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弘毅15年医疗投资逻辑首曝光: 聚焦创新药与基础医疗服务,20次出手,投资逾百亿元

弘毅15年医疗投资逻辑首曝光: 聚焦创新药与基础医疗服务,20次出手,投资逾百亿元

文 | 王庆武 文亿

来源 | 投中网

被渲染为史上最难募资、融资年的2018年,医疗健康领域却逆势发展,开始复制美国医疗健康市场近20年来的辉煌。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国家频频鼓励创新药的注册和使用,港交所允许无收入、无利润的生物医药公司上市。在港交所2018年4月举办的生物峰会上,来了200多家跃跃欲试的企业。2018年6月29日,天境生物宣布完成C轮融资,金额2.2亿美元,弘毅投资领投,也是此次唯一一个在董事会获得席位的投资者。天境生物是聚焦于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病治疗的创新药物研发的企业。

这是弘毅投资在创新药领域的再次落子。

弘毅15年医疗投资逻辑首曝光: 聚焦创新药与基础医疗服务,20次出手,投资逾百亿元

弘毅投资董事长赵令欢

“弘毅投资十几年如一日地看好健康产业,作为可以深耕、精雕细琢、从而赚取回报的投资领域,有百折不挠支持石药转型的故事,有几度携手先声、彼此信任故事……我们在这一领域做了很多投资,总体来说十分成功,未来还将继续聚焦,而聚焦的做法是大量地投、长期地投、不断地投。”弘毅投资董事长赵令欢坦率地描绘出了未来的着力方向。

本轮医疗领域政策与资本的双向利好,如何抓住医疗结构改变带来的契机,找到适合生存的细分市场,短时间内连连挥动魔杖?近日,弘毅投资董事长赵令欢及医药投资团队接受了投中网专访,以创新药为切口,首度曝光了弘毅投资15年来医疗投资的底层逻辑。

至2018年,弘毅投资管理资金总规模已超过720亿元人民币,投资企业资产总价值近2.9万亿元。

遵循“行业专注”的投资铁律,弘毅投资对医疗健康产业的关注,可径直追溯到2003年公司创立之时。当时,弘毅投资从99个行业里筛选出10个适合投资的重点行业,又从10个重点行业中确定两个专注行业,医药就是其中之一。

弘毅15年医疗投资逻辑首曝光: 聚焦创新药与基础医疗服务,20次出手,投资逾百亿元

先声药业上市

弘毅投资最初为人所知的医疗投资案例是2005年投资先声药业。彼时,初生的弘毅投资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向市场证明了选择企业的眼光与帮助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能力。2007年4月20日,先声药业登陆纽交所,每股定价14.50美元,得到了华尔街的认可,收市时市值涨到了9.06亿美元。这也创下了当时亚洲最大规模的医药公司IPO纪录。

弘毅15年医疗投资逻辑首曝光: 聚焦创新药与基础医疗服务,20次出手,投资逾百亿元

2007年6月,弘毅投资入股石药集团

2007年,弘毅投资在医药投资领域踏上了国企改制之浪。当年6月,接棒登场的石药集团,如今看来已是中国Buyout(并购投资)领域的经典之作。2007年,石药集团还是一家抗生素和维生素C产能全球第一的原料药企,其毛利的81%来自原料药。弘毅投资帮助企业成功改制,并制定了向创新药转型的战略方向。与弘毅投资携手的8年间,石药完成了华丽转身——其创新药、专利药、品牌药的利润贡献从2007年的19%上升到92%,资本市场也对转型予以极大认可,目前石药集团市值已达1400亿港币。2018年5月4日,恒生指数宣布将石药集团纳入为恒生指数成份股,成为唯一一家蓝筹医药股。

随后,弘毅投资陆续投资了康臣药业、滇虹药业、鸿翔一心堂、柏盛国际等项目;2014年10月,成立了专注于医院投资与管理的弘和医疗服务集团,并在同年并购上海最大民营医院——杨思医院。在2017年3月弘和仁爱香港主板上市的新闻发布会上,赵令欢解密了弘毅在基础医疗服务领域投入的思考,“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不断提高、收入不断增加,但基础医疗服务还不够,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高质量的基础医疗,打造老百姓身边最好的医院。”

资本来势汹汹,竞争也如影随形。至2017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有91支基金完成募资,披露募资金额约29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64%。

同行相争,喜欢用概率和赔率来计算投资的成败。VC出手,如果赔率很高,概率就可以低一些,但PE大体量投资加稳健回报的要求,就必须找到化解风险的方式。弘毅投资需要破局,要诀可能仍在其一直擅长的“把握大势”上。

2017年,《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当嗅到了大背景下药品零售行业整合的机会时,弘毅投资的投资逻辑变得清晰起来:药店除了是线下渠道,更是大健康生态圈的入口,国内药品零售行业连锁率和集中度都不高,亟待整合。

2017年10月,弘毅投资即联合基石资本向苏州全亿健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注资数十亿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全亿健康成立不足两年,此前已收购了南通济生堂、常州中诚大药房等数家药店的股权,成为一匹黑马。在补足“弹药”后,这家公司又迅速挥师西南,一口气将四川巴中怡和药业、成都芙蓉大药房、宜宾天天康、成都乐源堂、成都宁丰等5家连锁药店收入麾下。

