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前言

前段时间,有读者问伊卜生,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的“约P”行为,一开始我对此不屑一顾,我既没有过“约P”经历,也绝不支持这种行为。

但翻回头来想,如果

毕竟,了解非常态,是深刻认知常态的最佳方式。

哲学家福柯曾通过研究精神病人探索正常人的精神世界,他提到:“正是非常态圈定了常态的边界”。同理,大部分规范的成型,往往经历了从偏离到纠正才得以确认,效率因为长期低效才得以提升,功能由于破坏才得以修复稳定。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于是翻看了很多知乎回答,发现答案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对这种行为的道德谴责,另一种表现尊重其他个体的选择。

但在我看来,都没有触及本质。

1


从经济学的角度,如果把人们的情感看成一个账户,正向的情感成为资产,负面的情感演变成附在,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中,无论对男或女,“约P”都是一场必输的豪赌,结局都是要承担负债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提到,面对复杂的情感社会,女性有和两个策略;相应的,男性可以选择和两个策略;

现在假设,在一个理想群体内,所有女性都是娇羞扭捏,所有男性都是忠诚不罚的;

那么,双方成本收益相等,情感收益各为+15分,为抚养后代共同承担-10分的代价,并共同支付拖延求爱时间-3分,情感收益为:;

这时,群体中溜进一个投怀送抱的女性个体,表面看来,她不必承担拖延时间-3分和共同抚养后代-10分的代价,就可以收获+15的情感收益,但情感收益的前提需要岁月的延续这个前提,否则就像为了缓解缺失感而去吸毒,收益非但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会造成更大的缺失感,计作;

假设,群体内的男性绝大多数是轻薄的,那么扭捏女性既要承担求爱代价-3分,又要承担情感负债-15分,保守算来至少付出-18分(还不算可能承担独自抚养后代-20分)

这时,开放的女性也至少需要承担-15分的情感负债和更大概率独自抚养后代的-20分,平均算下来-20分。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而对于男性,身处大部分由矜持女性构成的群体中时,刚才计算过,忠诚的收益为+2分,表面看起来,轻薄的男性,不必承担抚养后代的代价就能收获情感收益;


这种算法忽略了男性的动机,相比于短暂满足生理需求,轻薄的男性普遍两种动机,通过向更大的外部群体的展示作用彰显自己的魅力,而实际上这是十分幼稚的行为,轻薄并不代表缺乏情感,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更加渴求而不得,因为人越想要展示什么越说明ta缺失什么;好比很多具有暴力倾向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多强,而是在通过过激和高控制行为来掩盖内心深处的脆弱,大部分表现出轻薄的男性,会面临更严重的情感缺失,难以相信他人。他们的收益计为-3-15=-18分;



而如果群体由开放女性构成,那么忠诚和轻薄男性成本收益相等,均为-15分;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明显可以发现,无论群体状况如何,忠诚男性和矜持女性,都能比轻薄男性和开放女性收获更大的情感收益(至少持平)。

延伸开来,放到更大的社会维度里,

可以断定,选择轻薄面对世界的人,及其原因是无法相信他人,因此不敢投入,即使一部分人,在特定时间内保持忠诚,也只是被动行为,很难做到完全投入到情感或其他社会关系中,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忠诚的同时还是会抱有对他人的怀疑。


2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时候人们无法相信他人?原因有二:

(1)与获取收益比起来,人们更关注降低风险

(2)处于无法相信他人的阶层群体

很多猎食性动物,捕猎成功率在10%以下,这是由于自然选择决定它们身体结构和栖息地造就的,比如猎豹拥有颀长的身躯,是奔跑速度最快的陆地哺乳动物,首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捕猎成功(为了速度,牺牲了力量),而是为了躲避狮子、鬣狗等天敌;企鹅选择在最恶劣的极地繁育后代,增加了捕鱼难度,也是为了躲避天敌;

人类继承了祖先规避风险的基因,对于包括同类在内的潜在风险,优先抱有怀疑态度,即便使其牺牲掉大部分的机会。

抛开收入水平和资源能力等外部因素,人类社会分为3个阶层: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外部视角看来,根本,他们随心所欲的行动,不加约束,也就没有足够的理由去相信他们。

如果一个人周围绝大多数是自然人,那么选择信任别人的成本就非常高,如果真的这么做了,意味着势必要承担高频风险,而选择怀疑,可以规避大部分的风险,久而久之,所有人都习惯性的怀疑和揣测别人。

所以他们会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价值,希望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大人眼中的好孩子、领导眼中的好员工、朋友眼中的好恋人、街坊眼中好邻居.....

