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国产动画为什么总是被剧情拖后腿?

在国内动画制作流程中,编剧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职位。曾获得近10亿票房的《大圣归来》是老板带着员工开会聊出来的,《大鱼海棠》是两个导演自己编剧的,更别提宗师宫崎骏,拿着大纲就能给你变出分镜来。

一位编剧在动画公司坐班半年后出来,说:动画编剧就是给动画公司里打杂的,除了扫地和创作以外,基本什么事都干,会议记录、传话筒、背锅侠、错字检查员等等。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操着几千万项目的心,作品火了出风头的还是导演和公司老板。

影视剧行业,编剧翻身运动已进行到一半,但动画编剧却远远没有达到相应的重视,职业定位尴尬不说,相比影视编剧,未来发展和可塑性极弱。我们都听过一些有名的影视剧编剧,但听过几个有名的动画编剧呢?

即便如此,一部动画的失利,观众总会把锅甩到编剧身上。但在正常的动画制作流程里,更多时候,导演和制片人决定了整部动画的基调,而编剧只是实现他们想法的工具。一部动画剧情的好坏绝不是请一个好编剧就能决定的,《魁拔1》的编剧是田博,也没有翻出个花来。动画由于自身的特殊性,遇到比如技术限制无法实现的动作、用尽量少的画面展示情节、迎合团队的制作实力等等,都要编剧跟团队尤其是导演进行大量沟通工作,对许多细节进行妥协。

国产动画为什么总是被剧情拖后腿?

因为动画每一帧画面都是用钱烧出来的,在有限的制作经费中,能让编剧天马行空的空间有限。即便让你自由发挥,钱烧了,你一个编剧能保证票房好吗?在动画公司里,谁有钱谁是老大,制作人有钱就听制作人的,老板有钱就听老板的。即使票房不佳,那也是金主自认倒霉,你其他的编剧、导演,工作上谁都不想惹一身骚去背锅。所以现在许多动画公司开始购买IP,改编漫画等等,因为原创动画的不确定性太大。现在许多动画编剧要么就是在改编别的作品,要么就是帮助老板、导演和制片人实现自己的动画情怀。

所以光说编剧的问题,却没人说制片人和导演的问题,这显然是片面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鱼海棠》是导演梁旋、张春编剧+导演的,从剧情上可以看出导演的审美水平基本停留在十年前,对及吉卜力的借鉴也只得其形不得其神,即使来了一个好编剧,你觉得《大鱼海棠》这故事要怎么改?导演愿意改吗?

那有人说了,《大圣归来》剧情很赞啊。其实从剧本的角度,大圣并不精彩,台词也闷,大圣剧情的优点在于结构用的好,外加上西游这个国民题材认知度高,所以在原创动画片中取得了好成绩。既然提到了大圣,我再提个片子《超蛙战士》,这两部片有非常相似的地方,都是公司老板亲自上阵的第一部片,而且内容非常自恋,充满了导演的自我价值观输出。不同的是,《大圣归来》是西游题材的,因此受到了中国观众的认同,而超蛙这个打着中国风的原创科幻就只能在历史的尘埃里被雪藏了。

动画编剧理想的工作状态是在纸面上实现镜头语言,然而现实是大多数导演和制片人都缺乏文字想象力,需要分镜头出来后才能够建立画面感。他们要的是自己脑海中的故事,但他们没有建立完整的故事模型,所以常常在工作中告诉动画编剧大量信息碎片,一下说着某个场景要多宏大;一下又跳跃到A角色和B角色初次相遇时的动作;一下又想加个物理定律显得烧脑;一下又觉得在某个段落说出他想象的台词会很酷……

总之,他们有大量想要加进片子里的细节元素,甚至明天去电影院看了一部新片,又觉得有内容可以加进去。而动画编剧的工作,就是帮他们拼起所有想法,想尽办法让故事能够圆起来。可惜的是,导演会觉得动作场面更重要,制片人觉得他要的角色戏份重要,剧情?逻辑?硬伤?这些是放在后面的,就好比《纳米核心》、《秦时明月》的主创人员很喜欢让角色耍酷,即便耍酷破坏了片子的节奏,使剧情变得拖沓,可他们还是乐此不疲。

要想让国产原创动画的剧情不再拖后腿,需要整个动画行业自我进行蜕变。即使是动画编剧这样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还是有人在坚持在奋斗。目前动画编剧的职业前景只有三条,要么成为导演,占领更多话语权。要么成为分镜师,用实际画面呈现文字内容。要么做制片人,主策划方向。只有更多编剧从业人员走上重要岗位,才能令这个行业重视编剧的重要性,走向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宫崎骏在访谈自传《出发点》中是这么定义脚本的:

国产动画为什么总是被剧情拖后腿?

“更有普遍性的……向世人传达讯息的语言……脚本的编写正是这个问题的关键!” 动画编剧,多么伟大的事业啊!

————————————

好的内容是没法用工业化砸钱砸出来的。真正好的剧情,在于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和动机,宫崎骏在《出发点》中也给未来的创作者们写下了期许:

国产动画为什么总是被剧情拖后腿?


国产动画为什么总是被剧情拖后腿?

希望从业者能够把握创作初心,预祝国产动画能够真正的崛起!

国产动画为什么总是被剧情拖后腿?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