截至目前,全亿健康旗下控股的药房门店数量已超过2000家,营业额超过60亿。其营业阶段性成果已经验证了弘毅战略逻辑的可行性,“滚雪球”效应初显。

医院和药店是面向消费者的端口,也是最重要的医疗数据来源。至此,弘毅投资在两点上皆有落子。接下来,弘毅可以“在医院和药店提供的数据库的基础上,更精准地去看投什么药、器械,提供哪些针对性的具体服务”。

过去几年,生物医药是投资机构和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但“找到一个适合PE投资的标的是比较难的。”生物药项目没有进入市场销售的产品,没有利润,市场前景不稳定,早期项目的投资额度也和PE的常规操作规模有差异。

到了2017年,海归研发人才到位,行业趋于成熟,政策鼓励、资本利好,属于PE的大额投资的机会才涌现出来。未来,弘毅投资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寻找创新药和有创新能力的传统药企上”。

市场广阔,四处都是机会。中国社会对创新药的需求已可用“惊人”来形容: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多,仅糖尿病患者就超过1亿人,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则更多。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上升,每年发病人数超过800万,死亡人数超过200万。这些都促生了新药品的需求。

但资本不会给投资者来回探索的空间。此刻做创新药投资,最忌讳没有方向、茫茫行舟,把大量时间和资金都消耗在不同战线。

幸运的是,长期的专注让弘毅投资团队具备把广泛的问题变得垂直而收敛的能力。它找到了“迎刃而解”里的“刃”——吃透科室。常规医疗投资常以药品、器械、服务为划分,但弘毅投资过往的投资经验让它意识到,要深入了解某个疾病领域,才知道患者需要什么药、什么器械、什么服务。

举例来说,弘毅投资在2008年投资康臣药业。康臣药业创立30余年来一直专注于肾病领域。其代表产品尿毒清颗粒,是国内首个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成药。另一个代表产品益肾化湿颗粒,则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成药。而FibroGen已进入三期临床的口服贫血药产品,则是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第一个肾病贫血领域的创新药。

显然,

弘毅15年医疗投资逻辑首曝光: 聚焦创新药与基础医疗服务,20次出手,投资逾百亿元

天境生物团队

。天境生物在靶点生物学、抗体分子工程研发及转化医学研究上具备优势。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个在研生物药,并与包括Genexine、MorphoSys AG、辉凌医药在内的生物技术公司和全球制药企业,以及包括药明生物、泰格医药等在内的顶尖药物研发外包公司开展了合作。

以“人的需求”的思考方式,让弘毅投资的医疗投资变得专注,并在不同板块之间迸发协同作用。丰富的经验和对行业的深刻了解,也使得出击更为精准。

以投资FibroGen和天境生物为例,弘毅投资选择创新药企业时有两条关键标准:其一,portfolio(投资组合)需要丰富,pipeline(产品架构)里包含多个在研药物,可以对冲单一药品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其二,pipeline里有少数产品具备很高的想象空间。

符合这两点标准的创新药企业,才能够支撑起大型PE动辄数千万、上亿美元的投资规模,同时也便于市场对企业作出估值。

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价格实现”是PE的重要生存基础,同时也是给予企业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合理方式。一家民营企业从发展到上市,跨度和难度都很高,而在A股、H股上市都并非轻而易举,诸多国际收购基金都在此遭遇难题。这正好给弘毅投资留下了发挥空间。

投资的过程,无论多么复杂,本质都是一单买卖。成败与否取决于买入时价值是否被低估,这要求投资者必须具备凭借不完整的信息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只有和企业家充分对话,对行业、项目有深刻的认知,才敢作出判断。“创新药企业的企业家,多数是科学家出身。只有你能从科学的角度和他对话,他才会比较尊重你,你也才能得出一个合理的估值。”

在弘毅投资看来,

此后的事实行动证明了这不是一句空话。2013年3月,弘毅投资再次携手先声药业,启动私有化进程,同年12月完成了这一当时中国医药行业规模最大的私有化交易。此次投资于天境生物,也与先声有关——天境生物的创始人及CEO臧敬五博士曾任先声药业集团首席科学官,多年的相识与默契,让企业与弘毅投资团队的沟通与互信的建立尤其高效。

弘毅投资一再强调自己是“增值服务商”。在过往案例中,这一逻辑常常体现为四点:一是让核心管理层持股;二是改变原有管理体制,建立新的决策、激励机制;三是帮助企业增强资本市场能力;四是帮助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具体到创新药企业来说,弘毅投资突出的优势是资本市场的丰富经验和跨国整合资源的能力。通过先声、石药等案例,弘毅投资熟悉医药行业的资本运作,也建立了很好的资源网络,可以帮助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2018年,弘毅投资想要寻找更多“真正的价值洼地”。这样的机会可能在国内,也可能在海外。VC出海已成趋势,海外标的“往往拥有很好的产品,估值则比国内低”。但投资这样的项目,必须具备帮助项目落地中国的能力。

在FibroGen之前,弘毅投资于2010年投资于新加坡上市公司柏盛国际,这是世界第四大的心脏支架公司,销售覆盖欧洲、日本、东南亚和中国,弘毅投资积极协助了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公司目前在中国占据了2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引进来”的同时,一些中国本土创新药企也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石药集团、先声药业等企业生产的药品,在全球范围内也具备优势。“弘毅投资正在积极地探讨这些药品license out(授予国外公司产品开发许可权)给美国大药企的机会。”赵令欢说。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官方立场。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