问题是,按照别人的评价标准行事,讨好的成分太大,这部分人关心的并不是如何真的塑造好学生、恋人等角色,而只是把这个关系角色,讨好他人,当做自己实现目的的手段而已。

在这个阶层内,相信的潜在风险是,一旦别人的评价标准或角色身份发生改变(比如学生毕业了、下级晋升了等),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关系中的角色是模糊的,同样难以预测,如果选择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会承担大概率的风险。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他们时刻想的是,如何把更好的一面展现给他人,所以大部分行为是“利他”的。

举个例子,伊卜生运营过一款直播课程,《李叫兽14天改变计划》,如果想要更好的直播效果,就不可能随心所欲,而是需要一系列的设计:在有限的空间内,拍摄镜头和直播屏幕,屏幕和天花板观众距离多远,观众才能感觉身临其境,同时画面又不显得局促;灯光从什么角度,什么高度打过来,画面才能显得立体又不过度渲染;PPT用什么字体呈现,才能和环境完美契合.....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这个过程必须建立在对他人足够尊重的基础上,“观众”才能通过你的“演出”,也能够感受到你足够的诚意,同时,作为塑造角色的人,你也能够知道自己的上限在哪里。

我听过很多人经常讲,要忠于自己,听从内心的声音,然而却没有真的领会其中的含义。

弗洛伊德把人的自我感知存在“本我”和“自我”,所谓“本我”就是本能,单纯地听从它,是自然人的所为,况且“本我”停留在潜意识层,我们谁也无法察觉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又怎么听从呐,所以自然人的行为是混乱的;

“自我”也可以称作“角色自我”,是可以察觉和被学习的,必定要把它展现出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角色”;事实上,人们对于自己的绝大多数感知,都来源于自己所塑造的角色,而一个人成功塑造的角色越多,就会越不容易迷失自我,才能够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才可以真正做到忠于自己。

那么,为什么“属性人”明明也知道自己的角色设定,却依然做不到这点呢?

举个例子,小学生们朗读课文,老师的要求是投入感情,但他们大部分都是用故意的拉长音、抑扬顿挫来显示自己投入了感情,当然也会得到不错的评价。

人在年幼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具有的社会属性,知道自己角色的任务是取悦老师,所以他们相信的是自己身为学生的这个角色,却做不到相信文章赋予自己的角色,所以属性人经常会“戏过”。

回想当初,当我第一次读《再别康桥》的时候,会把自己想象成徐志摩,体会即将离开深爱的地方那种不舍,寓情于景,该怎样流露真情,才是合乎常理的;


当我朗诵《我的空中楼阁》,也会想象那种生活,就是自己对人生的一种向往,“山如眉黛,小屋好像眉梢的痣一点”,这时的感情是饱满、真实,但不做作的;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对于角色的塑造,也帮助我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直到今天,仍然会产生影响。

所以,演员能够成功的塑造角色,并且透过角色了解自己的内心,源于对角色本身的绝对“相信”,而不是模棱两可,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如果你正在经营一款产品,推向市场之前,要做测试,就要相信测试就是真实的场景,而不是一次彩排,这时候你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用户,就像在舞台下坐着成百上千的观众,节目马上开始,你也要全情投入,适配所有的机型,否则就很容易出现偏差,比如你准备测试支付按钮,随便找两个同事试一下,却没有模拟上千人同时点击的情境,到了真实场景下崩溃的几率很大。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同样的,如果你选择和某人在一起,从第一天起,就要相信它是真爱,并且会越发浓烈,只有这样,你才会做这个角色设定下应该做的事情,找到属于你的舞台,激发和你演对手戏的“演员”,对“爱”的期待才会变成事实;


