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赛富羊东:投资的坚守与顺势 机关算尽不如顺其自然

赛富羊东:投资的坚守与顺势 机关算尽不如顺其自然

  羊东的履历,单一得有些枯燥。自 2001 年加入软银亚洲投资基金(2009 年更名为赛富亚洲基金)至今,任该基金创始合伙人。相比业内频繁跳槽,羊东显得格格不入。

  “在 VC 行业,有太多的机会和诱惑,很多人在磨合过程中放弃了互相妥协与尊重。至于我坚守 15 年,说是责任,有点‘高大上’,但我确实不愿自己的解脱成为别人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我坚信坚守所带来的回报远大于跳槽所带来的回报。”羊东说。

  众所周知,羊东是国内最早从事 VC/PE 投资的专业人士之一,多年以来,经历了互联网泡沫,也经历了 VC 寒冬期,至今依然“活着”,而且谈及未来也是一副与赛富“死嗑”到底的架势。

  “作为投资人,不能一山望着一山高,只要坚守对人、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判断,再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抓准时机,那么无论在哪儿,都会投资成功,都会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羊东说。

  坚守的哲学

  羊东入行,正值 1998 年至 2001 年海外互联网行业泡沫破灭。当时,赛富的 LP (有限合伙人)——思科(全球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已承诺投资,尽管泡沫破灭,行业处于低谷,但还是兑现了承诺。不过此时,几乎所有人对“.com”都持怀疑态度,没有任何实质性动作。

  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 BAT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正是由于熬过了互联网寒冬期才成为了巨头,其多少得益于当时没有激烈的竞争。以盛大上市为代表,业内人士隐约看到曙光。随后,携程上市,增加了投资人的信心。此后两年,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起来。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羊东作为基金核心投资人,投资了尚在初创期的 58 同城和完美时空。

  然而,之后几年,互联网和 VC 行业并未如预期的那样一帆风顺,尤其 2007 下半年,VC 行业显现泡沫、人民币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金融危机爆发。同时,超级天使出现,且形成不同派系。一时间,风云突变。

  “2007 年下半年是我最痛苦的时候,感觉投资这个事儿没法做了,一堆人民币基金疯狂冒出来,企业还没怎么着,估值已经很高,而且大家疯狂抢项目,赛富处于有钱投不出去的状态。”羊东说。

  据了解,当时羊东并不看好众多小型人民币基金。第一,规模小,理论上只能投资早期项目,而基金的存续期却只有 5 年,那么 3 年投完,2 年退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或者投资 PRE-IPO 项目,但A股市场随后大跌,众多公司无法上市。第二,LP 大多是个人,成熟度不高,承受能力差,对投资回报过于急迫。第三, GP (普通合伙人)投资理念不成熟。

  “J曲线效应是风险投资各行业的规律,早期投资前两年往往只出不进,很难看到投资回报,而这一客观规律在人民币基金身上表现得很明显。”羊东说。果不其然,两年后人民币基金问题显现。

  这段时间,充分考验了羊东的心理承受能力。除了上班,业余时间靠看书减压,主要看心理学和科学类书籍。用他的话说,上学期间很多东西没能学到或者没学明白,重新补习一下。

  其实,在这段行业浮躁期,迷茫中的羊东完全可以跳槽,或自立门户重新开始,虽然会损失一些利益,但却能得到解脱。

  “我不愿意把一堆项目留给别人,这种行业内普遍的解脱方式会成为别人的负担,也是对 LP 不负责任。”羊东坚定地回答。众所周知,一个投资项目,如果核心投资人离开,无论基金本身还是被投企业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机缘巧合,一句巴菲特重复过的老句给羊东带来了些许平复,即: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

  “失去时很痛苦,得到时却未必满足,很多人觉得原有的东西没有价值,就去追求新鲜事物。但很多东西往往失去之后才知道它的价值,才想起珍惜,但为时已晚。投资亦如此,不能说失去的一块钱不是钱,赚到的一块钱才是钱。作为投资人应该避免这种倾向,没有一种投资战略会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优的,切勿一山望着一山高。”羊东说。

  正是这份坚守,58 同城才在最困难的时候获得了赛富的追加投资,才有了今日“中国第一分类信息网站”的地位。也正是这份坚持,才使完美时空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赛富才获得了从 800 万美元到 4 亿美元,一年 50 倍的投资回报。

  机关算尽不如顺其自然

  “做投资,仅靠一腔热血与激情远远不够,当然坚持是必须的,而敏锐的商业嗅觉更重要。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太过刻意设计出来的效果往往没有顺其自然的效果好。”羊东说自己,“正好生在北京,正好北京有个清华,正好理科出身又学得不太好,正好入了 VC 行业,正好商业嗅觉还不错,正好赶上一个创业的好时代,一切水到渠成。再如巴菲特,如果他生在非洲,也就是一个农民,不可能成为投资大师。”

  每次接受采访,羊东必谈巴菲特。在他看来,巴菲特的成功并非最初设计好的。众所周知,巴菲特最初只是因为贪图便宜投资了一家纺织公司,之后才凭借资金来源、决策机制,税务方面的与众不同,坚守低风险原则,以及极度保守的投资理念与纪律性,最终在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上独树一帜。

  从巴菲特身上,羊东总结出“机关算尽不如顺其自然”,多年来,羊东的投资策略变化不大,核心还是围绕产品是否满足痛点、创业者是否充满理想、商业模式是否合理。至于判断是否准确,就全凭他本人敏锐的商业嗅觉了。

  “商业感觉,很难用语言表达。投资人会犯两种错误,该投资没有投,投资了的却不该投。这两种错误我都犯过。”羊东说。

  此时,羊东嗅到:中国今后的希望集中在 80 后创业者身上,这个群体有激情又非常聪明,只要他们能够创造出一流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就一定能成功。而这种产品不分大小,有些类似“小作坊”的产品也很有意义。

  “中国未来不可能只是模式创新,比如淘宝的模式和农贸市场的模式在商业原理上其实是一致的,中国的未来必定靠产品创新推动发展。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还是产品为王、品牌为王、技术为王。”羊东同时表示,“相比 80 后,90 后创业为时过早,除非是天才,但问题是真正是天才的可能性多大?例如打篮球,普通人做乔丹的动作,结果一定是把自己弄伤,所以天才不能随意模仿。如果非要把自己逼到像‘天才中的天才’那样创业,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了。”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