋头赶路。毕竟在那个年代的美国,这样的照片可以说是非常大胆。但是,这个男人却对这本杂志爱不释手,趁着报刊亭老板不注意,他还偷偷把它摆到了更显眼的地方。



是的,这就是《花花公子》第一期创刊号。那一年,27岁的休·海纳夫借了8000美元打算创办《花花公子》,他拿出其中500美元购买了玛丽莲·梦露的半裸照片版权,作为第一期的主打。


为什么我们会怀念《花花公子》?它都没在中国发行过啊!


彼时的玛丽莲·梦露,只是小有名气。她不曾料到,一张连她自己都不知道的照片版权买卖,而经过四年在职场中百般受挫的休·海夫纳,也不曾料到,这本杂志将在接下去的半个世纪里,成为



为什么我们会怀念《花花公子》?它都没在中国发行过啊!


那天,买下《花花公子》创刊号的人,翻开这本杂志,会看到这样一段话:


我们应该享受这样的生活:在自家公寓中,调上一杯鸡尾酒,准备两份开胃小菜,唱机里放上一段背景音乐,邀请一位红粉佳人,静静地讨论毕加索、尼采、爵士乐,还有性。


这是海夫纳亲自写的开刊词,在当时,堪称惊世骇俗。


为什么我们会怀念《花花公子》?它都没在中国发行过啊!


二战后的美国,迎来史上最强盛的经济发展阶段,而社会的文化和法律体系却仍然处于旧有的状态,人们遵循着刻板的教条。


其中,“性”当然是最具代表的一项。这项纯个人化的需求不允许被公开谈论,婚前性行为、人工流产甚至是正常的需求都是被视为不洁的。但执迷于性研究的海夫纳曾在大学做过一个报告,


但是,谈论“性”只是这本杂志的一部分,可以说是海夫纳创办《花花公子》最有力的一个武器,不论是在吸金能力还是在立场表达上。


《花花公子》真正提供的,是教你如何去享受物质财富——怎么样品酒、怎么样看电影、怎么样欣赏音乐——


为什么我们会怀念《花花公子》?它都没在中国发行过啊!

在创刊号发布一周年后的庆典上,《花花公子》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花花公子》多数读者年龄在20岁到34岁之间,70%多受过高等教育,近63%是商界的职场男性或者即将步入商界的学生,88%拥有汽车,几乎所有读者都定期休假,多数拥有摄影、阅读或音乐等爱好,抽五花八门的烟,喝各种各样的烈酒和啤酒。


《花花公子》由此得出结论,他们的读者是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


没错,这就是当下的我们。在面对财富暴增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消费升级”,从大众主流的跟随转变为小众爱好的身份认可,形形色色的个性网红和自媒体偶像崛起,开始寻求个人化体验的中国新中产。


为什么我们会怀念《花花公子》?它都没在中国发行过啊!


这就是我们,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虽然在中国并没有正式发行过一本《花花公子》,但今天的我们,却格外怀念它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会怀念《花花公子》?它都没在中国发行过啊!

陈可辛曾经拍过一部电影,我们很熟悉的《中国合伙人》。在这部电影里,邓超在到了美国后,给屡屡遭遇拒签的黄晓明寄去了一本杂志,就是《花花公子》。


而这个美国梦,就是休·海纳夫造出来的。


在《花花公子》爆火之后,海夫纳立刻以精明的头脑开发出一套完整的商业体系,从最早的俱乐部,到后来的服饰、箱包、影音、传媒等等,而那个我们所熟知的兔子LOGO和娇娆的兔女郎,也随之成为远在大洋彼岸的我们对《花花公子》最直接的印象。


为什么我们会怀念《花花公子》?它都没在中国发行过啊!

但其实,远远不仅于此。


海夫纳付出全美最高的稿酬,招募最优秀的作者为《花花公子》撰写文章。


这些大名鼎鼎的作者,都曾经为《花花公子》供稿,发布他们的新作品。有一些,甚至在没有名气时就被《花花公子》发掘,登上这个令他们展露头角的舞台。


《花花公子》还采访具有前卫思想的人士,他们的人物专访常常长达7~10个小时,极富深度。都曾在《花花公子》上发表过他们划时代的见解和观点。


为什么我们会怀念《花花公子》?它都没在中国发行过啊!

是的,《花花公子》是一本前卫的杂志,但不仅仅是我们以为的“色情”的代名词,实际上,它是一本真正代表了美国主流文化,甚至引领主流文化的杂志。


休·海纳夫曾经说过:“你能够被(流行文化)带入另一个世界,也就是想象的世界。而这一切在后来都会反映到对我而言最重要的那部分生活,也就是我自己想象的生活。”


所以,当我们谈到“美国文化”的时候,我们会说可乐、麦当劳,会说迪士尼、好莱坞,会说拳王阿里、猫王,也会说玛丽莲·梦露和《花花公子》。


为什么我们会怀念《花花公子》?它都没在中国发行过啊!


当这些人在历史的节点上相遇、向左向右、相互冲突,也相互成就,当死去的时候,并排躺进一个坟墓。



“这让我感到浪漫啊。”




为什么我们会怀念《花花公子》?它都没在中国发行过啊!


当代中国最值得听的50堂思想课

为什么我们会怀念《花花公子》?它都没在中国发行过啊!

为什么我们会怀念《花花公子》?它都没在中国发行过啊!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