假如你总是暗示自己,先试一试,反正没结果也无所谓,你就很难“入戏”,不会想着去怎样塑造浪漫、感动,你很难找到自己的舞台,即使真爱也会随之淡漠。

总之,“演员”相信自己塑造的角色,在明确的关系框架下行事,自然就会约束行为,即使没有规章制度,他们也能把角色演绎的很好,知道特定角色中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能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能轻易说,;他们行为的确定性非常高,所以是最值得相信的群体。

当处于“演员”阶层时,相信他人的成本和风险显著降低,机会大幅提升,决策变得简单。

自然人阶层和属性人阶层,长期无法信任自己和他人,造成决策行动收益成本比长期处于低水平。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在强调物质阶层难以逾越,低阶层改变命运的难度太大,但相比物质(掌握财富和社会资源)阶层的差距,更难跨越的是“心理阶层”。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3


当然社会群体是极为复杂的,群体的划分,不可能规规整整,你所处的阶层是“演员”,不可能接触的都是“演员”,所以选择信赖谁,自然也需要分辨。

(1)一般而言,面对不可预知的情况,人的大脑储备了两种策略:


前边提到了,动物生存的首要任务是自保,身体通过释放固醇类物质,产生不适,从而感知到风险,以应对环境的变化。

人类也是一样,出于本能,在危险尚未来临人们优先选择怀疑,而不是相信同类。

但是,这种动物本能放到文明社会并不完全适用,你会发现,在人类中那些最喜欢怀疑他人的群体和最容易受骗的群体,通常是一拨人(比如,低阶层大妈群体),他们的信任成本很高,机会收益却很低。

而在较高的心理阶层中,人们采取的应对策略,往往是先相信某人,在过程中予以验证,这就是“事后验证机制”,这样做的好处是,先让机会进来,当有了数据之后,再去选择是该扩大机会收益,还是及时规避风险。

绝大多数人的做法正好相反,“事后验证系统”功能迟钝,他们很难相信不熟悉的事物和人,但对于那些熟悉的,却给他们带来损失的个体,做不到及时规避。

比如,我一位女性朋友的老师,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都在想方设法从她身上渔利,可她却始终无法摆脱这种状况,也无法意识到如果情况继续,就会蒙受更大的损失。

而她的男友,在与其利益发生直接冲突时,几乎全部会先满足自己,但她的做法通常是把这些问题找一个合理化的解释,觉得事情不大,而不是警示自己,迅速采取规避行动。

那么,为什么人们的“事后验证系统”如此迟钝呢?

(2)是不是说,当你感知到眼下有个人对你很友善,为你着想,能帮你实现的愿望,就代表这个人对你的情感足够忠诚,值得持续的相信呢?

当然不是!

因为忽略了一个变量,就是这个人的在同类中的“竞争力”。当一个人在你面前,竞争力水平较低,通常会表现出“忠诚”的态度;

比如,


缺乏竞争力的下级对待领导“唯命是从”,甚至会用谄媚的手段取悦上级;

产业链下游的公司,极力满足资源供给的集团公司的需求;

男人为了追逐女孩的年轻貌美,不分是非的顺应她;

我们知道,这些群体,都是建立在短期目标的基础上,称作“”。

以情侣关系为例,如下图: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一般说来,女人在20~30对之间,魅力值增长,处于价值快速上升期,而大部分男人事业还不成熟稳定,价值水平也比较低,在恋爱关系中也处于较低地位,通常极尽讨好之能事;

但处于低竞争水平的对象是不足以被长期信赖的,因为你知道,这是一种变相贿赂,一旦社会地位、供需关系、年龄外貌发生逆转,所谓的“忠诚”定会难以为继。

若想保持“忠诚”态势,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的信任对象始终处于“低竞争水平”,当你处于价值衰落期时,他和你一起衰落,这种情况在真实的家庭关系中,占了很大比例,而当这种情况真的发生时,你会发现,所谓的“忠诚”,也无法让你产生良好的体验,因为它压根儿不是稀缺品。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很多时候,人们对“低竞争水平”的忠诚疏于防范,它就有可能成为危险的东西。


