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未来智能手机完全不需要动手,现在的手机弱爆了

智能手机其实蹦跶不了几年了。

你现在可能依然会在大街上拿出手机,聊天也好、看新闻也罢,有些人就是为了给迎面而来的人看看自己的iPhone X,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现在你手中的这些手机你用不了几年了,再过几年他们都将会以新的形势展现在你的身边。

未来智能手机完全不需要动手,现在的手机弱爆了

“智能手机”的发展已经迎来了非常严重的瓶颈期,手机的创新已经不再是设计、摄像功能、性能的巨幅提升,就只是各个方面的微提升来敷衍了事。但是今年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手机在人工智能的布局也开始有了飞速的进展,但是这在大宝(onetyl)看来,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为什么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我们先来看看手机的发展趋势。大宝认为,手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了交互方式的改变,随着交互方式的改变,让我们使用手机越来越简单。

未来智能手机完全不需要动手,现在的手机弱爆了

最开始是大哥大只有按键,但是我们要把大哥大和bp机结合起来,后来手机就开始支持打电话、发短信。

然后手机既然有屏幕当然可以用来看时间,有扬声器就可以定闹铃,如果烦了累了可以玩玩小游戏。

移动网络概念的提出也是手机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环,手机要可以上网,便有了手机上网功能。

再打开一个应用的时候还想同时利用另一个应用,就有了初步的智能系统。

未来智能手机完全不需要动手,现在的手机弱爆了

方向键操作太复杂就有了触屏手机。

原有的手机系统太封闭,就给了安卓、iOS的可乘之机。也让现在的手机发展至今,已经过去10年的时间。

网络其实是手机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现在3G、4G、5G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手机所能承受的范围,5G网络可以6秒钟下载一个8GB的电影,但你要仔细想想,你的手机读写速度真的有那么快吗?现在3.0的读写速度不过30-40mb每秒,也就是说在极限运转的情况下,一个8GB的电影你也要下载200多秒,所以不要以为网速能代表什么,5GB网络所提升的网络速度已经不只是与手机相关了。

未来智能手机完全不需要动手,现在的手机弱爆了

现在人工智能开始让我们的交互方式有了多种多样的改变。

比如说语音交互,现在手机都有自己的语音助手,只不过是没有拿出来重点宣传,Siri、Galaxy、Bixby、魅族、360手机、乐视等等,都有自己的语音助手,还有电视同样有这样的交互手段,更不用提专门为语音而生的智能音箱了。

比如人脸识别,苹果的Face ID一出,很多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的技术都相应的被挖掘出来。而且这项技术让我们省去了用手指按压的过程,还有虹膜识别,现在三星正在研究掌纹识别,这些都是给我们的交互方式产生很大变化的技术。

未来的手机会是什么样呢?

我们要先想一下什么样的操作方式才能最佳程度简化我们的的操作流程:语音操控,眼神操控,脑波控制等等,这些技术都可以让我们操控手机的方式产生很大变化。

语音控制:

未来智能手机完全不需要动手,现在的手机弱爆了

通过语音控制的方式,就像是钢铁侠的智能管家“贾维斯”随时随地,钢铁侠只要叫出贾维斯的名字,就可以让贾维斯帮自己干任何事情,贾维斯也可以帮助钢铁侠处理各种信息,当然了,这并不影响钢铁侠看一看自己的手机,但是随时随地的AR眼镜,随便都能拉出来一个屏幕的小方块都展现出了漫威对于未来手机的充分幻想。当然这样需要你有一个对自己来说相对封闭的环境。

眼神控制:

未来智能手机完全不需要动手,现在的手机弱爆了

通过眼神控制第一个上线这种操作的是三星,三星的S4,你可以通过眼神来控制浏览器的上下浮动,上一页/下一页,一个手举着屏幕,一边使劲盯着屏幕确实有点傻,但是如果我们把屏幕内置到我们的眼睛或眼镜当中,你可以自由的操控你想看的内容,并可以通过头与眼的搭配来进行更多的操作。

脑波控制:

未来智能手机完全不需要动手,现在的手机弱爆了

这样的设备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限制,那就是你需要在头上有一个感应装置。其实,如果你曾混迹各种智能展会的话,你一定看到过通过注意力产生动力的小车,通过脑波控制的无人机。这些都是对于脑波的应用,当我们对于各种波动更加了解的时候,通过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学习我们的脑波的表达方式,这也会让我们对于操作手机更加的流畅。

未来智能手机完全不需要动手,现在的手机弱爆了

手腕屏幕

未来智能手机完全不需要动手,现在的手机弱爆了

抽拉屏幕

未来智能手机完全不需要动手,现在的手机弱爆了

柔性屏幕

未来智能手机完全不需要动手,现在的手机弱爆了

延伸屏幕

未来智能手机完全不需要动手,现在的手机弱爆了

透明屏幕

上述三种方式,其实我们都没有说手机的媒介是什么形式,现在的这种硬件形式?肯定不是。耳机+投影的形式?眼镜的形式?抽拉屏幕?等等等等吧,其实除了现有的变现形式都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手机表现形式。

因为感觉起来都比现在的方便,至于哪一款能够成功,还取决于在设计过程中哪一款更加的人性化。而现在我们的手机还会在折叠屏、柔性屏上进行一个短暂的过渡。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