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Swift 服务端开发指南

在服务端使用 Swift 时,大多数路由框架都会把路由同一个指定的闭包关联起来。比如我们在编写 Beacon 时使用的 Vapor 框架。你可以在该框架主页的测试示例中看到如下的代码:

import Vapor

let droplet = try Droplet()

droplet.get("hello") { req in
    return "Hello, world."
}

try droplet.run()

当你运行这段代码时,访问 localhost:8080/hello 会展示文本 Hello, world.

有时候,你想要向 API 的调用者返回一个特殊的 HTTP 代码,提示执行了一个特殊的操作。示例如下:

droplet.post("devices", handler: { request in
	let apnsToken: String = try request.niceJSON.fetch("apnsToken")
	let user = try request.session.ensureUser()
    
	var device = try Device(apnsToken: apnsToken, userID: user.id.unwrap())
	try device.save()
	return try device.makeJSON()
})

(我打算在之后的博客中详细介绍 niceJSON 的用法,不过现在请忽略它。)

这是个非常好的请求,和 Beacon 中的代码很像。不过有一个问题:当你返回类似字符串的对象(本文的第一个示例)或者 JSON (本文的第二个示例)时,Vapor 会返回 200 的状态码。但是这是一个 POST 请求并且创建了一个新的 Device 资源,所以应该返回 201 CreatedHTTP 状态码。所以你需要创建一个完整的 Response 对象:

let response = Response(status: .created)
response.json = try device.makeJSON()
return response

对每个创建型的请求重复执行这样的操作很烦人。

最后一点,端点(endpoints)通常会有副作用。特别是使用 Rails 编写的应用,管理和测试这些端点是非常困难的,在 Rails 社区中已经出现了许多有关的讨论了。如果注册需要发送注册邮件,那么如何布置 “桩代码” (stub)以便测试剩余的代码?这是很难做到的,如果所有逻辑都在一个复杂的函数中执行,更是难上加难。在 Beacon 中没有任何发送邮件的功能,但是我们的确有很多推送通知。监管这些推送的副作用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说,在每个路由中使用一个闭包的风格,已经应用在 FlaskSinatraExpress 之类的框架中了。它们都是非常好的示例,不过真实的项目往往具有复杂的端点,依旧是把所有逻辑放在一个复杂的方法中。

进一步说,Rails 风格的控制器模块很庞大,而与每个端点匹配的相关方法都使用控制器作为命名空间,这使得控制器彼此之间具有边界攻击性。我觉得我们可以做的比以上两种模式(使用闭包的风格和 Rails 风格)更好。(如果你想了解 Ruby 服务器架构,我已经从 Trailblazer 项目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最基本的一点是我想要一个更好的抽象来响应传入的请求。为此,我使用了一个称之为 Command 的对象来封装端点需要做的工作。

Command 模式的起始部分是一个协议:

public protocol Command {

	init(request: Request, droplet: Droplet) throws
    
	var status: Status { get }

	func execute() throws -> JSON
	
}

extension Command: ResponseRepresentable {
    
	public func makeResponse() throws -> Response {
		let response = Response(status: self.status)
		response.json = try execute()
		return response
	}
    
}

上面的代码是 Command 协议的基础外壳,后面会向其中添加更多的代码。从协议的基础部分可以了解如何使用这种模式。下面来使用新模式重写“注册设备”这个端点。

droplet.post("devices", handler: { request in
	return RegisterDeviceCommand(request: request, droplet: droplet)
})

因为该命令遵守了 ResponseRepresentable ,所以 Vapor 接受它作为路由的 handler 闭包的有效返回值。 它将自动调用 CommandmakeResponse() 方法并且为 API 的调用者返回一个 Response

public final class RegisterDeviceCommand: Command {

	let apnsToken: String
	let user: User

	public init(request: Request, droplet: Droplet) throws {
		self.apnsToken = try request.niceJSON.fetch("apnsToken")
		self.user = try request.session.ensureUser()
	}

	public let status = Status.created

	public func execute() throws -> JSON {
		var device = try Device(apnsToken: apnsToken, userID: user.id.unwrap())
		try device.save()
		return try device.makeJSON()
	}
}

以下是该模式的一些优点:

  1. 在服务端使用诸如 Swift 这样的新语言的主要吸引力是可以使用新的特性,比如用可选型(更针对性地说,是为了解决以前的缺陷)来保障一个请求成功完成。因为 apnsTokenuser 的类型是非可选型的,所以如果 init 方法在结束时没有初始化所有的属性,则文件无法通过编译。
  2. 状态码的使用方式很友好。
  3. 初始化与执行分离。你可以编写一个测试,检查对象的初始化过程(例如,从请求中提取属性),该测试与检查实际的 save() 方法的测试是分离的。
  4. 至于副作用,该模式可以轻松地把不同的 Command 放置到自己的文件中。

可以向 Command 中添加两个更重要的组件。首先是验证。添加 func validate() throwsCommand 协议中,编写一个默认的空实现。他也会被添加到 makeResponse() 方法中,在 execute() 方法之前执行:

public func makeResponse() throws -> Response {
	let response = Response(status: self.status)
	try validate()
	response.json = try execute()
	return response
}

validate() 方法的典型样式可能如下所示(来自 Beacon 的 AttendEventCommand ):

public func validate() throws {
	if attendees.contains(where: { $0.userID == user.id }) {
		throw ValidationError(message: "You can't join an event you've already joined.")
	}
	if attendees.count >= event.attendanceLimit {
		throw ValidationError(message: "This event is at capacity.")
	}
	if user.id == event.organizer.id {
		throw ValidationError(message: "You can't join an event you're organizing.")
	}
}

这样的代码易于阅读,保持所有验证本地化并且非常易于测试。虽然你可以构造你自己的 RequestDroplet 对象,然后把它们传入 Command 的指定构造器,但是你完全没必要这么做。因为每个 Command 都是你自己的对象,所以你可以编写一个接受完备的诸如 UserEvent 这类对象的构造器,你不需要手动构造 Request 对象进行测试,除非你有测试 Command 构造过程的特殊需求。

Command 需要的最后一个组件是执行副作用的功能。副作用很简单:

public protocol SideEffect {
	func perform() throws
}

我在 Command 协议中增加了一个属性,该属性列出了 Command 执行之后需要执行的 SideEffect 对象。

var sideEffects: [SideEffect] { get }

最后,副作用被添加到了 makeResponse() 方法中:

public func makeResponse() throws -> Response {
	let response = Response(status: self.status)
	try validate()
	response.json = try execute()
	try sideEffects.forEach({ try $0.perform() })
	return response
}

(在代码的未来版本中,副作用可能会以异步的方式执行,即不会阻止向用户发送响应的过程,不过目前只能同步执行。)将副作用与 Command 的其余部分分离的主要原因是便于测试。你可以创建 Command 并且执行,而不必隔离副作用,因为副作用永远不会被执行。

Command 模式是一个简单的抽象,但它是可测试且正确的,坦白地说,它使用起来令人很愉悦。你可以在这个 gist 中找到协议的完整定义。我不会因为 Vapor 没有包含这类的抽象而打击它:和其他服务端的框架一样,Vapor 设计简单,你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对它进行抽象。

本文由 SwiftGG 翻译组翻译,已经获得作者翻译授权,最新文章请访问http://swift.gg。

原文  https://swift.gg/2018/04/24/server-side-commands/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