历史上,处于低竞争水平反叛的例子很多,古罗马共和时期,庞培、凯撒联合统治帝国,布鲁图斯作为凯撒的重要盟友,深得信任;


可是,当庞培的势力超过凯撒,布鲁图斯就转换了阵营,转而攻击凯撒;庞培兵败之后,凯撒原谅了他的背叛,并继续委以重任;


就当凯撒意图改变混乱的政治局面,重振帝国雄风时,却因遭遇谋杀,殒命“元老院”,而谋杀的组织者,不是别人,正是他信任、包容的布鲁图斯;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刺杀凯撒)


真正稀缺品,是


当然,很多时候,你所接触的人未必当下就很强,但你可以预估TA的价值会逐渐增长,如何确信即便TA的竞争力提升之后,依然忠诚,从而相信TA现在所做的事情呢?这就需要预测。


如何预测呢?


可以通过观察几个方面的行为,加以判断:




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TA为了确保某个任务的顺利完成,通常会有备选方案。


比如,之前接到一个咨询项目,出于锻炼团队的目的,我没有自己做,而是交给了一位年轻的同事,我对他的能力比较认可,并且告诉他我的一些经验和建议他去哪里寻找解决方案,虽然这样,我还是会假设任务可能失败,所以会为失败做好应对准备。


结果,项目交接时,甲方果然提出了对方案的意见,正因为我提前估计了结果,所以亲自出马,迅速搞定,很快重新获得了甲方的认可。


这样一个过程(分配任务—给予方法—亲自收尾),就是一个为了实现目标,确定性很强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部分工作和生活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样的对象是值得信赖的,而不是像很多自然人一样,凭着一时兴起做事,操作过程中发现比预想中的简单,然后就放弃。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完整处理问题的能力,暂时处于较低竞争水平,力所不及,但还是要完成目标,那么就必须向外部寻求帮助。



我们都知道,在低阶群体中,成长过程中,大部分的诉求都是被抑制的状态。


比如,

你是学器乐的,演出时很想让父母来看,但父母有自己的事,不愿意来;

你想要买一辆山地车,家人说,这是没有必要的支出,不许买;

你想要组织一场球赛,老师说,学业为重,不允许组织;

你借鉴成功经验,向Boss提出立案,老板觉得不可行,直接拒绝;


久而久之,你会选择不表达,隐匿自己的诉求,或者通过错误的情绪宣泄表达,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自然人渴望被关注和照料,会通过愤怒甚至暴力等方式传达诉求,结果肯定事与愿违,越得不到满足就越愤怒,陷入恶性循环。


相反,一个有希望成为“高竞争水平忠诚”的人,懂得通过正确的方式表达诉求,这也需要一定的“表现力”,就是前边提到的相信,并塑造自己的角色。



很多时候,难以取得信任,往往是源于他人对你所站的立场保持怀疑。


《权力的游戏》第7季里的一个情节中,小恶魔劝说龙妈,不要用暴力攻打king's landing,而君临城的主人恰恰是小恶魔的姐姐,即便他的建议是中肯的,龙妈也会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的动机。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场景中,不可避免的,会让人怀疑你的立场,如果不注意经营,就会失去他人的长期信任。


比如,

公司管理中,把自己能力不足的亲信,长期安排在重要岗位,而使能力匹配的人失去机会;


企业合作中,为了攫取利益,不在乎合作企业的成本收益;


项目对接时,只想着获取对方商业信息,而不考虑项目防火墙;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PS:里弗斯父子)


与之相反,我接触的一些朋友,却可以站在我的立场为我着想,有时他们的建议甚至不利于自己,让我非常感动。


其中一位,化妆品公司的CEO,生意做的很大,因为策划项目产生交集,期间产生了一些纰漏,而他非但没有指责,反而以朋友的名义表达了关心,并告诫我警惕公司的部分问题,并把自己的很多资源介绍给我;


另一位是上市公司的执行董事,前段时间和我讨论一个项目的商业模式,我希望毫无保留的陈述,而他却告诫我,要注意竞争壁垒,核心信息谨慎透露;


