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霸屏的呱儿子,你咋就不明白“捞一笔就撤”呢?

霸屏的呱儿子,你咋就不明白“捞一笔就撤”呢?

“我的儿砸还没回家呀,这次出门都快3天了,三叶草割了一茬又一茬,蛋糕也没人吃。”朋友圈的妹子又在埋怨“呱儿子”不回家了。不过,翻看了她的朋友圈却发现,几天前她还在抱怨“呱儿子”天天宅在家不出门.....

不得不佩服如今的女孩儿们,前两天还在各种炫耀那四位虚拟“欧巴”,现在又摇身一变成为一只呆萌青蛙的铲屎官。

单身佛系青年们 你是有多寂寞呀

霸屏的呱儿子,你咋就不明白“捞一笔就撤”呢?

至今仍是日文版的《旅行青蛙》,很好展现了什么是最标准的日系“性冷淡风”。作为一款放置类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几乎什么都不用做。唯一需要做的只是每天收一收门前的三叶草,然后用其为自己的“呱儿子”买粮食、工具还有附身符,用这些旅行必需品装满它的小书包。除此之外,玩家就再不需要做任何事。

因为你不知道你的“呱儿子”什么时候出去旅行,会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当然,要是“呱儿子”心情好了会给你寄点明信片、土特产。这些,就是无数玩家在微博、朋友圈炫耀的东西。

整个游戏的过程中,玩家除了开局是为自己的“呱儿子”起一个心仪的名字之外,就基本丧失了主动权,作为“爸妈”的玩家们,绝大多数时间只能静静等待,等“呱儿子”出去旅行或者回家。

就是这样一款绝大多数玩家连游戏内文字都看不懂,玩法也 “无聊至极”的游戏,却在短短几天内收割了无数玩家的心,《旅行青蛙》也迅速登顶APP Store免费游戏榜,这样的结果确实令人惊诧。

但后续也正是这样一种随缘的“佛系”心态,才是《旅行青蛙》迅速走红的原因。由于游戏中小青蛙的不确定性,让玩家不用在游戏经营的上花费太多精力,更多只是作为一个看客,看着小青蛙的“自由自在”地生活。

霸屏的呱儿子,你咋就不明白“捞一笔就撤”呢?

这种“我就静静的看着你”的游戏模式,也正好符合当下很多“佛系”年轻人的“都行、可以、没关系”的生活心态。

但是仔细琢磨,这种“佛系”生活态度的背后更多的是孤独和寂寞,这只小青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愿意“吸猫”,以及前不久那四位“虚拟欧巴”迅速走红的原因。

只不过,现在那些“虚拟欧巴”在这只佛系青蛙的冲击下似乎有点过气了。

反正都要过气,捞一笔就走更明智

前不久,天天在朋友圈炫耀《恋与制作人》中与男主各种互动的妹纸们,几乎都奔向了《旅行青蛙》。特意问了一个身边关系比较好的妹子,为何明明看不懂日语,却要“抛弃”她“热恋中”的欧巴们开始养青蛙时,妹子的回答很干脆,“养‘欧巴’太贵了,养呱儿子不用花钱。另外,只有充钱才能变得更强这种俗套的流程她已经腻了。”

Emmm....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正当的理由。

确实,与《旅行青蛙》的“清心寡欲”不同,《恋与制作人》的游戏过程显然让玩家投入的精力要更多一些,当然钱也要更多一些。或许唯美的画风、高度贴近生活的游戏内容会更受大众用户喜爱。

但是,纵观整个游戏行业历史,这种对话性恋爱手游的寿命都不会很长,往往是火的很快,过气的也很快。所以,站在游戏厂商的角度肯定是想在其火爆的阶段尽可能多捞一些,这也导致了这类游戏氪金的必要性。

霸屏的呱儿子,你咋就不明白“捞一笔就撤”呢?

为此,懂懂笔记专门采访了几位《恋与制作人》的玩家,近十位受访者中仅有一位坚持每日搬砖从未氪金之外,其他玩家均有不同程度的氪金。至于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不过这其中最多的一个理由是“不氪金玩不下去”。

其实,这里的玩不下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无法进行,只是整个游戏的进度会变得非常缓慢,而对于那些渴望与“欧巴”们多多交流的女性玩家而言,显然是不愿意等这么长时间的,氪金就成了普遍的选项。显然,这样的情况也正是游戏厂商所希望看到的。

但是,与《恋与制作人》相比,同样作为日系网红游戏的《旅行青蛙》显然没有领悟这一道理。首先在火爆持续阶段,作为一款本就冷门的放置型游戏,在没有汉化版、没有大规模市场推广的情况下,《旅行青蛙》爆出冷门本就是一场意外,而这场意外又能够持续多久谁也无法保证,或许快速过气是它无法逃避的命运。

佛系不可控是《旅行青蛙》走红的原因,但这样的玩法设定也同样会成为其很快过气的一个主要因素。以懂懂笔记身边的玩家们为例,在她们持续盯着看了一周“呱儿子”之后,已经有不少玩家选择弃坑。当问起她们弃坑的原因时,可玩性不高几乎成了统一的回答。“儿砸天天不在家,这让我感觉这个游戏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割草游戏。”

霸屏的呱儿子,你咋就不明白“捞一笔就撤”呢?

同时,在这样的游戏模式下,或许是因为Hit-Point(旅行青蛙制作方)本身就是一个“佛系”公司,游戏中的氪金通道并不明显。另外,氪金需求对于游戏本身而言也并不迫切,严格的说甚至都可有可无。鉴于几乎没有互动性,一般玩家平时所收割的三叶草已经完全够用,所以愿意氪金换取三叶草的玩家少之又少。这些原因也对游戏公司的收入造成了直接影响。

另外,《旅行青蛙》和《恋与制作人》这种轻制作经营类游戏的走红,势必会导致国内很多厂商的跟进,目前类似的山寨游戏已经陆续出现。

对此极光大数据行业研究院分析表示:“目前单凭这两款游戏的成功,还很难断言养成类游戏能否成其为一种趋势,但应该会有更多的玩家入局。”而随着更多玩家的入局,《旅行青蛙》的生命周期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虽然《旅行青蛙》凭借着自己的佛系特征圈粉无数,但是手游市场一直都是重度游戏的天下,现在是将来也会是,所以《旅行青蛙》和《恋与制作人》或许可以凭借着其独特的玩法短时间内刷屏社交网络,但是快速过气也是它们无法逃避的命运。

这不刚一周的时间,已经有不少玩家徘徊在卸载的边缘,朋友圈中跟小青蛙告别的“妈妈”也逐渐变多了。或许,对于那些男性玩家们而言,小青蛙自身才是他们最关注的点,因为这个游戏对他们而言是能玩一秒是一秒。

短则一周长则一个月,在这样短暂的生命周期里,站在企业的发展角度看《恋与制作人》那种趁热捞一笔就撤的路数,显然正确。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