很多人以为,人先成功,才会蜕变;而事实是,正是因为一部分人具备了以上的品质和行为法则,才有机会取得成功。


所以,抛开资产和社会地位等因素,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4


如果想让关系中的每个人利益最大化,单单能够识别“忠诚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面对情感,如果你是一个透支型储户,即使对象是“高竞争水平忠诚者”,也会沦为“负债者”。


继续以男女情感为例:


人们选择“约炮”以及一切轻薄面对情感的态度,就像拿钱去疯狂投注不同类型的彩票,虽然每注花销并不大,但总体算下来只有支出,中奖的几率却微乎其微,只会凭空增加负债,控制不住就会造成严重透支。


而对于彩票中心来说,你的每一笔情感资产,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即使你不投,对方也不会很在乎。


与之相反,可增值的情感资产应该具备“不可替代性”,否则不值得对方珍惜。


即使关系趋于稳定,也会产生资产负债,一部分女性处于价值上升期时,竞争力水平较高,所以根本不会考虑如何创造共同的资产,而是会单方向索取,处于低竞争水平的男性,多数会艰难的满足需求,她们识别男性的忠诚,仅仅是依靠满足自己当前需求的努力程度。


这种方式非常容易被取代,对于价值上升期的男性来说,换一个对象(更年轻更有资本)局面也是一样,这就形成了单方向的“负债”,如下图: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这笔债务是迟早要偿还的,而且是高利贷!


所以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中国女性,,比如独自教育孩子,承担家庭劳务,受尽公婆委屈,却再也得不到婚前那种备受关注关怀的感觉了,很多女性会抱怨,结婚前后男人好像变了一个人,但因为竞争水平的下滑,不得不忍受这种局面,并且劝说自己:“凑合过,谁家不是这样的呢”。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系统学告诉我们,当下所有的结果都是过去长时间积累而成的,而对未来的恐惧,萌发于当下埋下的种子。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所以说,除了识别什么样的“账户”值得投入之外,还要学会创造自我的“情感资产”


那么,怎样创造呢?


其实很简单:


你想要得到关怀,就需要让别人感受到你的渴求,赠送贴心的礼物,精心设计约会场景,制造浪漫;


你想要收获感动,就要先去感动他人,承担代价去满足他人的意愿;


你想要别人懂你,就要培养共同的爱好,尊重和学习他人的爱好;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如果能够在点滴之中,那么在后期,这笔资产就会成为你们之间的共同财富,双方才会共同守护,并实现复利增值。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那么,实现“情感资产”增值,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呢?




当你遇到行为确定性很高的对象后,一定要积极予以回报,否则的话,即便对方很“忠诚”,长期得不到反馈,自然也会减少在你身上行为的投入频率,直到终止。

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态度,对TA的行为和决策保持坚决地“相信”。

不容置喙的是,很多人嘴上说着相信,但却没有完全做到。

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上,经验丰富的过来人会提醒我们:“不要和某人继续交往下去”,即使过往无数次的事件已经证明,这个人在这方面问题上的判断大概率是准确的。

但年轻群体仍然往往不会完全相信,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过滤千百遍,吃过很多亏才会相信。

除非对方像伊卜生一样,把竞争水平原理&忠诚度原理,从头至尾的剖析一遍,然后你理解了,相信了,才会去执行。


然后等到下一次,类似情况继续发生,如果对方不做出完备合理的解释,你仍然不会完全相信,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成本很高,收益效率很低的沟通方式。


长此以往,对方就会感受到不能被信任,最终选择既不解释,也不会想要给你中肯建议。


如果一个人每天面临很多决策,不可能每件事都向自己和别人解释透彻,否则就会陷入繁复的事物中,举步维艰。


我的一位朋友,身兼7家公司董事,试想,如果不去识别和信任在专业领域比自己强的人,如何保持企业和部门的正常运转呢?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然而,很多管理者,面对比自己强,竞争力持续提升的下属,会心虚;往往体现出不完全信任,甚至采取政治手段打压,最终团队中只会剩下两类人,要么是“低竞争水平”的忠诚者,要么是竞争水平很高,但不忠诚者,导致团队整体竞争力下降。


有可能成为“高竞争水平”的忠诚者,因为得不到回馈和完全信任,也会沦为“非忠诚者”,再去投入其他情感资产也难以升值。



如果在关系的某一方在积极表达诉求,而另一方总是不能予以正面回应,“高竞争水平忠诚”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殆尽,最糟糕的情况是,彼此都在隐匿、转移、错误表达诉求,时间长了,懒于羞于表达,就不知道彼此的真实想法和感觉,如此一来何谈忠诚,缘何增值?


而“演员阶层”的人深知这个道理,在表达和回馈上不遗余力。


你在别人赠送贴心的礼物,精心设计浪漫的约会中得到了关怀感,就要用类似的方式关怀他人;


你在别人不惜代价的付出中收获了感动,对别人付出就不要左右衡量;


别人陪你完成心愿,理解你的喜好,你就要尝试理解对方的爱好,而不是孤芳自赏;





当我们发现,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些角色总是能够站在中立,甚至不利于他们自己的立场上替我们着想,最好的回应方式,就是避免他们真的因此损失,如果已经有所失,就要想办法补偿。


比如,对于牺牲自己项目进度,给予我中肯建议的朋友(前面提到的化妆品CEO),我当然会选择在其他地方给予补偿,比如为他的企业额外增加一次管理培训,提供引流创意方面的指导等等。


我相信,在彼此互为“高竞争水平忠诚”的关系中,情感资产会持续发酵增值。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人们总是喜欢把“约炮”、“失信”、“欺骗”等社会行为简单归因为道德问题,而我并不想趋同。


因为宣讲道德无法改变人的行为,只有人真的意识到对自己有利,才会改变行为。


就像近亲结婚,首先会带来弊祸,因为所生子嗣大比例畸形,会被自然选择淘汰,所以人们要规避,然后才会通过道德层面的解释,但在上千年的文明历史中,甚至近代,这种现象并没有被规避;

(PS:许多贵族家庭,为了保证血统纯正,会选择近亲婚配生子,比如:汉惠帝和皇后张嫣是舅甥关系;维多利亚女王是多代近亲后裔;冷泉天皇和皇后的父亲竟同为一人【源氏】)


随着现代医学解释水平提高,人们理解了其中利弊,才真正地减少近亲生育的行为;

所以说,人们身上的特质,只有适应了环境和变化,自然会选择把这些基因保留下来,我们才可以称之为“美德”或“品质”,否则就是迂腐。


我相信感性世界的资产,也会如实物资产一样,存在收益亏损、升值贬值:


我们选择相信,而不是怀疑徘徊,并不是因为我们单纯,而是因为相信自己和他人,是成本更低,收益更高的生活方式;


我们勇敢而不是怯生生地面对世界,并不是为了显得很英雄,而是因为勇气带来的增长值比胆怯大;


大道至简,我们理性对待工作,却感性的生活,简单的相信,是因为感性中体会到的美好,理性的大脑体会不到。



延伸阅读:


【伊卜生】复利时代,如何创造品牌资产

【伊卜生】新物种分化:为什么你赖以生存的能力没用了



【伊卜生】“约炮”为什么没成为全民行为


读完这篇文章,你已经知道了创造情感资产的方式很简单,我不妨先来做个示范:



目前为止,伊卜生的公众号已经更新了32篇文章,共约24万字,全部读完一遍,至少需要35个小时。



我非常希望和你创造共同的情感资产,所以请你告诉我,你最希望伊卜生解读什么问题,描述越清晰具体越好,我会一一回复。(直接公众号留言就可以)


我相信,与1个“高竞争水平”的人建立连接,远胜过无数低水平竞争者,即使你愿意不跟我产生连接,也要去选择和连接其他高水平的人,推荐几本好书:


《终极算法》作者佩德罗.多明戈斯,推荐理由:近三年,最透彻的解读人工智能的著作,比尔.盖茨背书。


《隐喻营销》作者杰拉尔德.萨尔特曼,推荐理由:少见的能把人们沟通中默认的共识,总结到位的书籍,即便你不是营销领域出身,也能从中得到乐趣。


《跃迁》作者古典,得到专栏作者,推荐理由:文笔流畅,国内积极心理学领域难得精品(书中有连接方式,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内容)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